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伦敦金融城市长访华表态支持一带一路,或为英首相访华铺路

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2017-02-27 20:4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伦敦金融市长庞安竹:“这一倡议对于中英两国,乃至其经过的所有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澎湃新闻记者 沈靓 编辑 廉秀宇(01:18)
2月26日,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第689任市长庞安竹(Andrew Parmley)踏上了离开上海的飞机,在过去十天里,他先后到访了北京、天津、上海,并分别会见了三座城市的市长。

在25日上海举行的媒体活动中,庞安竹表示自己此行到访的三个城市,看到了黄金时代下中英关系发展的巨大潜力,且从中看到了伦敦金融城未来可以继续大有作为的诸多领域。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副教授陈琦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英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脱欧后,英国依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在北约的话语权仅次于美国。英国在中国外交的地位不会下降,相反,随着脱欧后的英国外交自主性的增加,中英关系可能会更富有活力。

来访时间不同以往

英国驻上海总领馆的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往年金融城市长的访华时间一般在每年9月左右。而此次访华时间选在2月,应该是有特别的考虑。”据此前路透社披露,英国首相特丽莎梅将于今年适当时候访华,并可能参加于今年五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在今年法国德国等主要欧洲国家都忙于政治大选之时,梅首相的此次访华无疑将备受中欧各国关注。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被视为开启两国“黄金时代”的起点。此行之中,习近平也到访了伦敦金融城,时任市长叶雅伦为习主席举行国宴。伦敦金融城这个实际面积仅为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地理名词从那时开始便愈发频繁的出现在中文媒体的报道之中。

在伦敦金融城中文官网的介绍将其描述成“英国及伦敦市的经济心脏,也是全球领先的金融、商业和经济中心。”

“事实上,伦敦金融城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和企业聚集的地方,伦敦目前也是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交易中心。”庞安竹对澎湃新闻说。

据澎湃新闻记者查询,目前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在内的五大国有银行均已将自己的分行部门设立在伦敦金融城之中。而据此前德国之声报道中的有关数据显示,脱欧公投之后,中国企业对于英国的投资并未减少。

“英国目前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企业愿意与英国伙伴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本月早些时候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

但中英贸易关系也并不全然一帆风顺。据英国税务与海关总署(H.M. Revenue and Customs)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英国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679.3亿美元,同比下降18.9%。而其中英方贸易逆差为339.8亿美元,同比增加3.0%。

释放支持一带一路讯号

据此前《金融时报》20日报道,欧盟方面正准备调查“一带一路”计划在欧洲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匈塞铁路,报道中分析指出对于该项总价值28.9亿美元的巨大项目的调查表现出了欧盟对于“一带一路”的矛盾立场。

而庞安竹市长也和近一周来到访中国的法国总理、意大利总统一样,向中国释放了与该报道相反的讯号。“一带一路是令人兴奋的项目,对中国英国和沿线国家都是如此,它包含有很多机会。”庞安竹指出,“伦敦是‘一带一路’计划在西方重要的一个节点,会有多个国家因此计划受益,该计划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英国对于中国的投资总体上持欢迎态度,实际上英国也的确是西方大国里对中资最开放的国家之一。”陈琦表示,“但英国对一带一路的热情能够持续多久,根本上取决于英国能从中获益多少。英国国内也有不太友好的声音,比如以国家安全的借口对中资公司进行差别对待。此外,中国商品对英国国内产业的冲击、中国国内对敏感产业的保护等,也可能成为中英将来贸易纠纷的爆发点。”

脱欧仍然是最大议题

今年1月17日,梅首相在演讲中发表了“脱欧十二条”计划,被视为将开启“硬脱欧”——即英国未来离开欧盟统一市场的标志。

“目前离脱欧谈判开启还有几周时间,我们已经和金融城内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洽谈,主体对未来谈判仍持乐观态度。我们的意见都体现在了梅首相的‘十二条’计划之中。”庞安竹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脱欧后的英国无疑将继续吸引人才。我们也会拥有一个两年的过渡期来较好的应对,要知道英国与欧盟是相互依存的。”

英国媒体Newstatesman在此前2月1日的报道中分析指出,未来伦敦金融城将在避免完全“硬脱欧”的谈判中起到重要作用。“金融服务将在谈判中起到建设性作用,对于金融高标准的执着会保证英国仍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触到欧盟市场。”

此前有专家在澎湃新闻撰文指出,根据欧盟规定,在欧盟国家注册的金融机构可获得“欧盟通行证”,进而在整个欧盟开展金融业务。目前约5500家在英国注册的公司依赖欧盟为英国金融业提供的通行证。而硬脱欧未来可能会导致这些公司丧失通行证。“我们依然希望获得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我判断梅首相可能会在与欧盟的谈判中创造一个类似的东西来替代。”庞安竹在接受采访时回答道。

“脱欧对于中国利用伦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会有负面影响”,陈琦分析指出,“未来脱欧谈判如果持续太久,其不确定性也肯定会对中英经济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必高估这种影响的程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