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韦力︱觅词记②:用《楚辞》填词的文廷式

韦力
2017-03-16 09:59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一)文廷式生平

清代有“四大词人”之说,而文廷式与此四人并之为五,陆有富在《文廷式诗词研究》一书中分析道:“就词论、词籍校勘成就而言,文氏则不及王、郑、况、朱四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郑、况、朱四家承常州余绪,其词学源出常派而有新变,而徐、蔡二人亦受常派影响较大,所以推王、郑、况、朱为清末常州词派四大词人,而文廷式却不以门户为限,拔帜宗外,卓然自立,同时对常州词派有所批评,所以不被列入,自在情理之中。”不过,文廷式在社会上的名声,更多的是跟戊戌变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廷式像(图片来自上海图书馆网站)

文廷式是江西萍乡人,按照文氏族谱的记载,江西文氏的祖先乃是汉代著名人物文翁之后。这位文翁在汉初任蜀郡守,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四川一地才有了系统的文化传承。虽然是两千年前的人物,他的遗迹至今仍有留存,我曾到成都去寻找过他的遗迹。

在后唐时代,文翁后裔中有一位叫文时,因为在江西做官,故其家族在此繁衍起来,而后文氏出了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文天祥。到明正德年间,文必达来到萍乡,这一支就在当地生根发芽,而他也就是文廷式的十世祖。

文廷式的祖父文晟,是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举人,曾任惠州知府,咸丰九年(1859)在跟太平军作战时,力战而亡,而他的儿子文星瑞听到这个消息后向总督请兵,收复了被太平军攻占的嘉应州。太平天国之战平息后,文星瑞留在广东任职,而他众多子女中的文廷式也就出生于广东。

广东一地虽然经历了战乱,但文脉并未断绝,当地的学海堂培养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岭南大儒陈澧曾任学海堂山长,文廷式十七岁时入学海堂学习,成为陈澧著名的弟子。在求学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名流,比如叶衍兰、李文田、陈三立、黄尊宪等人。

清光绪十六年(1890),文廷式在科考中取得了一甲第二名的好成绩。四年之后,朝廷又进行大考,光绪帝把他拔为一等第一名,也正因如此,他成为光绪帝身边特别忠心的人物,而“帝党”人物首领翁同龢也两度成为他的座师。所以,文廷式在朝中任职期间,跟翁同龢相互呼应,成为“后党”一派痛恨的人。在此期间,因为爱好写词,他结识了不少在京的重要词人,并且跟这些人共同组织了宣南词社。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密旨缉拿文廷式,他躲藏到湘潭,在陈宝箴等人的保护下,离开湘潭躲到汉口。两年之后,文廷式应日本同文会之邀,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在日本停留五十余天后又返回上海,之后参加了唐才常组织的爱国会。而后自立军起义失败,唐才常被秘密杀害。面对此况,文廷式以武装救国的想法彻底破灭,转而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写作上。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他逝世于萍乡家中,时年四十九岁。

(二)文廷式的词风

文廷式所处的政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变期,他的词作中当然会体现出社会的风云变幻,比如他写过一首《八声甘州》:

响惊飙、越甲动边声,烽火彻甘泉。有六韬奇策,七擒将略,欲画凌烟。一枕瞢腾短梦,梦醒却欣然。万里安西道,坐啸清边。

策马冻云阴里,谱胡笳一曲,凄断哀弦。看居庸关外,依旧草连天。更回首、淡烟乔木,问神州、今日是何年。还堪慰、男儿四十,不算华颠。

这首词前还有一段小序:“送志伯愚侍郎赴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之任,同盛伯羲祭酒、王幼霞御史、沈子培刑部作。”由此可知,该词是他给志锐送行时所写。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翁同龢、志锐等人联合起来支持光绪皇帝进行维新变法,在慈禧太后等人的阻挠下,时任礼部侍郎的志锐被谪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文廷式在词内感慨时局,明显表达出他心中的不平之气,希望志锐能够在边疆继续报效国家。

文廷式跟志锐算是多年的朋友。清光绪三年(1877),文廷式二十二岁时,入广州将军长善幕,而志锐正是长善的儿子,两人有了密切的关系。十几年之后,文廷式又来到志锐在北京的家,做长善两个从女儿的家庭教师。长善为此两女的伯父,而此两女后来成为光绪帝著名的爱妃——珍妃和瑾妃。但这两位宠妃却跟慈禧太后的关系处得很不好。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临行之前,她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带出来,并推入慈宁宫后贞顺门附近的井中。当时,珍妃年仅二十四岁。

