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彩礼”南北有别的机制与逻辑

杨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2017-02-21 18: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春节期间男女双方谈婚论嫁,除了既定的程序之外,就是彩礼。媒体近年都在春节期间密集报道“天价彩礼”,“天价彩礼”说的不仅是彩礼本身,背后的实质是高额的婚姻成本。婚姻本是两个人的事情,或者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婚姻成本也应由两个人或家庭来承担。但是在农村,由于男婚女嫁的传统习惯还根深蒂固,婚姻的成本由男方家庭一方给承担下来了。也就造成了男方父母对儿子婚姻的高度焦虑,把所有的婚姻压力都给承担下来了。

据笔者观察,与天价彩礼相关的一些现象往往是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彩礼与光棍,彩礼比较高的地方,光棍相对比较少,反之彩礼较低的地方,光棍就比较多。二个是彩礼与通婚圈,彩礼较高的地方一般还保留着传统的通婚圈。适龄男女多在本地找对象,只有少数女性和男性找外地对象。而彩礼较低的地方,传统通婚圈一般被打破,外地婚成为普遍的婚姻形式。三是彩礼与代际责任,父代对子代婚配责任较重的地方,一般彩礼也较重,而父代对子代婚配责任较轻的地方,彩礼也较轻。四个是彩礼与外地婚,彩礼低的地方外地婚占主导,外地婚的特点是弥散性的,全国各地的都有,外地媳妇相互之间结不成团,而彩礼高的地方则会有集群性特征,一般是在本地结不了婚的男子娶云贵川或越南、缅甸等地的女子,这些媳妇娶进来之后会聚集在一起结成类似娘家的一种结构。这就是说,彩礼与父代责任、通婚圈和光棍等现象相关。高彩礼与父代责任重、保留传统通婚圈及光棍少联系在一起,而低彩礼则与父代责任轻、通婚圈被打破及光棍较多匹配。下文的目的就是要它们之间联系的逻辑给勾连起来。

在南方: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不强,彩礼不高,光棍多

逻辑起点是父代责任。一般来说,父代对子代婚配责任,有高中低三个理想层次,父代的婚配责任最低的是南方地区,该地区普遍属于宗族结构和观念较强的地方。父代责任层中度的是中部地区,主要以长江中上游流域为主,其人际关系明显呈原子化状态,这里的父代有较强的为子代成婚的考虑,包括“死奔”为儿子在县市买房子、还房贷和带孙子,但是实在无能为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愧疚感,因为自己尽力了。父代的婚配责任最高的是北方地区,包括典型的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环淮海地区。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将父代责任只区分为高和低。

在父代责任较低的南方农村,生儿子、传宗接代的观念很强,这些地区计划生育三十几年,纯女户一直是比较稀罕的,一个乡镇出现一两户纯女户,便成了乡镇干部吹嘘的政绩。照说,在该地区,父代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观念很强,他们对子代的婚姻问题应该是很上心的,应该把它当做头等大事来完成。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在该地区,父代将子代养大成人之后,对子代的责任就慢慢变弱,尤其是在子代成婚之后,就完全从对子代的付出转变为向子代索要回馈,子代对父代的责任逐渐增大。子代成婚可以视作是父代的人生任务,父代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子代做好这个事情,但不会倾尽所有,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身体都耗在子代成婚上。婚配在该地区,主要是子代个人的事情。父代要做的,仅仅是举办一场婚宴,让子代在仪式上完成婚姻,至于建房子、说媒、彩礼等,父代有能力做就做,没能力做就不做。父代不做这些,也不会觉得亏欠了子代。

所以在南方农村,父母没有强烈催婚、逼婚和强迫相亲的现象,只是每次春节回来问问有女朋友没有,如果有,为什么不带回来;如果还没有,就鼓励开年后要找一个回来。如果多年都没有带女朋友回来,自己的年龄又大了,舆论上的压力不是针对父母,不是说父母没有本事为子女成婚,而是针对子代本身,说子代这么大了也不懂事,也不想想自己的父母都五六十岁的人了,还不赶紧找媳妇结婚,给父母抱孙子。父母的年龄越大,子代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所以,没有结婚的子代在道德上是没有优势的,他们欠父母的一个巨大的人情,因为让父母总是担心和操心(怎么操心?就是心里惦记着有个事,但不会为此付诸多少实际行动),让父母没有完成人生任务而一直处在不能闲下来的状态,使其心里有压力。

父代对子代婚姻的责任不那么强,就可能造成子代因各方面条件太差、无法找到对象而打光棍,这会给父代传宗接代的期待蒙上阴影。这个问题在南方农村有解决的办法,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三个(或以上)的儿子,家庭经济条件太差的话,宗族家门会合力为最大的儿子成婚,包括出钱、出力和动用各种关系,这是宗族成员的义务感使然。只要有一个儿子结婚生子,就可以完成父代的血脉传递。当大儿子成婚之后,其他儿子结婚的义务就不再落在宗族成员身上,而是他们个人自己的事情了。

