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剧《宿怨:贝蒂和琼》:两位女神的史“撕”

戴桃疆
2017-03-08 12:3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当媒介将踩在二十岁尾巴上的女性称为“中年妇女”,当民谣将三十岁女性和眼角的皱纹、无爱的处境挂钩,“妇女”这个词似乎被有意无意地“污名化”了。对妇女身份的抗拒给消费主义以可乘之机,妇女节成了“女神节”,变成了又一场商家的狂欢。

在消费主义社会发起造神运动开始之前,最大的造神运动发起者莫过于好莱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也是女神的时代。这些从加州影棚走出来的女神,虽然是美国制造,却用来被全世界供奉敬仰。电影公司老板是造神的宙斯,电影就是记录女神们展示神迹的神话。

琼·克劳馥

贝蒂·戴维斯

琼·克劳馥和贝蒂·戴维斯曾经是美国神坛上的两尊神像,两位女神个性鲜明、强悍而坚韧,她们久经风雨,屹立不倒。或许正因如此,才不得不见证神坛变祭坛的不幸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冷战如火如荼,美国贯彻围堵政策,意识问题引发的恐慌同样波及了好莱坞,大批电影工作者因为政治倾向而丢掉工作,反映现实生活问题的创作在剧本阶段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助推了制片厂时代的结束,演员无需靠演技吃饭,只要金发碧眼、“波涛汹涌”,长得甜,就能被捧上天。好莱坞的大银幕成了玛丽莲·梦露们的天下。

出生于二十世纪之初的琼·克劳馥和贝蒂·戴维斯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过气女明星的立场上对当红女明星的演技和品味戳戳点点。

年轻时的琼·克劳馥因演技饱受争议,贝蒂·戴维斯因为长相有失妩媚很难获得演出机会。两人经历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职业高峰期,到了没有好剧本、甜妞全面占领演艺市场的五六十年代,除了拼死一搏,几乎没有可以顺应时代创造职业第二高峰的可能。

美剧《宿怨:贝蒂和琼》(Feud: Bette and Joan)聚焦于贝蒂·戴维斯与琼·克劳馥这两位好莱坞黄金时代女影星之间的恩怨情仇。在大时代面前,经济危机、事业危机、家庭危机三重夹击之下的两位迟暮美人只能做困兽之斗。可当两只破釜沉舟的猛兽被放到一个山头上的时候,台上台下几乎变得一样有看头。

1962年,贝蒂·戴维斯与琼·克劳馥参演恐怖电影《兰闺惊变》("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港译《姐妹情仇》)。作为同一时期最闪耀的两位女性,同场竞技的贝蒂·戴维斯与琼·克劳馥本就彼此轻视,因为感情生活上的纠葛素来不和。

1962年,贝蒂·戴维斯(左)与琼·克劳馥拍摄恐怖电影《兰闺惊变》。

杰西卡·兰格在《宿敌》中饰演琼·克劳馥。

苏珊·萨兰登在《宿敌》中饰演贝蒂·戴维斯。

两人在共同出演电影之前就已经水火不容。贝蒂·戴维斯还曾数次公开讽刺琼·克劳馥的演技,称她因为是个“碧池”才有机会在电影里扮演淑女。

琼·克劳馥也不是善茬。她死后,养女克里斯汀出书记录了她的生平。书中提到,琼·克劳馥城府颇深,能够迅速笼络人心,从不交无用之人。相较于戴维斯,她是影坛前辈,成名在先,声望更高,因而在台面上还算收敛,只在暗地里剑拔弩张。

次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琼·克劳馥不满贝蒂·戴维斯因电影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联络当日不能到场的女嘉宾主动提出代领奖项。不知是人力为之还是机缘巧合,当晚获封影后的安妮·班克劳夫特未能出席颁奖礼,琼·克劳馥作为代领者意气风发地出现在舞台上。这一幕也成了第3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最精彩的一幕,比当年任何一部电影都有看头。

《兰闺惊变》票房成绩喜人,大获成功。两位女主演之间的恩怨比戏里的纠葛更引人注目,电影公司明知如此,仍投拍同类型电影《最毒妇人心》(Hush...Hush, Sweet Charlotte)作为续篇。

怎奈二人的敌对情绪进一步高涨,以至于无法合作。琼·克劳馥退出续集拍摄,角色由贝蒂·戴维斯的友人奥丽维亚·德哈维兰接替出演,但两人的对手戏缺乏戏剧张力,上映之后反响平平。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中由凯瑟琳·泽塔琼斯客串出演的奥丽维亚·德哈维兰(她出演过的角色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大概要数《飘》中的“梅兰妮”)本身是另一场“宿怨”中的主角。她和琼·方登之间的恩恩怨怨,精彩程度不亚于贝蒂·戴维斯与琼·克劳馥。

