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评论员:“课后三点半”背后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7-03-10 10:42
教育家 >
字号

3月7日下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谈到的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问题,令陈宝生深有同感。“很多小学、幼儿园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家长还没下班就得去接孩子。” 刘吉臻委员谈到,在他的科研团队里,有年轻父母“每天到下午三四点钟,即使有重要活动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想着赶紧去接孩子”。

也有家长选择出钱孩子放学后托管给培训机构。“这些社会托管性机构,缺乏有效管理,办学条件和收费标准五花八门。家长钱没少花,往往并不满意。”刘吉臻说,“结果是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这是减负这么多年来许多学校、家庭、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果不想增加三点半之后时间成本,那么家长们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进入一些更能体现家长意志的私立民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在这些学校里,学生可以学习到更晚,初中甚至很多都有晚自习。这也是南方江浙一带民办学校发达的原因之一。

前者制造了学而思、学大等教育培训机构的传奇甚至疯狂,后者则塑造了民办教育在南方许多城市尤其是初中阶段的一统天下。据去年11月的报道称,“杭州有的民办小学,一年级一个班60%的学生都在上学而思。有的公办小学五六年级一个班,上学而思的人数达到80%以上。”而根据近期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一些中国城市,“最好的初中学校几乎已经是民办学校的天下”,其中上海2015年中考成绩排名前十名学校全数为民办,杭州2015 年中考500分以上的考生中来自民办学校的学生超过90%,南京市近年六城区的中考成绩排名靠前的学校也以民办学校为主。

当公立校在减负、免费等驱动下,供给倾向于标准化、规范化,甚至相对简单化的时候,一些中高收入人群则用脚投票,纷纷涌入私立民办校以满足更高的教育需求。而更多的家长,则试图在更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机构中寻找合适自己的教育资源,以弥补差距或者胜人一筹。

在某些坚持公立的学校教育才是教育“主食”的教育管理者那里,恐怕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是家长和孩子们却看得很清楚,教育无论在公立还是私立,校内或是校外,正规教育或者培训课程,只要是优质的教育供给,形式上的差别并不重要。因为,毕竟到了最后,一切还是要在考场上靠分数分高下。

受单一的市场调节的影响,无论是私立民办校的飞速发展,还是培训机构的异常繁荣,都已经给政府通过免费、减负等政策孜孜以求的普惠教育和教育公平造成巨大的威胁。去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1+3”文件的颁布,已经给了民办校一些规范和制约,如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允许举办营利性学校等等。但是对于如何在民办校中贯彻普惠和公平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此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改进,也是教育公平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作为私立民办教育普惠和公平问题的对立面,公立教育则必须提高效率和质量,以应对人们更多样更优质的教育需求。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如果前者只是扬汤止沸的话,后者则具有釜底抽薪之效。公立教育拥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如何解放思想,打破限制,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供给,真正实现教育效率和公平的兼顾,则寄托全体国民的期望。

希望陈宝生部长提出“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贴”“可以与家长协商,建立谈判机制,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成为改善公立教育供给,提高教育效率与公平的美好开端。

(原题为《“课后三点半”背后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