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厕所小革命能带来农村大变化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17-03-09 19:4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说到我国目前的城乡差距,厕所就是最大的差距,不少农村家庭需要厕所革命。要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的厕所文明追上城市。“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要让厕所革命来带动农村的综合治理。厕所革命是一个好的抓手和样本,通过农村的改厕,可以带动农村污水与环境整治。要通过改厕、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我国农村的人居环境,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品服务,让我国的乡村变得更美丽。

小厕所,大民生。图为2006年5月28日,甘肃漳县某村小学的学生厕所,已是危房。  视觉中国 图

农村厕所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向农村进发,但农村景区与路边的公共厕所一直是个死角,厕所脏、乱、差、少的问题已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不少人感慨:我国农村的如厕环境与城市以及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太多。

小小厕所,不仅关乎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还关乎中国旅游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偏远地区农村或是小城镇,厕所的印象往往让人不堪回首。厕所是从“景区的脸面”到“丈量文明的尺度”的最大短板。2015年1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上表示,厕所虽小,但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外游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积极开展厕所革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16年我国共完成新改建厕所50916座,农村厕所质量明显提升。

“如厕难、洗澡难、排污难”是千百年来影响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的顽疾。如今,中国许多农村富裕了,农民生活水准提高了,但是厕所这个短板却始终没有补上。

有关我国农村厕所的卫生情况,1993年第一次获得了全国性的相关数据,情况很不容乐观:全国卫生厕所普及率仅7.5%,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才有13.5%,1.2亿农村人口无厕所可用。北方农村旱厕“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臭气冲天,蝇蛆成群;南方厕所则是粪缸露天存放,遇雨则粪水横流,甚至出现“拎马桶,倒粪缸,河塘涮涮晒马桶”的景象。

农村厕所问题政府也一直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两管五改”,其中的五改就包括农村改厕。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农村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1992年国务院下达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将普遍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列入“九十年代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主要目标”。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2103万户。截至2013年底,官方公布的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从1993年的7.5%提高到74.1%,改厕的数据喜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村过去普遍脏乱差的如厕环境。

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以及“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数字游戏,“两块砖,一个坑,蛆蝇孳生臭哄哄”的农村土厕并未完全消失,“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的农村“三难”问题也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群众的身体健康。

即使已改建的农村厕所,其后续使用问题也非常多,改厕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以江苏南通的通州区为例,当地在2006年开始农村厕所改建工程,改建了几十万座的农村厕所。但2年过后,记者调查反映的情况却是,大部分农户家都已经没有了抽水马桶的影子,马桶早就废弃不用了。 化粪池由于没有进行密封,臭味很大。即使能用的马桶,由于质量太差,经常出现漏水的情况。

豆腐渣式的改建工程应该不少见。即使已改建的农村厕所,也存在太多后续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严格监督,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而那些没有机会得到改建的就更不用提了。笔者在全国的实地调研显示,农村厕所的改建不超过50%,我国还有上亿农户家庭需要厕所改建。

小厕所,大民生。图为2008年5月30日,海口市琼山区龙鳞村经过改造的院落和新厕所,保障用电。  视觉中国 图

厕所革命的价值与意义

其一,“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改建工程,既改善乡村环境,又保障村民健康,是一件大好事。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表示,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小小厕所的改善,事关上亿多农村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可以说有着“小厕所,大民生”的效用。“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其二,“小厕所,大健康”。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民身体健康联系更紧密。遍布农村各家各户的厕所,由于存在存肥不发酵、不杀菌的弊病,粪便中的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很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有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余种, 厕所不卫生的地方人畜共患病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十分常见。农村地区如果厕所简陋,会对环境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导致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高发,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的专家认为,中国农村的肠道和妇科疾病高发与中国农村没有较好条件的卫生间有关系,“厕所革命”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农村环境卫生被破坏后,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的成长发育。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平均身高低4厘米,在厕所环境不好的环境下生长的儿童,智商要比环境卫生条件好的儿童低10分,还带来儿童疾病、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

其三,“小厕所,大文明”。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由“野外方便”到“粪便入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前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多次呼吁并积极推广厕所革命,他不止一次地讲他曾经受到的一次“强刺激”。一个外国旅游者给他写信说:“我到中国只能去一次,第二次我就不去了,因为有些地方的厕所实在没法进去,进去一次之后,下次再不敢进去了。”农村改厕,可以明显提升农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厕所革命”可以帮助农民改变卫生习惯,增加卫生文明意识。

其四,“小厕所,大生态”。在国家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不能让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农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经常是粪便露天堆,污水到处流。通过农厕改造后,农户家的污水和粪便直接流到自家的集污井中,半年抽一回,可以当肥料,既可以让村容村貌整洁,又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厕所革命”是对传统观念、传统生活方式、环境建设的深刻革命,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小厕所,大民生。图为2016年8月31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益民村村民宋玉环(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改造自家的厕所。  东方IC 图