简言之,在南方农村,男子的婚配问题,虽是父母的人生任务,但更多的是个人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

既然婚姻是个人的事情,那么在人口流动大背景下,男子个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到打工流入地去解决。在打工地解决不仅有时间接触女孩,在空间上也可以接触更多的女孩。而在家乡本地,时间上只有过年前后的一个月,比较仓促,更重要的是本地女孩也都流出去了。这样的结果是,南方农村在务工潮之后,外地婚越来越多,娶外地媳妇也越来越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歧视外地媳妇的观念逐渐退却,进而使得本地传统的通婚圈被打破,本地婚越来越少。传统通婚圈被打破意味着婚姻的本地市场被纳入到婚姻的全国市场。也就是说,南方农村的男子是在全国婚姻市场上进行婚姻交易,女方父母要嫁女儿也是在全国市场上要价。男子的婚姻成本等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女方的要价也是全国的平均价格。即便依然是本地通婚(男女都是本地人),但女方也要不起高价了。因为,如果女方对男方的要价高于全国的平均价格的话,男方就会感觉出不起,或者划不来,他们就很可能放弃本地婚,退而求其次,到打工地去娶外地媳妇。外地媳妇所能要的价格也是全国平均价格。婚姻的全国市场要不起高价,所以彩礼在当地就不会因为某些女方家庭的高要价而水涨船高。婚姻的其他成本也是这个道理。

既然婚姻是男子个人的事情,能不能成婚就主要与个人的条件相关,而与家庭关系不那么紧密(当然与婚姻的梯度流动依然是相关,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更何况,在打工地结交女孩,首先考虑的是爱情,而不会详细考究家庭情况。个人的情况主要包括,一是是否外出了,这个是必要条件,留在家里的男孩很难找到女朋友。二是男孩的长相是否吸引人、是否能够哄女孩子开心。如果长得不帅气,不能靠颜值吃饭啊,还老实巴交不敢跟女孩子搭腔,跟女孩说话还脸红,说话不中听,即便去打工了,也难以找到对象。三是经济上是否出手阔绰、大方,小气的男子是不能够讨女孩欢心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就难以在打工地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也就很可能变成光棍。

还有的情况是,个人各方面条件都还可以,就因为婚姻是个人的事情,年轻的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想好好地享受一下大好的青春时光,就没有把婚姻当回事,一晃荡就过了结婚的最佳年龄,把自己给耽搁了。同样是因为婚姻是个人的事情,就得个人去追求满足婚姻的各项条件,努力挣钱、买房子、买车子等等,等这些都有的时候,自己年龄也大了,也就难以再找到合适的对象了,于是也给光着了。

正是因为婚配上的个体条件被放大,家庭又不给力,一切需要单个个体努力,这使得那些个体条件有问题(残缺、丑陋、不会说话、不会交际、不大方、经济条件差等)的男子,很可能找不到对象而成为光棍。这样的情况很多,光棍也就很多。

以上是南方农村的情况,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不强,通婚圈被打破,彩礼不高,打光棍的人很多。

在北方: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感强,通婚圈被强化,彩礼高,光棍少

在北方小亲族地区,村庄内部由多个小亲族组成,小亲族之间在各方面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包括村庄政治、人情面子等,竞争胜负的基础在于小亲族内部拳头的多少,也就是有多少成婚的男丁,这样的人越多,在村庄中就越有力量,打起架来赢的机会就大。所以每个小亲族、每个家庭都希望生多个男孩,并极力要为男孩成婚,以便于再生更多的男丁。所以在北方农村,生男孩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逻辑,而是再生更多男丁的逻辑,那么为每个儿子结婚就变得很重要,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就非常强。这就是说,小亲族竞争的逻辑强化了父代对子代的婚配责任。

这样,在北方农村,父代为子代成婚的责任真正的成为了他们的人生任务,完成人生任务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这里面涉及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村庄生活的尊严面子、生活是否圆满等问题。如果每个儿子没有都结婚,自己的人生任务就没有完成,这意味着自己的人生是有极大缺憾的,同时在他人面前也抬不起头来。只有儿子结婚了,才觉得对得住儿子,在儿子面前才能挺直腰杆子。因此在北方农村,子代婚配的压力就集中到了父代身上,他们从生下儿子开始,就焦虑着儿子成婚的事情,就在为儿子十几二十年后的婚姻操心做准备。而男孩自己却不用自己去操心结婚的事情,一切听从父母安排,从相亲到结婚,都父母一手操办。年轻人自己打工挣的钱也交给父母支配,积累起来以备婚姻的各项花销。

