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军媒:一些部队裁撤并改“雪藏”骨干,外推业务不合格人员

谢旭峰/微信公号“中国军网”
2017-02-22 11:28
中国政库 >
字号

今天的中国军队比任何时候都呼唤人才。

改革从来都是为了激发人的潜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如火如荼,受到激励的中国农民踏出了改革第一脚。人还是那些人,耕地并没有增加多少,可短短几年,中国竟摆脱了困扰民族上千年的饥馑难题。

古往今来,人们在应对剧变带来的不适时,改革是最刚健有为的姿态。变则通,变则强。在日新月异且关乎家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中,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几百年前,当非洲大陆上手持弓箭、长矛的土著人第一次遇到欧洲殖民者,燧发枪巨大的声响和火焰、隔着好远就摄人“魂魄”的威力,让他们以为对手是“魔鬼”下凡。

现代的军事对抗中,类似这样的代差是否依然存在?

在2016年的中东战场,美国人远程操纵着无人机“走街串巷”追击敌人,哪怕目标浑身挂满子弹、时刻紧扣扳机,但美军于千里之外轻击键盘,就能置其于死地。

智能化战争正在向我们走来。未来战争中,蜂群一样的无人机相互缠斗不再是科幻,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战争却决定人的生死存亡。

当下,新军事革命的地火正在熊熊燃起。未来战争离不开高智力支撑,人才是制胜之要。本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中国军队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随着“脖子以下”改革落地,当前一些部队在“裁撤并改”中面临的人才走留问题逐步凸显。个别单位拘泥“本位主义”,有的在人员调整选调中存在“甩包袱”思想——优秀人才被“雪藏”,甚至把业务不对口、不合格的人员外推。

面临走留考验,到底要不要把顶大梁的骨干人才放出去?

近日,《解放军报》刊文报道东海舰队某部“一年送出去19个‘宝贝疙瘩’”,无论是联合作战机构培养的骨干人才还是二等功荣立者,在调整改革的关键时刻,这个单位从不打“小算盘”。如此“不惜才”,他们的底气来自哪里?

答案还是两个字——惜才。庭院里的千里马只有走出去,才能遇到辽阔丰美的草原,海阔天空任驰骋,这是对人才真正的“爱惜”。与此同时,该单位十分重视人才储备,平时就通过厂家联训、以老带新、岗位锻炼等途径育才。

如果说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核心,那么育才、容才、用才的环境则是我们看不见的战斗力。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吸纳了大批“解放战士”,“机枪神手”王克勤就是其中一位。这个被国民党抓壮丁、爱说泄气话的“俘虏兵”,不仅被我军所接纳,在政治教育引导下,他转身成为战斗英雄,并首创“三大互助”,带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战斗模范。可以说,优质的“人才环境”是我军战斗力的倍增器。

相反,如果仅习惯于用“身边人”、性格脾气合得来的“老人”,不主动利用优质岗位培育人,就会影响单位用人环境。久而久之,难免出现“倒金字塔”人才结构。当下个别单位存在的,少了一两个骨干人才、技术“大拿”,工作就很难开展的原因就在于此。

向前看,我们这一代军人是幸运的。随着军改持续深入,我军的人才成长环境正在逐步优化,那些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必将被破除。与其在“怀才不遇”的抱怨中度日,不如直面“本领恐慌”,瞄准未来战场补短板,把我们的“才”拓得越来越深、越来越专。

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明白——在剧变的21世纪,没有什么“怀才不遇”,只有“怀才不够”。

(原标题为《军改进行时|也许,没有什么“怀才不遇”,只是“怀才不够”》)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