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忍不住发脾气”的疾控人:拼尽全力,害怕跑不过病毒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李佳蔚
2022-01-17 19:1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原谅我忍不住发脾气,或者不原谅,对不起,我真的太累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疾控人,我真的没有想到面对疫情这么难,3天熬2个通宵的大有人在,而我们还不是最辛苦的。”1月15日上午,“上海发布”微信号评论区里一名一线疾控工作人员的留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上海发布 截图

截至1月17日中午,这一条留言收获超过9000个点赞,网友纷纷发表感言,隔空喊话“你们辛苦了”、“向奋斗在一线的每个防疫工作人员致敬”。同时,“上海发布”也对该留言予以回应:感谢您的信任和分享的一线防疫经历,让我们对“辛苦”“不容易”有更深的体会和了解。我们的习以为常、岁月静好正是因为你们的默默付出。

普陀区疾控人员  本文图片均由 普陀区疾控中心 提供

1月1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找到了这名写下留言的疾控人员。她来自普陀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已经参加疾控工作7年。她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说自己仅仅是千千万万名防疫人员中的一员,在她身边也有很多“疾控人”拼尽全力与病毒赛跑。

她表示,无论是她还是“疾控人”,还是所有一线防疫工作者,大家都知道,疫情处置不能过夜,每一个人都知道必须要快,要跑赢病毒的传播,否则就要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大家恢复正常生活就更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她的日常工作如何开展,让我们来听一听。

【对话】

澎湃新闻:您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段话?

答: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中心所有人都闻令而动。有的同事周三(1月12日)早上上班,下班已经是周六(1月15日)晚上10点多,有的同事从早上8点开始流调、写报告直到凌晨两三点;有的同事采样、核酸检测直到天亮。三餐无法保证,睡足更是奢望。疫情处置不能过夜,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必须要快,要跑赢病毒的传播,否则就要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

周六当天是我行政总值班,咨询电话非常多,经常几部电话一起响,我回复咨询电话到凌晨2点多,然后5点多又开始陆续接到咨询电话。电话间隙,我习惯性地去看“上海发布”的汇总情况,联想到自己在处理的咨询和正在忙碌的同事,一时忍不住就留言了。

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又很着急又有点害怕,害怕我们跑不过病毒,还有些内疚,但是我们确实已经拼尽全力在工作了。

澎湃新闻:最近你在工作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有哪些让你觉得困难的事?

答: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们去一个超市排查,超市老板要给我们矿泉水,因为排查现场的时候我们都有防护要求,我们就谢绝了。后来排查结束,老板还追出来把水硬塞给我们,当时真的很感动!

让我感到困难的事情是:做流调的时候,被要求证明自己不是诈骗很难,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对方相信自己不是骗子。我们可能会用手机号联系你,这主要是因为手机的沟通更方便,也可能会问你要身份信息,如证件号码、职业、现在所处的位置和现居住地,但是,我们绝对不会问你要银行卡信息或者任何与钱相关的信息。

澎湃新闻:这次你的留言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励和支持,你看到了吗?现在是怎么想的?

答:我真的没有想到,后来其实自己又看了几遍留言,感觉自己写得不是特别好,也有表达不清的地方。有的人感同身受,是因为他们有切身体会,有的人看了,也感受到了我们的艰难,所以表达支持。

我知道,我的留言成为热评,其实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疾控人”。

普陀区疾控人员

我们经常是手上的任务还没结束,后面两三个任务已经来了。虽然之前疫情处置的时候,单位也有人要熬夜调查写报告填信息表,但是连续这么多天、这么多人熬到这么晚,应该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的第一次。

我们真的很着急,变异病毒株传播得很快,我们穿着防护服的“疾控人”和“社卫人”(社区基层防疫人员)常常被叫做“大白”,医护常常被叫做“天使”,尽管我们的身上没有翅膀的,但我们会牢牢守住我们的这道防线,尽力保证群众的正常生活不会来得太晚。

澎湃新闻:您的家人支持您这份工作吗?你现在最想对社会大众说些什么?

答: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我的爸爸妈妈只能通过视频和我联系,交流时间也很短暂,他们会说“没啥事,你忙吧”,我知道他们是支持我的工作的。

当前,我们还在疫情处置过程中,还有一批一批的名单需要对接,还有一些场所正在开展排摸,我们需要确认信息、完成核酸采样、检测等。

或许在这种拼速度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没办法尽善尽美。但如果可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在保持防诈警惕的同时,耐心配合我们的流调工作,这样我们的核查速度就会加快,疫情控制也会更加有力。

这段时间,希望大家能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再谨慎一些,对个人防护要求的落实得再严一些。最后,如果能留意一下自己的活动轨迹,就太完美了,没事可以多自拍,万一需要回忆自己的活动,也会容易很多。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