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才编辑珀金斯和他的“儿子”: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

盛韵
2017-03-10 15:53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天才编辑麦克斯·珀金斯(Max Perkins)有三个“儿子”: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汤姆·沃尔夫。发现这三位小说家中的任何一位,都可以在出版史上留名,何况连中三元。

出版于1978年的传记Max Perkins: Editor of Genius去年有了简体字新译本《天才的编辑 : 麦克斯·珀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著名文学编辑彭伦花了五年时间在忙碌工作之余用心译成,自是佳品保证;当然,拖了五年,也一定让他的责编雷韵小姐很抓狂。

《天才的编辑 : 麦克斯·珀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电影书衣版)

如今距离珀金斯进入出版这一行已经一个世纪了,这个行业的百年历程简直比司各特和泽尔达(菲茨杰拉德夫妇)的婚姻还要坎坷。亚马逊把书店逼上绝路,又不断打压出版社,乔布斯让苹果手机成了阅读终端,谷歌要把人类所有书籍一网打尽变成数据库。许多人觉得出版毫无门槛,阅读如此随意,编辑根本可有可无。

不过珀金斯不仅仅是编辑,他是作家的挚友,私人取款机,文学顾问,有时也要当垃圾桶,听他们倾诉糟心事。菲茨杰拉德酗酒成性,当经纪人哈罗德·欧伯无法再为他担保时,珀金斯出手救急,一次性借给这位当时已三十好几、被人视作过气作家的老朋友三万美元。珀金斯为人又出奇地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重要作用,因为他知道,书失败了,出版商要承担损失和骂名;书成功了,作者赢家通吃,出版商只是跟在后面沾光而已。所以无论珀金斯为三个“儿子”提过多少无价的文学建议、排忧解难,他永远坚持:书属于作者,编辑不创造任何东西。

《天才捕手》电影剧照。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饰演麦克斯·珀金斯。

珀金斯在Scribner’s出版社的诗人同事约翰·霍尔·威洛克(John Hall Wheelock)认为他之所以收养这些“儿子”,是因为他有五个女儿,每天早上和六个女人一起吃早饭已经够辛苦了,工作里一定要有几个“儿子”才好。“儿子”之间当然也有竞争,1933年菲茨杰拉德宣布要戒酒两个月,特意写信让珀金斯不要告诉海明威,因为“他坚信我是个不可救药的酒鬼”;两年后菲茨杰拉德再度戒酒时,珀金斯终于没忍住给海明威写信,说“【他总是喝得烂醉写不出东西,】你在所有人中大概最能得到好处”,结果好胜心极强的海明威回信:“我还以为你能帮他【写不出东西】找到什么像样的借口。”

珀金斯的事业生涯中最心痛的遭遇还要数“小儿子”沃尔夫的忘恩负义。沃尔夫接受了珀金斯的无数帮助后,却心生不满,外界评论说他成功皆因珀金斯看重他,若离了珀金斯便一事无成。于是他总是找茬生事,伤透了珀金斯的心。当沃尔夫最终改换门庭转投Harper出版社时,珀金斯虽心碎一地亦只能大方接受,丝毫不失君子气度。可惜沃尔夫未能证明自己就染病早逝,在病床上还一直纠结自己和珀金斯到底是恩还是怨。海明威用12个单词残忍地总结了沃尔夫其人:A glandular giant with the brains and the guts of three mice. (天生一副巨人身躯却只有三只小老鼠的脑量和胆量。【沃尔夫身高两米,的确够得上“巨人”。】)当然他对菲茨杰拉德也没有好话:Scott was a rummy and a liar and dishonest about money with the in-bred talent of a dishonest and easily frightened angel. (司各特是个酒鬼、谎话精,在钱上从来不靠谱,他那点小天才好像是从一个不诚实又胆小的天使那儿继承来的。)

《天才捕手》电影剧照。裘德·洛 (Jude Law)饰演托马斯·沃尔夫。

《天才的编辑》对读者、作者和文学编辑都有启示。文学创作和传播的过程永远充满无法预测的意外和曲折,友情和恩情在成功和名利面前会变得不堪一击。珀金斯和他的作者“儿子们”刻意保持了心理距离,在经历背叛和失意时也不失风度,成就一段文坛佳话。抛开恩怨,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经典的塑造者,作为一个宽容忠诚、“矢志不渝的朋友”,麦克斯·珀金斯之所以成为出版传奇,是因为他找到了伟大的作者,并为他们的杰作找到了读者。

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天才捕手》能在国内公映,实属异数。在充斥着好莱坞和国产大片烂片的院线里,有这样一部电影可供选择,对文艺青年的敏感心灵多少是种安慰。当然这并不等于电影完成得多么好。文学传记电影是出名的难拍,不到两个小时里要把主人公生平的重要转折点以及重要关系交代清楚,已经是对导演和编剧功力的极大考验;再者文字的事情很难用视觉语言表达,一部小说删删改改最后成型,这对文字工作者来说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情,可到了电影里也就是演员拿着手稿假装讨论或者争论,表演空间十分有限。因为没法照顾到文学的本质,只能侧重于人物生平,于是珀金斯和沃尔夫的家庭关系成了主线,拖上几个老牌女明星当花瓶。珀金斯的另外两个“儿子”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自然也要出镜露个脸,然而这样浮光掠影的“参考注释”正是文学传记片的大忌,熟悉背景和人物的观众对此类情节只会感到不满足,而不熟悉文学背景的观众大概对谁是谁都摸不着头脑。

电影里象征沃尔夫与珀金斯友谊的场景是两人一起在曼哈顿的屋顶上俯瞰众生,这的确是很符合大众对文学人物超脱之想象的鸡汤,可珀金斯是何其脚踏实地之人,无事登高望远大概并不合他的性情。登高的细节来自卧病的沃尔夫写给珀金斯的最后一封信,珀金斯的回信是这样的:“我也记得那是一个神奇的夜晚,记得俯瞰这座城市的样子。我一直想再回那里看看,但也许不去更好,因为事情到了第二次总是不一样的。”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