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不着丨你好,抑郁症

阿树树
2017-03-30 22:0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谈谈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

据医学研究显示,患抑郁症人群的比例约为5%~6%。在我国,去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只占这一群体的10%。

换句话说,有6000~8000万中国人饱受抑郁症折磨,但是没有得到过任何医学帮助。其中,每年至少有20万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我们熟悉的很多影视明星就是因为抑郁症的原因而最终没有走出来。

比如哥哥张国荣。比如歌手陈琳。比如青年演员贾宏声。比如去年去世的乔任梁。

更详细的相关资料可见于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以及人民网图解新闻《抑郁症有多可怕》。

奇怪的是,很少看到影视作品去表现这些事。

大概病痛从来就不是能让人心情愉快的故事。普通人也分不清抑郁症和单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常见的言语鼓励和关心对抑郁症病人几乎毫无作用。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扭头不看,也许是对普通人来说更轻松的选择。

如果天下雨了他没有伞,那么递给他一把伞;可如果他根本不接这把伞,仍然站在雨中一动不动,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普通人会因为别人不领情而疑惑不解,可能因此失望,甚至对那个人感到愤怒。

但换一个角度看,抑郁症病人并不是不想伸手接伞。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生病了,无力做出哪怕在健康人看来最简单的一个抬手的动作。他只能呆呆地、孤独地站在大雨中,任凭全身湿透。

更糟糕的是,有些病人从外表上看很健康,和常人无异。所有人都以为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哪里有雨呢?但大家不知道,他呆呆地站立着,只有他自己明白,他的世界里都是雨。

这时,我们能做的,是主动帮他把伞打开,努力撑起他头顶上空那片小小的天空。

如果他是你的亲人,你还爱他的话。

《丈夫得了抑郁症》海报

《丈夫得了抑郁症》改编自漫画家细川貂貂的作品,故事源自她和丈夫生活的真实经历。导演佐佐部清曾有高中友人和远亲因为抑郁症自杀,所以对此类题材有着超过常人的深切感受。但由于故事本身并不轻松,投资迟迟难以落实,导演甚至一度想过要自己出资拍片。之后历经奔波,本片终于得以邀请到堺雅人和宫崎葵出演。

堺雅人素以喜剧搞怪的银幕形象出现,而宫崎葵常扮演的也是纯真呆萌的少女。由这样两位演员出演这个略显沉重的题材,恰恰是为了从乐观轻松的视角给影片增加一些亮色。

堺雅人和宫崎葵

很难说这是一部轻松的喜剧片或励志片。可能导演在表现抑郁症的点滴上太过用力,使影片显得说教有余而活泼不足。主人公对抗病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上太多跳跃的段落造成了影片节奏松散,剧情不够紧凑。

但演员真挚的表演,以及每个场景中悲喜交加的氛围把握,仍让观众看完后有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表现的都是健康人容易忽视的生活中的普通细节和美好。但从抑郁症病人的视角去看,任何一点简单的喜悦都是难能可贵的。苦中作乐是为了艰难地活下去,而不是轻易放弃自己。

健康人对病人常持有的一种错误观点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为什么你这么脆弱,连一点点小事都不能承受,非要寻死寻活的?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事实上,自杀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最容易的选择,活着反而是最艰难的。

对于健康人来说,心情不好是偶尔才会出现的情况。此时我们或忙于工作、无暇他顾,或很快能从一顿饭、一句话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从而重新振作。

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情绪压抑低落是他们每天的常态,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摆脱这种情绪,注意力无法集中,会失眠或嗜睡,甚至出现幻听、眩晕、疼痛等身体反应。

他们日常感受到的悲伤和痛苦是健康人至亲离世的那种悲伤,再乘上一百。

想象一下长时间背着重一公斤的包生活,背一整天,我们会觉得肌肉酸痛;换成背一百公斤的包,那么我们根本无力再去做其他任何事,这个包就是生活的全部。

每个抑郁症病人都时刻背负着这样一个沉重的、看不见的包袱。

于是我们能够理解,影片中丈夫要去自杀的原因,只是因为妻子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和他说了一句重话。健康人会觉得不高兴,三分钟后也就过去了。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堤坝决口的一条裂缝。突然之间,悲伤、无力、压抑、对自己的绝望等负面情绪像滚木堆一样轰然倒塌,终于冲垮了正确的行为逻辑,把自己压死在下面。

影片中,这是丈夫唯一一次试图要自杀。妻子的拥抱和关心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在经历过之前漫长的治疗后,这段集中爆发的情感,终于把整个故事拉向了好的方向。

