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工信部回应扶持穿山甲养殖项目:企业绩效不达标,未下拨资金

澎湃新闻记者 刘霁 王文秋
2017-02-27 15:0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月18日是世界穿山甲日,次日,有志愿者发帖称,工信部在2016年曾公示拟对两家穿山甲规模化养殖基地给予资金扶持。

2月24日上午,工信部就此事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作出回应:因两家企业申报的项目因绩效评价不达标,未得到工信部资金扶持,已在官网上予以公示。

申报扶持资金的两家企业为北京三和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称“三和药业”)和云南鲮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鲮鲤科技”)。对于扶持资金情况,三和药业称资金确实未下拨,养殖项目因是与其他单位合作,不便透露。

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信部等12家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要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其目的是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穿山甲规模化养殖条件是否成熟?长期研究这一物种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诗宝向澎湃新闻介绍,规模化养殖需要捕捉野生的种源,而穿山甲现在属极度濒危物种,他担心, “现在搞规模化养殖是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工信部:两项目未通过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

2月19日,有志愿者发帖称,工信部在2016年曾公示过扶持两家穿山甲规模化养殖基地。

澎湃新闻随后(www.thepaper.cn)在工信部官网查到了相关文件:2016年10月17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曾发布了一份关于中药材项目的公示,列出了一份“2015年度项目拟进入第二批资金扶持清单”。

其中,涉及到穿山甲规模化养殖的有两家企业——三和药业和鲮鲤科技。

文件称,公示结束后,将组织专家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并根据项目实施的阶段性绩效结果,择优安排扶持资金。

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相关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公示结束后,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所有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因两个穿山甲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不达标,未得到资金扶持,且有相关公示。

澎湃新闻在工信部官网查阅到了相关公示文件,在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重点项目相关任务项目名单中,未发现上述两家企业及其合作单位。

鲮鲤科技:养殖基地有100只穿山甲

澎湃新闻就此事联系了上述两家企业。

鲮鲤科技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其养殖基地有100只穿山甲,但他表示也不太清楚其来源。该工作人员还说,企业老板葛显言(澎湃新闻查询企业工商信息,确认葛显言确为鲮鲤科技大股东,持股99%)研究养殖穿山甲有十多年。

上述员工表示,与鲮鲤科技合作的单位是四川国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收取穿山甲的甲片。

但四川国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赵姓销售对澎湃新闻称,四川国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并不收取甲片。

20日下午,澎湃新闻走访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三和药业,进入其正门后直接就能看到“北京市通州区中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传统中药饮片生产示范基地”、“北京通州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等铭牌。

该公司总经理郭学东向澎湃新闻表示,“穿山甲项目”确实是公司此前申报的,但截至目前扶持资金仍未下拨,且自己并非该项目经办人,一些细节并不是很清楚。

至于项目涉及到的穿山甲引种、规模化养殖,郭学东表示,该公司和广东的三家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该项目,双方此前交流过意见,但引种、规模等具体细节目前三和药业仍不清楚,且不方便透露合同具体情况。

此外,针对关于穿山甲入药价值低——比如甲片和人指甲成分接近、猪蹄甲可代替等说法,郭学东斥其为不懂中药药理的胡说,“相关药效在药典上有明确记载”。

三和药业负责销售业务的运营总监陈伟则告诉澎湃新闻,穿山甲入药的药品业务在公司总体内业务中占比很低,“我们有几百种中药饮片,穿山甲这一块我还真没怎么听说过”。

专家:搞规模化养殖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公开信息资料显示,2015年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曾转发由工信部、中医药局、发改委等12家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规划中明确提到要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其目的也是以此促进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科学种植养殖,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实现以发展促保护。

作为濒危物种的穿山甲是否可以规模化养殖,长期研究这一物种的专家,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诗宝表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吴诗宝介绍道,规模化养殖需要捕捉野生的种源,而穿山甲现在属极度濒危物种,种源稀少,“现在搞规模化养殖是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除去种源的因素,吴诗宝还表示,目前养殖的技术条件也不成熟。

吴诗宝向澎湃新闻解释道,当前人们对穿山甲的认识还不够,其习性“古老特化”,与一般动物不同。他进一步说,穿山甲的食性特化,只吃蚂蚁和白蚁,体温条件能力差,免疫能力也差,总之,人工养殖难度非常大。

澎湃新闻注意到,三和药业的合作单位之一是东莞市庆丰园药用动物研究所,南方日报2014年曾报道,这家单位通过人工驯养的方式,共成功繁殖出子一代穿山甲10头,成活率100%。

养殖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吴诗宝说,这要看成活率和繁殖成功率,“要保证能成活到10岁的穿山甲占当年繁殖数的80%,还要保证雌性穿山甲的繁殖成功率达到80%,子一代也要达到这两个标准”。

此外,吴诗宝强调,“目前,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养殖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要防止有些人打着合法养殖的名义从事珍稀濒危动物的走私贩卖活动”。

对于穿山甲入药的需求,吴诗宝呼吁中药把穿山甲甲片的使用量大幅降低。

他还表示,中国的药典上只肯定了中华穿山甲甲片的药用性,但这一品种已很难找到。

吴诗宝称,所谓的养殖的都是外来品种,药典上并没有说其甲片价值,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