既然婚姻是父代的事情,父代在子代婚姻中主要做两件事情,一件是准备子代结婚的相关条件,二是给子代物色合适的婚配对象。就第二件而言,父代要为子代物色对象,他们会在哪里物色呢?当然是在本地物色。他们通过本地的社会关系、亲朋好友、专业媒人、中介机构等,在本地给子代寻找合适的对象。当所有的父母,以及上述各类主体都在本地为子代的婚姻穿梭时,就会强化本地既有的婚姻配对结构,也就是说传统通婚圈并没有因年轻人外出务工而被打破,反而是被强化了。这就是为什么北方农村的年轻人在春节前后的一个月里有着密集的相亲和结婚,而南方农村却没有相应的行为。

传统通婚圈的维系,使得北方农村的婚姻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本地市场,与之相对的是婚姻的全国市场。当前全国市场的基本特点是,男女性别比的严重失衡,造成了全国婚姻市场竞争激烈,女方家庭占据绝对优势。北方农村的本地市场也受到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是本地市场上女孩处于流失状态(虽然远远没有男方农村严重),男女比重失调。另一个是受到全国市场的挤压。全国市场上婚姻竞争越激烈,对本地市场的冲击也就越大,也就是说本地男方家长就越发感到儿子成婚的难度,而女方家长则越发感受自己的优势地位。于是,男方家长为了使儿子的成婚可能性加大,或者更快、更早地将配对成功,就会努力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包括建更宽敞更漂亮的院落房子、给更高的彩礼。同时,女方家庭也在待价而沽,因为她们的市场越景气,她们就越可以要更高的价格;她们不仅自己索要更高的价格,还相互竞争着索要更好的彩礼。女方家庭之间在彩礼要价的竞争,也抬高了彩礼价格和婚姻的成本。全国婚姻市场竞争越激励,北方农村本地婚姻市场上的竞争也就越激烈,彩礼的要价就会不断攀升。

由于父代的责任强大,父代就会集结全家庭之力即调动家庭所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为子代成婚。家庭经济状况成为北方农村婚配最重要的条件,而个人的禀赋和条件则退而其次,甚至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男子相亲无数而无果,一旦家里建了个带院落的房子,就立马会被当地女子趋附之的缘故。

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胜出,北方农村的男方家长除了在彩礼、房子等硬性条件上下功夫外,还在结婚的年龄上下功夫。所以,由于本地市场的高度竞争(比全国市场的竞争要大),使得北方农村相亲、结婚的年龄普遍偏低。

因为北方农村父代为子代婚姻负起了巨大的责任,因而子代成婚的可能性就大,光棍的发生率较男方就要低很多。

由于北方农村彩礼和婚姻成本的不断攀升,给男方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婚姻压力和焦虑,中年一代的家长承受了主要的压力,他们不仅为此耗尽了最好、最强壮的年华,而且还为此负债累累,到五六十岁还要为还债而远赴他乡打工。等到他们终于还上了所有的债务,也没有劳动能力了,不再可能为余生创造生活所需,那么一切都还得依靠儿子媳妇。但是他们的儿子媳妇正好处在负担最重的中年阶段,对年老的他们也无暇顾及了。

“天价彩礼”的基本逻辑线索

1、在南方农村,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较弱,婚姻成为子代个人的事情,他们就得自己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而打工潮的出现使得他们更多的是在打工地寻找合适的对象,从而使得南方农村传统的通婚圈很容易被打破,而成为全国婚姻市场的一部分。即便是本地人相互通婚,只要被置入于全国市场,就要不起高价,因而南方农村的彩礼和婚姻成本普遍不高。

2、在北方农村,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很强,婚姻成为父代真正的人生任务,他们要为子代的婚姻负责。而父代要为子代寻找合适的对象只能在本地找,从而维系了本地传统的通婚圈,进而使得当地的婚姻面对两个市场:全国市场、本地市场。全国市场上的高性别比使得其内部的婚姻竞争就很激烈,它必然冲击和挤压本地市场,使得本地市场上的婚姻竞争更为剧烈。男方家庭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就会加筑自己的条件,给出更多的彩礼;女方家庭觉得自己的优势更大,就会向男方家庭提出更高的条件、索要更多的彩礼,从而不断推高彩礼。

3、在婚姻市场中,全国市场是要不起价的,只有本地市场才能要的起高价。因而天价彩礼只存在于本地市场中。哪里有本地市场,哪里就会有天价彩礼。

4、在南方农村,由于父代责任的缺失,本地婚姻市场解体,婚姻成为年轻人个人的事情,个体很容易因为个体条件的缺陷而成为光棍。光棍因而会比较多。

5、在北方农村,由于父代对子代婚姻的负责,本地婚姻市场得以维系,婚姻成为整个家庭的事情,举全家之力为子代成婚,子代的个体条件就不再重要了,因而子代成婚的几率就比较高,光棍比较少。

6、由于父代责任的差异,全国婚姻市场上的高性别比所带来的3000万剩男,最终多数被强制性地解决在南方男子的身上。而做出牺牲的南方男子又以“老少边穷”地区为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