农村改厕的效果

首先是农民健康有大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各地已在积极试点,各地方政府成立“厕所革命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推进本地的厕所环境改善计划。比如山东省2016年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25万户。青岛市两年农村改厕60万个,涉及村庄4100多个,农户180多万人口。河北省规划用三年时间消灭农村连茅圈、路边厕和旱厕。吉林省规划在“十三五”期间,财政按照每户4000元的标准补助农户改厕,到2025年底,全省要基本完成农户厕所改造。

农村的厕所革命效果显著,也是改善我国农村环境、防治农村疾病的治本之策。农村改厕,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进行厕所改建的村庄基本上消除了肠道传染病。

  对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减少蚊蝇孳生,实现从源头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通过厕改革命可以使农民的肠道等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比如山西南部隶属于运城市的绛县,通过厕所革命使6万多农民告别蚊蝇滋生的老式旱厕,当地肠道传染病减少46%,蛔虫病减少40%,蝇虫密度降低90%以上。

国家卫计委2014年4月发布的数据称,2009至2011年医改农村改厕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显示,项目地区“粪-口”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由37.5/10万降至22.2/10万,其中痢疾、伤寒和甲肝发病人数分别下降35.2%、25.1%和37.3%。特别是在一些血吸虫病疫区,通过厕所革命可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染 。

其次,改厕可以带动农村废水排污等方面的革命。

除了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也是我国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农民家中的厕所污水、餐厨废水及其他生活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标准,并且可用于村庄绿化和灌溉用水,发酵处理后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使用,都是厕所技术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不少地区并不仅仅停留在厕所革命,更是向洁净乡村出发。比如青岛市在农村改厕过程中并非单纯地改厕所,还和农村污水处理同步进行,通过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 根治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顽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改厕与沼气池建设、改厨、改圈相结合,实现了粪便、秸秆、有机垃圾等农村主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清洁了家园、田园、水源,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由于节约了肥料、燃料等费用支出,改厕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粪肥合理利用变废为宝,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据测算,改厕的投入产出比为1:5.3,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改厨是指以沼气或液化气替代蜂窝煤的使用;改圈是指改变传统的圈养生猪方式。——编注)

要以农村厕所革命理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统一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问题。鼓励实施城乡生活污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集中处理与农村污水“分户、联户、村组”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集中处置与“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或村)就地处理”分散处置相结合的模式,推广建立村庄保洁制度。

要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建立财政补贴与农户缴费相结合的合理分摊机制。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费用调整机制,建立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 。

第三,改厕可以带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他指出,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从“厕所革命”起步。要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的两手抓,来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厕所革命”可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一般人想象中的我国乡村应该是山清水秀风光好,可以产生乡愁的地方。但是当你真正到中国的农村去看一看,你会发现,我国大部分的乡村,有时甚至可以说是99%的乡村,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杂乱无章,破破烂烂,毫无美感,没有生机,有时甚至是污水横流。为什么理想中的乡村和现实有这样大的差距呢?造成我国乡村不美丽的主要障碍有哪些?既有宏观政策层面的国家投入少、农民贷款难等障碍,也有村庄层面农民缺乏组织合作与人才缺乏等微观障碍。

“厕所革命”是对传统观念、传统生活方式、环境建设的深刻革命,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改厕工作,可以带动农村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拉动乡村建设投资和乡村旅游, 以及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比如山东省提出,今后几年要实施农村“七改”,即改厕、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暖,以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厕所革命”也带动了吉林的美丽乡村建设。吉林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整治农村环境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100万户,到2020年把全省农村打造成“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现代农村。

厕所革命,小事不小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著缩小;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

国家近年来对农业投入迅速增加,但是对乡村建设的投入,甚至不到总量的1%,真正用在美丽乡村上的投入太少了。韩国当年的新村运动就是对村庄建设直接投入巨额资金,使韩国农村大变样。二战后的德国农村也像我国目前的农村一样破破烂烂,乡村居民都往城市跑。经过德国政府几十年的投入建设,现在德国农村已经大变,用如诗如画来形容并不为过。村庄改造不能仅靠农民自己投,国家也投了相当一部分钱。这样大的投入才能真正改变村庄,这样让村庄变得很美丽。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投入、建设、管护等方面作用。应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合理确定筹资筹劳限额,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应当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应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可以将农村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行捆绑,实行一体化开发和建设,以实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是向洁净乡村迈出的坚实一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升,将发挥更多的健康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厕所革命势必使中国7亿多农民的幸福梦照进现实。厕所革命看似小事,但如果能为中国的2亿多小农户办好这一件小事,也就是为我们国家办了一件大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