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湾司法改革“国是会议”大戏开锣,被指“黑箱”“做戏”

“直通台湾”微信公众号
2017-02-20 18:25
港台来信 >
字号

蔡英文以司法改革为其施政重点之一,从其当选迄今,经过了13个月的酝酿及筹备,司法改革“国是会议”终于在2月20日以召开“分组会议”的形式揭开序幕。不过,此次所谓“司改国是会议”尚在筹备阶段时就不断爆发争议,从会议委员选任程序到委员人选再到分组组别样样出包,被台湾检察机关负责人颜大和戏称为“司改大戏”。

“司改国是会议”分组会议20号登场。  本文图片均为“直通台湾”微信公众号 图

根据规划,所谓“司改国是会议”分“意见征集”、“分组会议”、“总结会议”三阶段,整个过程为期约3个月。

经过前一阶段的“意见征集”,现已进入“分组会议”阶段,此次共分出“保护被害人与弱势者的司法”“全民信赖公正专业的司法”“权责相符高效率的司法”“参与透明亲近的司法”“维护社会安全的司法”5个小组;每组分配四到五大类议题,总共要讨论21大类议题。

蔡氏司法改革被指“黑箱”“做戏”

此次所谓“司改国是会议”尚在筹备阶段时就不断爆发争议,可说是未演先崩溃,更让许多台湾人难以对会议的结果有乐观期待。

东吴大学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叶庆元就在媒体撰文指出,“程序不正义,即无法得出实体正义”。他说“国是会议”这种非体制内的咨询会议,本来是威权时期,因为国会无法真实反映及代表民意,领导人用以跳过体制内的决策机制,用以广征民意并进而做成决策之手段。他举例说,李登辉在1990年召开“国是会议”,即是要跳过“立法院”进行政治改革。但在27年后的今天台湾政治已经全盘民主化,甚至民进党已经行政、立法、司法全面掌权的情况下,仍邀请没有民意基础的“各界人士”担任“司法改革委员”,形式上是“广征民意”,实质上则是以“各界人士”为遮羞布,借此推卸司法改革的政治责任。

此次司法改革由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牵头成立“司法改革国是会议筹备委员会”,在2月17日公布101人的分组会议委员名单,其组成人员分别为:15位票选产生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司法院、法务部、台湾律师联合会各自票选5位),70位推荐人选(发函41个民间团体推荐,但是许多团体推荐的人选并未纳入),以及16位筹备委员。在5个分组的委员中,非法律人都超过半数,据称是为了考虑“专业、功能、多元、代表”的各项指标功能,但外界分析认为,这将是一场乱哄哄的大杂烩。

台湾法律界人士指出,司法本是独立于行政权之外的权力,本质是宪法及法律的守护者,应该对行政权和立法权进行监督。但“司改国是会议”筹备委员会却以蔡英文为召集人,司法院院长为副召集人,无疑是把“司法院”视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下属,必须承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命进行司法改革业务,这对于司法的独立性伤害至为巨大。

更令人诟病的是委员选任程序存在黑箱操作,例如在律师界5位代表选任过程中,台湾律师公会联合会票选出的5名律师代表竟然全部落榜,反而是民间“司改会”的推荐人选被选中,外界质疑难道民间“司改会”在律师界的代表性会超过律师公会联合会?律师公会联合会则指此次根本就是“黑箱司改”。除了律师代表之外,其他司改委员亦颇多具有民间“司改会”的背景,无怪乎许多司法官在“法官论坛”网站上抨击,“这到底是全民的司法改革,还是民间司改会的司法改革?”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研所教授李复甸撰文指出,“司法不是人人可懂的流行音乐,法律更是严密逻辑与深刻经验的专业知识。为什么司改会议要超过半数是法律素人?即使不是素人,参与会议的法律人,几个法律系教授上过法庭?几个执业律师了解监狱?邀请来参与会议的人士,经分组陷在各自的沟和坎中,只能以管窥豹。主政司改之人就可操作一切,司改会议并没有诚心要听纳社会意见,执政者骗老百姓人民参与司改,其实司改早有定见。参加会议之人只是到场观览,背书完事而已。”

台湾检察机关负责人颜大和在“全民信赖公正专业的司法”分组会议上直接炮轰“司改”已有腹案,劳师动众的“司改国是会议”根本就是演一场“司法大戏”。他说,会议在筹备过程中就纷扰不断,外界对出席者、对议题有很多不同意见,许多攸关长远发展的司法制度变革也都不在讨论之内,令他深感“无奈与无言”。

颜大和还指出,综观本次会议讨论的议案,其实许多项目早就可以透过各部会努力完成,或是强化检察与司法行政监督即可解决,不需要大费周章送进司改会议讨论。“司改国是会议”动员这么多人,只是处理枝枝节节的事情,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根本目的是做戏。

 (原题为《台湾司法改革“国是会议”大戏开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