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会创新|世博国家馆没了,米兰市民继续“给养地球”

刘杨 编译
2017-03-01 15:2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15年米兰世博会曾引起巨大争议,世博会到底是为了什么?参与世博会规划方案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指出,世博会应当消除国家馆争奇斗艳的局面,而更关注展览的内容。然而,他们只能在媒体采访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现实中,世博会还是沦为了炫目建筑的大比拼。

米兰世博会结束后,那些吸引无数游客的炫目建筑很快就被人遗忘了,然而米兰市民却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的世博主题。米兰市也起草了一项《城市食品政策条约》,希望更多的城市加入。

米兰向来以时尚闻名于世,拥有独具特色的时尚工业文化遗产。2015年后,这座城市开始关注一个新热点:食品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新热点是继承了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这是首次以食物为主题的世博会,希望到2050年,为全球多达90亿的人口解决食物需求问题。

正是这次世博会激发了米兰市起草一项新政策《城市食品政策条约》(Urban Food Policy Pact,简称UFPP)。这项条约将会在国际层面进行推广,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领导者们结合到一起,来创造一个更为公正的可持续的城市食品系统。城市食品政策条约将强调城市潜在的可持续性,通过城市农业来改善食品安全。条约的拥护者们也希望,食物的改进可以成为世博会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米其林大厨的救济食堂

在意大利,每年约有价值87亿欧元的食物被丢掉。2014年,意大利米其林星级厨师马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对食物浪费的现象做出回应,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以呼应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他的行动口号是“不要再找借口了”(No more excuses)。他想创建一个同时可以解决食物浪费和城市饥荒双重问题的项目。他的设计理念是重新诠释传统的教堂食堂(即修道士们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将其变为专为城市贫困人群所服务的饭厅,制作餐点的食材便采用那些世博会产生的仍可食用的废弃食品。

在马西莫看来,这个改造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并不相同。非政府组织Caritas Ambrosiana(米兰教会,译为“博爱天主教”)支持马西莫,并捐赠给他一个叫做Teatro Greco(希腊剧场)的建筑。马西莫将这个建于19世纪20年代的老旧剧院进行了修复,将其打造成现代风格的食堂。

这个老剧院位于米兰中心火车站后一个叫做Quartier Greco(希腊地区)的城市小空间。这个地方经常为市民所遗忘,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们被邀请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为这个老旧剧场营造新空间,激发空间的新活力。使修复后的新空间不仅能用来喂饱人们,也可以“滋养”人们的心灵。

于是,天主教食堂(Refettorio Ambrosiano),一个强调社区居民需求的救济食堂(Soup Kitchen)由此诞生。

1.救济食堂的饭厅。Riva图

在各方人士的帮助和赞助下,穷人们也可以享受米其林星级的食物。从2015年的5月26日到10月31日世博会期间,这座救济食堂里摆放了96个座位,为周边学校的孩子们提供午餐,为城市无家可归的居民提供晚餐。10吨的废弃食物被重新利用,转变为健康可口的餐食。此外,马西莫还依次邀请60余位工薪阶层的客座厨师(来自意大利本国及国外)来到米兰市,为他们开放救济食堂的专业厨房。在这里,厨师们进行食谱交流和烹饪想法的火花碰撞,比如说如何重新利用昨天的面包,香蕉皮能被怎样合理使用等等。他们同救济食堂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烹饪和工作,每天能制作多达150份餐食。

马西莫的救济食堂完美地诠释了一项食物政策条约对一个城市以及其居民意味着什么。看到项目如此成功,马西莫决定继续做下去,并将这种聚焦于减少食物浪费和城市饥荒的救济食堂开展到全球。在世博会之后,马西莫的救济食堂作为社区食堂依旧向周边的庇护所开放,不同的是食材来源由世博会变为了社区周边的超市。

2.救济食堂的员工在搬运超市的废弃食材。Isa Balena图

拯救“不好看”的蔬菜水果

除了米其林厨师,在更小的层面上,意大利的废弃食物战争是如何展开的呢?帕皮亚市场(Viale Papiano)是米兰市内94个公共市场之一,于每周二和周六开放,营业到晚上六点。然而,食品分配并不在这个时间结束。

在过去的一年里,商人们在营业结束之后会将没有卖出去的食物带到市场的一个角落,因为这里有一群年轻的志愿者正等着他们。这个志愿组织叫做“Recup”,是一个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拯救”那些因为“不好看”而卖不出去的蔬菜和水果。

3.Recup志愿者们正在回收市场中因为“丑”而卖不出去的商品。

这个由丽贝卡•扎卡里尼(Rebecca Zaccarini)创建的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媒体宣传的帮助下迅速成长,已经有20多位注册志愿者。

