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一种尊严和力量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丰
2022-01-20 11:25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北京这一轮疫情中通报的一个病例,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就生活轨迹来看,这位岳某称得上是“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

他几乎是每天下午出来工作,在北京各个区的工地打零工,搬运水泥沙石,或者清理建筑垃圾,一般干到凌晨四五点才“下班”。前两天他买了去威海的高铁票,去和妻子汇合,在北京南站上车后得到自己“阳性”的消息。

媒体采访到他,为我们提供了他的更多生活细节。他来北京是为了找儿子,一边打零工赚生活费,一边寻找。干最辛苦的活儿,每天可以赚到两三百,在朝阳区城中村租住,每月花掉700元。

岳某的故事刷屏。他被接走隔离,414元的高铁车票都还没来得及退,防疫部门工作人员想直接把钱给他,他拒绝了。这是防疫中的“温情时刻”,防疫人员每天也极其辛苦,但是仍然能从岳某那里感受到一种更可怕也更纯粹的艰难。

他的生活中的那种“苦楚”,很多人都感同身受。这并不是说大家的工作都和他一样辛苦,而是在疫情中每个人都活得很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而在岳某身上则是“最艰难”。他仍然撑着,他的悲剧命运中有着感动人的力量。

岳某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值得记录在这里:“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赚了钱就找孩子,没钱了就打工。我努力,就是为了把孩子找回来。我辛苦一点,就算把命搭到里面,也要把孩子找回来。”

他很辛苦,也很有尊严。这种尊严给我们一种力量感。

现在他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有很多人在群里转他过去张贴的寻人启事。这样一来,他的儿子有更大概率“看到”自己的父亲,这一次成为“新闻人物”,如果因祸得福让家庭最终团圆,那也是让人感到欣慰的。

像岳某这样的“深夜搬砖人”绝对不止他一个。实际上,岳某是通过工作群寻找每一天的工作。大城市日新月异地生长,到处都是“装修工地”,就一定需要很多像岳某这样的体力劳动者。由于市容管理的需要,运渣车白天不能进城,他们也就只能晚上行动。

他的普遍性在于,几乎所有和他同样辛苦的人,在日常中是不可能被看到的。他们是城市生活的建设者,岳某的工作地点几乎包括城市的所有建筑形态:酒店、剧院、小区、别墅……如果没有他们,城市不可能这样“美”。他们也是城市的支撑力量,只有在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和生活的“停滞”中,他们作为劳动者才显现出来。

这可能就是我们在感动之余应该思考的。岳某的“绝对收入”并不算低,每天两三百,他已经非常感激了。但是,作为一个“灵活就业者”,他是完全没有保障的。他和工友的不同之处,只在于他要寻找丢失的儿子,这让他更绝望,也让他更坚韧,而那些工友的艰难,则是日常的、不为人所知的。

我们必须思考,这些城市的建设者,能从城市得到什么?他们消耗自己的身体,拿走了属于自己的工钱,除此之外,他们还能要求更多吗?如果他们是沉默的,无法发出声音提出自己的要求,那城市能够给他们更多吗?大城市作为“公共生活”的集合体,有没有可能给予城市最底层的建设者一些回报?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