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研笔记⑤|全国人大代表樊芸:用品牌战略引导企业提高质量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汪锡卿 实习生 郭弘泰
2017-03-13 08:3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6年,数十位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组成调研小组,分别围绕“精准扶贫”和“制造业升级”两个主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地调研。近日,澎湃新闻根据采访,整理出多位代表的调研笔记,以呈现他们调研中的所观、所思、所想和所得。

这一篇调研笔记,来自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

全国人大代表樊芸接受记者采访。澎湃新闻记者 汪锡卿 图

在此次调研中,我认为要加快对品牌战略的推进。质量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品牌上面,品牌是前人在质量方面一步一步的积累和凝聚的心血。所以要把我们中国的民族品牌、制造业品牌打响,做到全世界去,我们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首先要将知识产权体系和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包括国家对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培育,要用品牌战略来引导企业质量的提高。 如何打造好品牌?就是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坚持维护好老品牌的质量与内涵,并让老品牌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新环境下让焕发生机。目前,尽管国家在品牌保护方面有一定的支持,比如资金的支持、政策的倾斜,但是我认为作为企业应该要有运作品牌的能力,品牌也需要营销以及培育。

过去,我们对老品牌不重视,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一些国企在改制中,很好的老品牌就给拿出去卖了。而投资者都是以投资收益为目的,并不注重对老品牌和其质量的投入,吃老本就把品牌资源消耗光了,使得老品牌的产品出来以后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和需求,而且越来越老化,所以老品牌的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走过一些弯路。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政府认识到了老品牌的重要,逐渐将老的民族品牌收回来自己投入、培育。恰逢其时,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质量强国纳入了我们的发展战略中,政府借此机会要把品牌培育好、把质量提升好。

其次,在提升质量方面,要形成一个全民的质量意识,才能迈向质量大国。早些年,上海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市政府质量奖,曾受到国务院领导的专门表扬和肯定,走在了全国前列。美国和西方国家,质量方面的奖励都是总统亲自颁奖,让企业非常有荣誉感和价值感,将质量提到最高荣誉,能够积极培养企业乃至全民对质量的高度认可,在这种高度统一的认识下天天磨炼,中国的产品怎会培养不出中国品牌、世界品牌!

在提升质量方面,我国的企业还缺乏自律意识。日本为什么一个小到手工的茶杯、一个碗,大到高精尖的科技产品都能做工精致?因为它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对质量有一个自律的意识。质量的竞争就是在于细节,比别人多一个小小功能、比别人方便一点、比别人稍微好用一些,就是因为这些细节才能脱颖而出。

因此,对质量的意识,全民要进行质量的教育,要有自己对质量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得最好,我要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自律。

另外,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名牌”滥评现象普遍,评选标准不规范, 导致“名牌市场”的畸形,还没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费标准和认知。所以,我认为,全社会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品牌是需要慢慢培育的,我们的消费市场要有热爱民族品牌的理念,既不崇洋媚外,也不贪图地摊货,有市场才能促进企业创新进取。切实加强网上产品质量的监管,同时,也要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调研报告摘录】

采用多元化发展、品牌运营模式。例如,特许一些企业经营老字号品牌,收取加盟费以扩大影响、呈现集团性优势。另外,老字号通过购并、吸收外国股份,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也是较好的品牌经营方式。如一些老字号吸收外资股东进行资金、技术投资,将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采取多渠道渗透模式,即根据消费者消费习惯开展各类渠道的渗透。例如,精品零售、现代卖场、区域代理、渠道授权等各种各种模式的运用。

加大国民质量教育力度。在现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开展的质量教育和质量普法活动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质量教育“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活动,通过发放质量知识普及教材、举办质量知识讲座、开展民生服务类质量评价工作等手段,向社会公众传递正确质量信息,加强社会公众对于质量的关注程度。建议与教育部门开展全面合作,争取在中小学中开展质量普及教育,探索在高校开设质量教育课程,编制相关教纲,形成多渠道的质量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加强质量工作宣传力度,加大对于质量工作先进组织和个人的表彰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对于质量工作的认同感以及质量工作者的荣誉感,汇聚社会合力,完善社会质量共治机制。(摘自《关于“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