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大副教授撰文追忆江西原副省长蒋仲平创建共青城往事

“江西政读”微信公众号
2017-03-10 10:21
中国政库 >
字号

【题记】

2017年3月5日16时3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全国、全省劳动模范蒋仲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74岁。

3月9日,信息日报“江西政读”获悉,悉闻蒋仲平同志逝世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柳春蕊撰文追忆蒋仲平的一生。在得到柳教授同意后,我们特转发此文。

记开拓者蒋仲平的正大人生

柳春蕊,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柳春蕊 资料图

3月5日下午4时30分,蒋仲平先生与世长辞。斯人其萎,增我悲思。他带领共青垦殖队创建的共青城,与我的故乡都昌,相隔鄱阳湖,东西而望。念小学时,实习老师讲起先生改革创业的先进事迹,给我们播下了一颗青春的种子。去年秋,过南昌,在先生的画室里看他泼墨,很是振奋。那时他还健朗,有力气与病魔作斗争。现在,他的遽归道山,于我是沉痛的。在这颇为宁静的北国中夜,春之声,缓缓而来。我握着笔,端坐窗前,先生那磊落光明、正大无私的鲜明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谨以此文,遥寄哀思。

1944年1月,蒋仲平出生在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孙巷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十岁丧父,十五岁时,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泪别孤苦伶仃的祖母,寻找母亲,迁居江西共青城。二十岁丧母,二十六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场长,德安县委副书记,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曾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全国劳动模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蒋仲平一生历尽磨难,战天斗地,不屈不挠,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用坚强的臂膀撑起着整个家。

20世纪60年代的鄱阳湖畔,一个钉螺遍野、血吸虫成灾的不毛之地,一个在地图上没有任何标记的地方,蒋仲平带领共青垦殖队创建出一座青春之城、改革之城、理想之城。这个地方,曾先后被胡耀邦同志命名为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共青城。

艰难莫大于时势,改革易凝聚精神。1969年7月,共青社被强令场社分家,共青搬迁到更加荒凉偏僻的南湖。雨季洪害,分家被拆的供盖板鸭厂房用的3万块砖瓦,全部淹没巨浪之中。蒋仲平毫不犹豫,第一个跳入洪水,他们硬是将一块块砖、一片片瓦,全部捞了上来。是年,盖起了板鸭厂,稳住了人心,盈利9万元,度过了农场最困难时期。

他带领“共青人”创造了“鸭鸭”牌羽绒服以及板鸭、啤酒和瘦肉型猪等拳头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200多万美元,人均产值达16000多元,在全国创造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新模式,使共青“一举成名天下知”。

从无到有是革命,万有本无是境界。每前进一步,总是风雨兼至,磨难相随。飓风过后,重建家园;没有城镇,自己创建。共青二十四度春秋,他的名字早已深深地镌刻在这座新兴之城上。他宛如一株寒冬腊梅,顽强地开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畔,守望共青,香溢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标!而面对这些不凡的成绩时,他却总是说,这是党的恩泽,功归时代,功归人民。

中年入仕,履职南昌,耕耘十载,浓笔重彩,可圈可点,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他敢闯,改造南昌旧城,修沿江路、南昌大桥,重建滕王阁;他实干,建设新豫章,修立交桥、昌北机场、经济大楼。“南昌速度”“洪都经验”,都成为当时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到省政府工作后,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兢兢业业,协助省长抓流通、活市场、促开放,以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勇气发展商贸事业,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省际合作,为江西开放发展辛苦奔波。在省人大常委会任职期间,他学习研究人大工作的政策和业务,在推进财经立法监督、计划预算审查等方面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坚持学习,调整心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活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余热。

晚年的蒋仲平游心艺苑,笔耕不辍,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构图宏大,线条粗阔,笔力朗健,是其书画艺术的主要风格。凡看过他现场作画,都会惊叹他的笔底波澜,纸上云烟。如此艺术个性,是数十年而凝成的创业精神使然。其开路先锋的意志和敢干实干的热情,在他自由的艺术王国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证。

蒋仲平有着将军脾气,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他酒量也大,酒逢知己再醉不辞;他胸怀更大,要么不做,要么第一。

他的大,仿佛是与天俱来。早年在安徽老家当放牛娃时就是孩子王;青年创业共青,白手起家闯出一片天地;中年主政南昌,创造了许多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晚年的书画,大幅山水居多。竹子,只取它的清劲;田园,只赞它的丰收;秋崖,只画山瀑的飞动;而故土,“岸柳长杨望不断,长淮千里入新秋”,写的是明净的力量。

