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基因疗法改造骨髓干细胞,这名镰状细胞贫血少年获救了

澎湃新闻记者 王盈颖
2017-03-02 21:32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2014年,一位患有镰状细胞贫血病的少年在他13岁时接受了基因治疗,2年多过去,他已经摆脱了疾病带给他的疼痛感。

尽管今后会不会复发尚不知晓,但这仍然打开了应对这种疾病的新窗口。这是第一次,基因疗法用于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症,并得到可能“治愈”的可观成效。

进行这次突破性临床试验的,是来自法国巴黎内克尔儿童疾病医院生物治疗科的博士Marina Cavazzana带领的团队,部分资金由美国基因治疗药物公司BlueBirdBio赞助。3月2日,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Cavazzana作为通讯作者之一,报告了这位患者治疗后15个月的随访情况。此前,在2016年12月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研究团队就相关情况作了学术报告。

“我们对男孩的血液进行了各项检查,都显示他已经治愈了。但更确定的结论需要长期的随访。”Cavazzana透露,另有7个患者进行了这项治疗,目前病情都有比较乐观的改善。

什么是镰状细胞贫血症?

镰状细胞贫血症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黑色人种上的遗传病,在非洲、南美洲、地中海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全球有数百万名患者。据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数据,在美国,大约每365个黑人儿童中就有1人得该疾病。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患者是人体在生产血红蛋白时出了“故障”。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中负责运载氧的蛋白质,正常的血红细胞呈圆盘状,可以自如在血管之间流通。而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患者因β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形成了异常的血红蛋白S(HbS),而不是正常的血红蛋白(HbA)。血红蛋白S使得血红细胞的外形变为镰刀形或者新月形,镰刀形细胞由于无法自如流通,会聚集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堵塞,氧气无法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骨髓移植被认为是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治良方。但由于患者要找到合适配体的几率只有10%左右,骨髓移植无法被大部分患者所用。

此次法国研究人员所用的基因疗法正想弥补治愈方法单一的空白。

基因疗法如何“对付”镰状细胞贫血症?

首先,研究人员从患病男孩体内抽取一些骨髓干细胞,然后从中加入额外的、“反镰状化”的β链基因。这些新加入的基因会使得异常的血红蛋白S无法聚集起来形成镰状细胞。

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改造过的骨髓干细胞放回患病男孩体内。在接下去的几个月中,生物标记物显示,患病男孩开始逐渐产生带有“反镰状化”基因的血红蛋白。

如今,男孩已经16岁,因为没有堵塞血管的情况出现,他已经不服用止痛药。

“它可能会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研究团队已经让一位患者得到了真正的临床福利,生物标记物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牛津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教授Deborah Gill说。

基因疗法会是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克星”吗?

基因疗法用于治疗罕见疾病已经有近30年时间。1990年,在一位患有腺苷脱氨酶缺乏症的4岁女孩身上,全球第一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进行。幸运的是,治疗成功。

此后,基因疗法开始在一些罕见病上施展拳脚。在2012年,Glybera成为第一种被批准的基因疗法,用来治疗罕见的脂蛋白脂酶缺乏遗传病(LPLD)。2016年,第一种商用的基因疗法问世,用来治疗患有严重免疫紊乱的儿童。

但由于涉及的都是罕见病,基因治疗覆盖的人群都为一小部分人。而镰形细胞贫血症不同,它是一种全球数百万患者苦寻良方的疾病。

基因疗法真的会成为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症的主流之选吗?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毕竟这只是在一位患者身上得到了暂时的治疗成效。后续,这种疗法不仅需要经受更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考验,也需要接受时间向它发起的“挑战书”。

改造过的骨髓干细胞是否可以连续“效力”一生时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医生、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的David Williams表示,这位男孩可能还会偶尔地出现血管堵塞状况,因为男孩原本的基因决定着他仍然会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S。

“重要的是看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什么状况,以及有多少其他患者能得到类似的治疗效果。” Williams说。

另一方面,学者提出质疑,基因疗法在镰形细胞贫血症多发的贫困地区并不实际。基因治疗价格不菲,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Stuart Orkin说:“我们应该现实点,在欠发达地区有成千上万的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对他们来说,欠发达的医疗系统无法承担和适用基因疗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