世博会后,米兰的一些草根团体开展了许多活动,致力于找到更可持续性的方法来处理废弃的食材。丽贝卡深受触动,并因此创建了Recup,将废弃食材的可持续性回收作为组织的理念。

那么Recup具体做什么呢?在当地市场关门的时候,这群年轻人会聚集到一起,同市场的商贩们交谈协商,说服他们把本要扔掉的商品捐出来。回收工作完成以后,他们会将这些食物分发到当地社区的庇护所里。最初,整个过程并不顺利,他们眼睁睁地看到大箱的水果和蔬菜被扔掉。然而,这并没有令Recup气馁。

现在,项目已经成立两年了,Recup团队已经成了米兰各市场的“老熟人”。他们的捐助对象也扩展到了面包店或临近市场的商店。一天的回收量大约在150kg左右,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坚持食物可持续的理念,并坚持不懈,就能带来巨大的变化。

4.Recup志愿团队收集来的果蔬箱。

失去经济价值的东西,应赋予社会价值

以上仅仅是米兰“丑食物”运动(‘Ugly Food’Movement)中的两个例子。还有更多当地的行动先锋组织,比如说“丑水果”(Frutta Brutta)项目,强调米兰的食物浪费与其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

“对于失去经济价值的东西,应赋予他们社会价值。”Recup志愿团队一员弗吉尼亚(Virginia)说道。

“丑水果”(Frutta Brutta)项目是受到葡萄牙里斯本一个合作性组织的启发。这个组织叫“坏水果”( 葡萄牙语为Fruta Freia”),他们回收利用当地那些由于“不好看”而被大零售商丢弃的农产品。志愿者们直接从里斯本周边地区的农民手中获得这些产品(主要为水果和蔬菜),将它们运送到周边城市的低价市场。这种低价市场的消费者并不是“美学主义者”,因此农产品能够被销售。在仅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阻止了71吨的食物浪费。纽约时报对他们进行了大力报道。

该组织的合作者之一是一名米兰的年轻建筑师,米兰市世博会期间,他在米兰做了类似的项目,从而把这个想法带到了米兰。令人意外的是,通过加强当地非政府组织和市政当局的联系,“丑水果”项目所带来的影响远超过了所预期的社会目标。米兰市市政当局正在严格执行城市食品政策条约中所强调的内容,积极鼓励本地的先锋组织和行动。

城市食品政策条约的内容

城市食品政策条约同时也是米兰市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从重要的友好城市到C40城市集团,米兰发起了一个包含69个世界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试图这项政策构建起国际性的城市合作网。

其实早在2014年2月,约翰尼斯堡召开的C40峰会上,米兰市长皮萨皮亚(Pisapia)便提出制定城市食品方面的相关政策,并在2015年世博会期间签署。2014年9月,来自各大洲的超过40个城市的领导者们召开了大型视频会议,对条约的内容进行研究并交换意见。完整的条约内容于2015年2月在伦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制定。同年10月15日,100个城市举办正式的仪式,签署条约和行动框架(Framework for Action)。次日,成员们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签署文件。到目前为止,总共有133个城市参与进来,涉及超过4.6亿的居民。

城市食品政策条约做出了七项承诺:

1.发展兼容的、具有弹性的、安全的、多样化的可持续城市食品系统,在人权架构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的食物,做到食物浪费最小化,保存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市政和社区的层面上,鼓励不同部门、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协调,将城市食品政策融合到社会、经济、环境政策、项目、法案等方面,例如食品的供应与分配、社会保护、营养、公平、食品生产、教育、食品安全等;

3.持续寻求城市食品相关政策、项目与相关的地方政策、国家政策、区域政策、国际政策间的连贯统一;

4.将涉及的相关机构,如技术性学术性的组织、民间团体、小规模生产商等各方都融合进来,参与相关政策条约以及项目的完成、实施、评估等过程;

5.审查和修正现有的城市政策、规划和条例,鼓励公正的、弹性的、可持续的食品系统的建立;

6.运用条约规定的行动框架作为每个城市的出发点,强调各自城市食品系统的特色发展;城市间成果应共享学习;

7.鼓励其他城市加入到城市食品行动中来。

“减少食物浪费问题是我们公共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米兰市要像一个引导者一样行动起来,在需要食物的群体和减少食物浪费的组织间建立联系,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安娜•斯卡伍左伊(Anna Scavuzzo),米兰市副市长说道。

毫无疑问,城市食品政策条约成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除了米兰市民的自发行动,米兰市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城市食品政策条约的实施。虽然,世博会那些争奇斗艳的国家馆很快就被人遗忘了,但米兰市民用自己的行动延续了米兰世博会的主题。他们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这个行动。

(本文由刘杨编译自citiesintransition)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