不成功的续作同时也宣告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结束。戴维斯的事业再次进入停滞期,而琼·克劳馥也于七十年代初从公众视线中隐退,空留一段史诗般的纠葛供人回忆。

在《宿怨》中,身兼执行制片、出品人、导演、编剧数职于一身的瑞恩·墨菲,近年来热衷于做选摘汇编工作。其先后开发的《美国恐怖故事》系列和《美国犯罪故事》第一部《辛普森案》获得成功后,墨菲又将触手伸向了剑拔弩张的人际关系。

最初,墨菲想像《美国犯罪故事》系列那样,将贝蒂·戴维斯与琼·克劳馥的纠葛聚焦于电影本身,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他迷失了方向。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兰闺惊变》满是那个时代恐怖悬疑电影的通病,女演员们的表演的确突出,看贝蒂·戴维斯饰演的核心人物简贝贝(Baby Jane)疯狂地折磨琼·克劳馥饰演的姐姐布兰奇实在过瘾。

可一旦了解到贝蒂·戴维斯大胆自毁银幕形象、突破自我的动力,全部来自于艳压琼·克劳馥的争胜之心,很难不被电影之外的花边新闻所吸引。何况面对媒体发言一向颇为大胆的贝蒂·戴维斯坦言,自己全情投入角色只因可借疯癫幼稚的简贝贝之手痛殴琼·克劳馥。

于是,墨菲将故事的焦点转向了二人戏里戏外的唇枪舌战。日本人喜欢看“不伦”,美国人喜欢看辩论,这些喜好和中国人喜欢看形形色色的“奇葩说”没什么两样,都是想看人是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如何贯彻自己的主张,并如何用言辞说服对方、捍卫自己的主张。

但这些立场和主张一旦归为个人,必然要丧失深度。贝蒂·戴维斯和琼·克劳馥之间的恩怨成了你来我往的口水仗,全奥斯卡影后阵容出演的热门娱乐圈文;关键词也从“好莱坞黄金时代”变成了“心机”和“斗争”,扮猪吃老虎,层层上位,台下撕破脸,台上放暗箭。

演技好,自然戏就多。谁要看戏骨表演,任何时代里,最引人关注的都是关于戏骨的流言。

《宿怨》中,好莱坞女记者赫达·霍普的活跃异常引人注目。赫达·霍普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女人,她仅凭一个人、一支笔就搅乱了当时好莱坞整个的运转规律,路灯一样向官方指明打击对象,干掉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人,并以此建立威信、制造恐惧,让另一部分人乖乖闭嘴。

赫达·霍普曾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舞台剧演员,改行之后仍然浑身是戏,时不时给自己加戏,从来都是一出场景中戏最多的那一个。当然,她作为好莱坞一线评论记者,也从来没有错过一出好戏,即便没有好戏,自己也能搞出一出戏来。

作为浸淫在各种媒体之中、娱乐至死的一代观众,绝大多数人都有做赫达·霍普的潜质。公众乐于对名人轶事评头论足,乐于站在圈外带着嘲笑的眼光去看一个行业的衰落,乐于对他人不凭本事赚到的每一桶金指指点点。

如果给公众每人发一顶赫达·霍普式充满舞台感的奇怪的帽子,那么人人都能摇头晃脑地登上一线大刊,造神杀神。而互联网已经使之成为可能。

面向互联网时代观众生成的《宿怨》,即便自称记录“史诗”,也无需表现史诗。只要像赫达一样,在平淡之中加一把催化剂,让“史撕”变得更加紧张激烈就行了。

让纪录片去讨论好莱坞造星运动对女性物化程度加深的影响吧,让社会学者们去研究社会公众基于性别产生的年龄评价差异吧。不要浪费苏珊·萨兰登、不要浪费杰西卡·兰格、不要浪费朱迪·戴维斯(这位澳大利亚女演员与贝蒂·戴维斯无亲属关系),更不要浪费诸多前来客串的大牌演员们,让这些戏骨回到那个同样由演员(罗纳德·里根)统治的昨天,在十面埋伏的娱乐圈里,在闪光灯中,翻出高傲的白眼。

这是八卦爱好者的叫喊:让女演员们撕得更猛烈些吧!

《宿敌》海报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