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研笔记⑥|朱雪芹:老字号企业不要守着固有资本,应会创新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汪锡卿
2017-03-13 16:0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6年,数十位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组成调研小组,分别围绕“精准扶贫”和“制造业升级”两个主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地调研。近日,澎湃新闻根据采访,整理出多位代表的调研笔记,以呈现他们调研中的所观、所思、所想和所得。

这一篇调研笔记,来自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朱雪芹。

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接受记者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汪锡卿 图
2016年7月,我随课题组一起赴外地考察制造业企业,并同相关企业进行座谈走访。我发现,许多原本风靡的传统知名民族品牌现在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的舞台,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老字号企业缺乏创新精神,老字号品牌、产品缺乏创新元素。

老字号企业一般认为自己的老招牌就是摇钱树,觉得自己的产品是多年传下来的,只要质量好,货真价实,就不怕卖不出去。但是现在的市场消费者没有那么容易买账,你必须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者产生共鸣,才能被市场所认可。消费者已经不是从前的消费者,让他们去接受一个定格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消费品,几乎不可能。

比如上海曾有个知名的钢笔品牌,从前上学时,谁要是有一支该品牌的钢笔会感到非常自豪,但是现在钢笔大家用得少了,很多人逐渐淡忘了还有这样的品牌存在。虽然这家企业有着精良的工艺技术,但是最终在市场几乎被各类款式新颖的文具笔所淹没。

像这样的传统老字号企业就要转变思想,不要守着原来的固有资本,而是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进行自我优化,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一席之地。

还是以文具笔来说,比如现在有一种可擦性水笔,写出来的痕迹可以轻轻擦去,这种略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具就非常受市场欢迎。而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思,或许就能为生产这支文具笔的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企业也需要通过一定的鼓励机制来引导员工建立起创新精神。在调研中,我发现“华为”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在“华为”,所有的创新,都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是华为产品发展的路标。为了鼓励一线员工为企业创新提出合理化意见,只要员工提出好的创意不管采纳与否,“华为”都会在其薪资待遇上的奖励机制,这也大大鼓励了员工在创新意识上的积极性。

另外,我认为在制造业的质量品牌建设中,绝对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匠精神。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急功近利,不太愿意去企业做专业技术工人,为一门扎实的技术而潜心钻研;大多都是哪里赚钱容易往哪里去,比如金融行业。而过去,在企业当工人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成为一名工匠是需要时间与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上一辈子,我们国家正是缺乏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我们的企业大力培育和稳定技术人才的队伍,通过奖励机制来培养技术骨干;同时,国家也要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升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

【调研报告摘录】

目前,我国的老字号企业的营销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供不应求、独家垄断的年代,往往沿用传统方法和产品,试图去满足各种不同顾客的需要。事实上,每一个顾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具有不同的物质与心理需要。需要重新整合提炼,找到企业最核心的优势和长板,对接消费者的需求,形成自己的企业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老字号”的“老”不应该是守旧,而应该是文化的沉淀,“老”不是老态龙钟,相反应该是经验丰富,更了解消费者,更了解市场。一个金字招牌既需要产品内在质量好,又需要品牌宣传好,而老品牌的维护同样需要投入精心的宣传。加强品牌维护力度。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注重品牌推广和时代元素的导入是所有老字号亟需做到的,这样才是提升老字号商标价值的最根本途径,而不能仅仅躺在老字号的历史上“坐吃山空”。

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升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大力培育和稳定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坚持把专业技能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一方面,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匠”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中国制造业升级,不可能建立在以不稳定的农民工和临时工为基础的产业工人队伍基础上,需要掌握现代技术的高技能职业技术工人,因此要加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工匠”队伍建设。(摘自《关于“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