无论是创业,还是改革,他敢想敢干,站得高,看得远,有魄力,大格局。他理念超前,有鄱阳湖就多养鸭,鸭多了就办板鸭厂,鸭毛多了就办羽绒厂,客人多了就办酒厂。

如读高山,我悟到了“大”的存在;如读经典,我看到了“大”的境界。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庄子推崇“大”,他将背负青天、绝云气而适南冥者,比喻成大鹏,是理想人格的象征。大人君子,素为世人所宗仰。共产党人将“大”和人类的解放连在一起,以人民的事业为最大。

大不顾小,不计个人得失。大而坦荡,荣辱不惊。大而豪迈,一怀明月,两袖清风。大而无畏,临危不惧,果于任事。大而豁达,生死齐观,悟道即鹤年。他的很多言行,在“大”这里,可谓是一以贯之。

蒋仲平大爱如山,他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他爱苍天有深度,爱百姓有温度,爱子女有适度。

1982年5月,他带领考察团赴日本学习羽绒加工技术。回来时,皮箱里装满了各种羽绒技术资料,却没有一件紧俏的日本电器。别人劝他搬新房,他却坚持说,“等到全场职工都住进新房,我才最后一个搬家”。自己住在低矮潮湿的旧平房里,忧其民而乐其身。

他常说,人是要有精神的。人类的车轮之所以滚滚向前,就是因为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迎刃而解。患重病之后,他作息不变,苦恼不增,乐观向上,决不低头。劝导子女说,他这一辈子已经知足了,感党恩,谢友情,怜子孝,已经没有多少遗憾。

在大手术苏醒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问他的病情如何,而是问专程从外地来看望他的同学,被安排的怎么样,没有慢待好友吧?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虑及人者多,虑及已者少。奉献国家者多,给予自己者少。即使重病魔身,他依然想得自己很少,叮嘱家人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说事已至此,大道自然,天人合一。

人心都是肉长的。久经病魔缠身,哪有不痛苦的!但他一直强忍者,尽量不让人们发现他的情绪变化。实在坚持不去了,最多哼哼几声。他就是这样一位男子汉,这样一位大丈夫,这样一位真英雄。

蒋仲平一向乐观。前年11月,重病刚查出来时,医生对他的判断是活不过9个月。去年5月手术之后,他体重锐减,看见小儿子臃肿的身体,他还不忘调侃说,还是有身材穿衣服才漂亮啊。去年12月12日,是他的七十三岁生日,儿女们都很开心,为他在家里办了一个简朴的生日宴。他说中央有八项规定,不能铺张,然后轻松地说:“过去的一年,对别人是度年如年,而对我却是度日如年。”我听在耳里,却痛在心中,他老人家要有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才支撑如此轻松的笑容啊。

蒋仲平的儿子说:“陪伴病中的父亲,我体验到了什么叫着与时间赛跑,越来越觉得生命可贵,而最难得的是一场父子情深。我真想对他说一句:‘我什么也不要,您能够活着,就是给我们儿女最大的礼物。’”

梁济宽回忆其父梁漱溟先生说,父亲在那个年代,他的全部任务是保存“斯文”的传统。他说,只要中国文化不灭,民族必然不亡。梁先生在子女的教育上,来不及耳提面授,无暇言传身教。但梁济宽先生分明看到,父亲匆匆步履过后的高大背影。这高大的背影即是最深刻的思想,最感人的教育。

谋事从大局,心向此光明,做人要大气,大爱护苍生。——这是蒋仲平给予儿女最深刻的思想,最感人的教育。

他说:“我的一生受惠于党的恩泽最多最深。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人生历程。”教导儿女,一生牢记党恩。

他在《耀邦与我们共青人》一文中说道:“共青城是耀邦同志指引共青人创造的,这里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耀邦同志的巨大关怀。耀邦同志永远和我们共青人在一起,耀邦同志的精神像太阳的光芒永远辉映共青城,激励我们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他带领共青垦殖人,正是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深受胡耀邦同志的深切关怀,才能逆流直上,披荆斩棘,从无到有,开拓进取;他人生中的两个“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才有闻名全国的“共青模式”和“洪都经验”。

蒋仲平的壮年,适逢改革开放,风云际会,在时代的大潮中,他以弄潮之姿,中流击水,乘风破浪,取得了非凡业绩,这归功于那伟大的时代。是伟大的时代成全了他改革创新的个性,他又以无愧的青春为他的时代增光添彩。