珍妃像(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既然文廷式是珍妃的老师,那对珍妃之死不可能没有触动,他写出了著名的《忆旧游·秋雁》:

怅霜飞榆塞,月冷枫江,万里凄清。无限凭高意,便数声长笛,难写深情。望极云罗缥渺,孤影几回惊。见龙虎台荒,凤凰楼迥,还感飘零。

梳翎。自来去,叹市朝易改,风雨多经。天远无消息,问谁裁尺帛,寄与青冥。遥想横汾箫鼓,兰菊尚芳馨。又日落天寒,平沙列幕边马鸣。

朱庸斋在《分春馆词话》中说得更为明了:“文廷式《忆旧游·秋雁》词,写庚子事件,于比兴中有赋体,音节亢亮,格韵颇高。词云‘怅霜飞榆塞……’一起融情入景,写八国联军入侵,国家残破。接叙个人苍凉感受。”

就词风而言,文廷式更多的是偏重苏、辛一派的豪放词。对仿东坡的词作,他最得意的一篇是《浪淘沙·赤壁怀古》:

高唱大江东,惊起鱼龙。何人横槊太匆匆。未锁二乔铜雀上,那算英雄。

杯酒酹长空,我尚飘蓬。披襟聊快大王风。长剑几时天外倚,直上崆峒。

而他所作的一首《祝英台近》,就属于仿辛之作:

翦鲛绡,传燕语,黯黯碧云暮。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藉,休但怨连番风雨。

谢桥路,十载重约钿车,惊心旧游误。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倚楼极目天涯,天涯尽处,算只有濛濛飞絮。

其实,辛弃疾的词并不容易效仿,陈廷焯在《白玉斋词话》中说:“稼轩一体,后人不易学步。无稼轩才力,无稼轩胸襟,又不处稼轩境地,欲于粗莽中见沉郁,其可得乎?”而文廷式敢效此词,即可知其有着何等的才气。

虽然如此,文廷式的视野也并不局限于苏、辛,他甚至模仿过婉约派秦观的作品,而更有意思的是,他还用《楚辞》的语言来填词,甚至把《楚辞》的原句用入词中,比如他所作的《沁园春·檃括楚辞山鬼篇意以招隐士》:

若有人兮,在彼山阿,淡然忘归。想云端独立,带萝披荔,松阴含睇,乘豹从狸。且挽灵修,长怀公子,薄暮飘风偃桂旗。难行路,向石茸扪葛,山秀褰芝。

最怜雨晦风凄,更猿穴宵鸣声正悲。怅幽篁久处,天高难问,芳蘅空折,岁晏谁贻。子或慕予,君宁思我,欲问山人转自疑。归来好,有华堂广燕,慰尔离思。

对这首词,莫立民在《近代词史》中称:“这不是一首成功的词。先不说音节的涩滞,意境的暗晦,情思的枯寂,单就用词的生冷,就令读者望而却步。但它溶楚辞原句入词的写法,却令人耳目一新,为一种崭新的笔法,也为词的一种崭新的风格。”

《纯常子枝语》民国蓝印本

上海起义失败后,文廷式的心绪大受影响,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整理自己的文章上,正如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于学尤长于史部,一生学问积萃成《纯常子枝语》。”余外,他依然喜欢填词,所作的一首《南乡子·病中戏笔》被严迪昌评价为“是词人病故前不久的作品,名曰‘戏笔’,实是大哀无泪,短歌当哭”:

一室病维摩,且喜闲庭掩雀罗。煮药繙书浑有味,呵呵,老子无愁世则那?

莽莽旧山河,谁向新亭泪点多?惟有鹧鸪声解道:哥哥!行不得时可奈何?