但在生活中,抑郁症患者试图自杀的次数和程度远胜于影片中表现出来的。

就像微博上一位叫“走饭”的博主,在2012年3月18日,她通过定时软件留下了最后一条留言: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后来警方证实这位大四女生,在留言发出以前,17日的深夜,已经在寝室自杀了。

这不是无病呻吟的求救,而是最后的告别。

“没什么重要的原因”“不必在意”,多么强颜欢笑的告别。

走饭最后那条微博成了许多受抑郁症困扰的人的留言板。逢年过节,在下面留言的人就特别多。对于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亲友理解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与人间连着的唯一一根线。说不清什么时候,这根线可能就断了。

就像走饭一样。

走饭另外留下了1800多条微博。其中很多真实记录了她的心情。一条条读来,感受到了一种细腻又感人的力量。

比如自杀3天前她写道:“没有一个可驻扎的地方,到每一个地方那儿的人都对我说:你得走。就连回家妈妈都说:你不能留在这儿。每一刻看着那些离去的期限我就觉得孤立无依。”

回头来看,她孤独无力却又想寻求帮助的心情,是那么的真实。

她还写过这段形象又诗意的文字,读来更让人揪心:“觉得孤单的时候,可以在床上躺一个小时,然后爬下来去撒尿,回来钻进被窝,跟自己说,好温暖,好温暖,谁帮我暖的被子。”

抑郁症病人常常容易陷入极端孤立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深感人生毫无意义。但这并非文艺青年的感怀,而是病中真实的想法。我们不应该指责他们,而应该耐心陪伴,做所有对他们有帮助的事,相信他们的病情会有好转的时候。

走饭可能在病情短暂好转的时候,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小学时我妈的要求是:90分以上。初中时我妈的要求是:70分以上。高中时我妈的要求是:及格就好。现在我妈的要求是:活着。提出这些要求对一些母亲很难,但我妈做到了,我妈真的很棒!”

走饭很乐观。即使受抑郁症折磨,仍能看到亲人对自己的宽容和帮助。

一次,又一次。如果始终不放弃,就可能会有好转的那天。

影片中的妻子,看上去没那么懂事,性格有些懒懒散散,家务也做得不好,属于生活里常常会因为对小事马马虎虎,而给别人带来困扰的那种个性。丈夫的个性恰好又有点“处女座”,是连每天准备午餐奶酪,都要按星期一到星期五装在不同盒子里排好的那种。领带也是一样。

可能妻子之前经常对琐事疏忽,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压力,成了引发其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夫妻之间常常有这些细琐的矛盾。

但妻子一贯大大咧咧的态度同样也有积极的一面。她没有太受丈夫忧郁情绪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病人家属常常会焦躁和失去耐心导致病人情绪进一步恶化。面对抑郁症,她我行我素,选择了“不努力”的态度。

如果抱着“努力了就能治好病”“努力了就会有结果”的心情,面对挫折反而会更加失望和自我怀疑,从而加深抑郁症病情。就像得知患了肿瘤病或突遭不幸,一般人常常会自责和陷入愤怒:为什么是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不一定做错了。就像努力不一定有结果。完美主义者习惯于相信自己能控制一切,反而不能忍受生活中的点点瑕疵。“不努力”并不是放弃,而是对于不完美的人生不怨天尤人,不强求结果,不去想为什么会得病,而是试着理解,这病给人生带来了什么新的意义。

在没有意义的地方寻找意义。从奔向死寂的人生旅途中看到风景。

影片中最温暖的段落,就是那些算不上情节的场景。妻子一直守候在丈夫身旁,鼓励他积极去面对。即使看上去什么也没做,但其实对抑郁症病人会产生莫大的帮助。

影片说教意味有些浓,但结局毕竟是好的。

《丈夫得了抑郁症》并非情节激烈的影片,但主创在电影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感,主演堺雅人为出演这部电影专门减重七公斤。也许情节节奏过于缓慢,但片中展现了不少关于抑郁症的知识,有助于普通人去认识和理解这种病症。同时,影片还展现了单纯美好的爱情,能唤起普通观众的感动。

而对于受病症折磨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丈夫得了抑郁症》的意义可能更大。

对于想进一步了解抑郁症的人,我推荐一篇TED演讲《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主讲人自己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但在治疗和分享的过程中,他救助了很多抑郁症患者。这篇演讲从更为科学的角度说明了我们该如何帮助抑郁症病人。

他说:“抑郁症患者容易执着于一些偏执的事实。比如觉得人生来孤独,无法相互理解,都会死亡等等。这时我们需要对他说:‘你说的对。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先专心考虑一下,早饭吃什么。’”

听上去很简单。先吃早饭。先做些能做的。

不要去责怪病人做不到的那些事。哪怕你觉得很容易。

当他没有接过你的伞时,走上去帮他打开那把伞,努力撑住他头顶的天空。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