蒋仲平一生的大道,由大道而形成的“大”思想个性,只有置于其伟大时代中,方才是鲜活的,真实的,有力量的。这,是他留与我们最正大的思想教育。

2014年出版的《妙笔生花》,是他最后一册书画集。集中也收录2006年创作的青花书法巨型瓷板《沁园春·雪》。这幅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大型瓷板书法,苍劲有力,浑厚挺拔。看到这幅画,他那高大的身躯,坚毅卓绝的意志,平易近人的性情,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就伫立在我的眼前。

创业、政事、艺术,构成他人生三部曲。创业和政事,丰富了他的艺术内涵;游于艺,则提升了他的生命境界。正,是党的培养与教育;大,是他性情的原质。合而为一的“正大”,是蒋仲平一生最鲜明的个性。

他的长子蒋斌同志在《父亲》这首诗中写道:“小时候,父亲的肩头是伫立的高山,是遥望的哨岗。”而今,立在高高的哨岗上,遥望天际,头顶上的那片星光,如同他的深爱,澄宇清辉,正大光明。

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他这本书画上,与小学的旧年往事一样温暖。而若隐若现的星光,亦在此时的了。

举笔于是,痛之不已,继以歌唱,——《星光的哨岗》:

平易与豪情,神明与贤良,

原来,你们就在此地!

长久以来我误入歧途,

在忙碌的人群里把你们寻觅。

你们的圣树,若长在人间,

在高岗上才能郁然苍翠。

比起怡人的清幽,

与人相处顿觉粗俗。

粉黛红颜何以能有

这片云川春溪的多情?

残酷的激情让痴心的人们

在树上把恋人的名字刻下。

他们不明白,或不愿承认

恋人怎能与星光媲美!

可爱的星光呵,我若伤了你,

就请刻下你自己的名字。

晨风是你和蔼的微笑,

大地是你稳健的身姿。

秋天的熟人细数共青的岁月,

松月的星光摇曳弄潮的回响。

在捧着星空中斑斓放歌,

倒映在碧波浩瀚之岸。

这里饱含人世沧桑,

这里流有我的影像。

此地的生活呵,何等神妙!

锦簇的杜鹃花守望着山丘。

此间的大地呵,何等灵秀!

碧天的诗句也顶不住忧愁。

藤蔓上串串甘美的葡萄果

在我的唇上榨出琼汁芳香。

赣江灯影里的璀璨呵

请唤醒我的梦笔,普天盈筐周行。

你用甲光冲洗那黑云压城的排浪,

你用群山撑起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在你超凡脱俗的世界里

人生何曾大海一样的湛蓝;

在你魁梧伟岸的人格中

时光却是橄榄一般的明净!

让一切造物者顺着时势的出入

梦与蝴蝶,林木之旅。

诞生在此伴着一股清泉,

或果树布满苔藓的树桩。

躯体的衣裳被抛到身外,

我少小的灵魂飞入哨岗。

像春天的小鸟欢快鸣唱,

还梳起它那银色的翅膀。

让羽翼扬起缤纷的光彩,

直到背负青天展翅高翔。

从前贫困而愉快的乐园,

就是这样,由星光分享。

如此清纯而甜美的故土,

高出的星空源于炽热的向往。

踏着光亮,那形状

一水芦苇,给绮丽的春染出

万千风姿,感悟着爱的力量。

此间的少年,伫立终成遥望。

大雁,——你是我的月光

洒落在大爱如山的脊梁上。

熟练的园丁用树枝和花草,

制成的日晷是多么的精巧!

百花丛中那辛勤的蜜蜂,

也忙着把时间巧妙计算。

如此生机盎然的春色啊,

怎能不与世人共享!

万有本无的庄老箴言

在宇宙的开始,请安顿我心自在。

万念一心的阳明学真谛

让芙蓉披星霞衣,敞开此心光明。

秀美山川映叠着日月,

劲节清风,大海辽阔。

那里有我们创造,有我们开拓。

纵然万重险滩,无畏雷霆风波!

写于2017年3月6日,北京大学万柳公寓

蒋仲平简历

蒋仲平同志1944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孙巷村。197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在江西省德安县南湖畜牧场参加工作;1966年9月起,先后任江西省共青垦殖场板鸭厂车间主任、副厂长,党支部书记、厂长,羽绒厂党支部书记、厂长,江西省共青垦殖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书记、场长;1982年12月起先后任江西省德安县委常委、副书记,江西省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场长;1984年6月任江西省南昌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0年4月任江西省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1993年8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党组成员;1998年1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3年1月起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9年5月退休。 

(原题为《北大副教授撰文追忆江西原副省长蒋仲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