对文廷式的整体词作风格,《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在评价他的《云起轩词》时,有着这样的定论:“今观其词,思力果锐,音调苍凉,虽时露锋芒,不足为病。其清丽妩媚之作,亦如燕赵佳人,外柔而内刚也。其与王鹏运、沈曾植、易顺鼎诸人相往还,可征其切磋之功矣。”

(三)寻访文廷式墓

从查得的资料上得知文廷式墓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村杨岐寺北的后山上,转到寺的后侧,看到了两株巨大的柏树,底下的铭牌写明叫“唐柏”,又名“到栽柏”,这个介绍铭牌上写着:

传说此柏树是第一个和尚到此栽活,因此叫“到栽柏”。因和尚栽树时施了法,故虽经千年风霜雨雪,亦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树高31米、树围7米、直径2.33米。2000年6月,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对唐柏进行研究考证,树龄已达1750余年。

唐柏

两棵柏树依然茂盛苍翠,它站在这儿将近一千八百年,至少有二三十代人像我一样站在这里,欣赏着它们的身姿,我感叹着人生的短寿,想起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中的那首主题曲中唱到的“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如果把这首歌唱给这两棵唐柏,我想这两棵树肯定笑了:五百年算什么,不过是我的婴儿期。

水塔

资料上说,文廷式的墓据杨岐寺约五十米的距离,在两株唐柏的后面,有个很窄的小门框,上面却没有门,从这个门框穿过就是上山的石台阶,沿着石台阶走出几十米远,远远的看到向一个石柱一样的物体,我想这就是文廷式墓了,走到跟前才看清楚,原来这是寺庙里建的水塔。沿着水塔左转仍然是上山的石阶,再前行二十余米,看到石阶旁的侧墙上嵌着江西省政府颁发的文廷式墓文保牌,我想这回是真到了,然而走到跟前看到的除了这个文保牌,一无所有,仍然觉得不对头,于是继续向山上走去。

文保牌

又走出一百多米,走在上山台阶上,由于台阶太过陡峭,短短的几百米路,却累得两腿发软,并且到这两腿发软的地步时却看到了叉路,这是在山上寻访过程中最怕遇到的情形,幸亏司机好奇,他跟着我也登了上来,于是我俩分头走,各走一个方向,又艰难地登山五分钟后,就听到了他的叫喊声,是他对了,我掉头下来重新回到岔口,走上了正确的路,在半山腰的平台上终于看到了文廷式墓。

文廷式墓

十几年前到澳洲去看一个朋友,当时澳洲的地产很是兴旺,朋友说他也买到了一块,但我却从他的语气中看不出一丝得宝的感觉,我恭喜他之后又问他何以是如此表情,他苦笑着说没什么可高兴的,给我讲了一个距离误差的故事:他说自己前一段是在乘飞机时认识了邻座的一位地产商,俩人聊的话题当然是土地的飞涨,那位地产商说自己手头恰有一块很便宜的地,正想脱手,并且指着飞机下面飞跃的大地说:就在这个下面。二十多分钟后飞机落地了,朋友从直觉上认为这块地离市区很近,马上就跟着地产商到他的公司签约买了下来,过了一段,他有空时,才开车兴冲冲地要去看看自己的战利品,没想到开了七个多小时的汽车才来到目的地,无奈这里没有直通的路,需要绕来绕去。

我突然觉得文廷式墓的记载者跟朋友的这个故事有一比:也许记载者说的是寺到墓之间的空中直线距离,而实际要找到这个墓却要在山中之字形地盘旋上升,我又不是松鼠,怎么可能将山中的一切障碍视若无物,上山的路绕来绕去,又没有任何的指示牌,所以明明知道在后山,能够找到也是不易的一件事。

墓顶上的宝珠

文廷式墓在后山的山腰上,占地约两百多平米,地面以及山体的裙墙全部硬化,墓丘的方式有些特别,墓前有一块石碑高不过一米,然而上面没有文字,中间却是镂空的,镂空处上面成折扇扇面状,而下面的一个镂空孔却是圆头石碑状,我想这种制式肯定有他的喻意,可惜我不懂行,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坟丘的顶部,有一个石制的顶戴花翎状的珊瑚珠,上面刻着“大学士墓”的字样。旁边还有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立的“文廷式墓”的介绍牌,上面写着文廷式墓的介绍及他的著作,但既然搞得这么细,为什么不将岔路口的路牌挂上几块呢?墓的正前方还有两根近三米高的望柱,从石头的风化程度看,的确是墓上的原物,墓的周围翠竹满山,墓没有其他的杂物,的确是幽静至极。

望柱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