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正在“升温”的北极城市:挪威特罗姆瑟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2017-03-14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挪威的特罗姆瑟,是个正在“升温”的北极城市。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04:02)
从奥斯陆起飞,沿着挪威的狭长疆域向北飞行,穿过北极圈,花上两个小时,便能抵达特罗姆瑟——这个被称为“北极之门”的城市。在多数人的记忆中,特罗姆瑟一年中有约五个月气温处于零度以下,几乎有半年在下雪。但近些年,异常温暖的冬日似乎渐成常态。

2017年1月末,冬季漫长的黑夜笼罩着北部极圈内寂静的山地和北冰洋。在稀薄的云层之下远眺,几乎难以分辨大陆与海洋。在北极圈里,挪威的特罗姆瑟算得上一座都市,其中心城区位于被海水围绕的岛屿之上。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眷顾,地处特罗姆瑟海峡的这处港湾,是挪威最北的不冻港,也是通往北极的必经要道之一。

挪威海特罗姆瑟海峡内的常年不冻港。

特罗姆瑟大约20多平方公里,坐落在北纬69.2度。有约7万常住居民生活在这个高纬度的地区。在夜幕中,街道和楼房散发暖黄色的光,使得这座岛城如同漂浮在挪威海中的一枚金叶。相比对面同纬度那片属俄罗斯的辽阔的冰冻之地,特罗姆瑟的繁华有着魔幻的童话色彩。

特罗姆瑟城市夜景。

19世纪20年代,特罗姆瑟出现最早的北极船队。船队以捕获海豹来换取丰厚的经济回报。此外,也有不少船只从这里出海捕鲸。1936年之前,特罗姆瑟与挪威其他地区之间还没有铺设陆路交通,贸易往来和交通运输主要依赖沿海轮船。

特罗姆瑟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商人和海员,以及那些为探寻北极而来的旅行者。这座冰封之地的城市因往来不息的人流而生气勃勃。早在19世纪初,这里的餐馆、酒吧、夜总会和咖啡店已十分兴旺。据称,一位到访特罗姆瑟的旅行者,曾赋予这座城市“北方巴黎”的美称。如今,城区附近灯火辉煌,港口停泊各式船只,昔日繁华忙碌的场景似乎仍在眼前。

相比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这些年,身处脆弱地带的特罗姆瑟,正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加速“升温”。在漫长的冬季里,这座城市降雨频繁。往常一直覆盖在城市道路上的积雪,此时也会偶尔难寻踪迹。

一场雨过后,特罗姆瑟街道上的积雪被雨水冲刷干净。

加速升温正在改变北极

不仅是特罗姆瑟这座位于极圈内的城市,整个北极都在因气候变暖而改变。据挪威极地中心发布的报告,科学家多年来收集的数据证明,北极正以惊人的速度升温,且幅度远高于地球上其他地区。

2014年,挪威政府在关于北极政策的报告中指出,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速度惊人,是全球平均升温水平的两到三倍。1980年以来,巴伦支海冰盖消失了近一半的面积,这佐证了气候变化对北极带来的影响。

中国冰川学家秦大河2014年在《地理科学进展》上发表了《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论文。其中也提到,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正以每十年3.5%至4.1%的速率缩小。

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北极报告更加直观地描述了北极变暖的近况。其发布于2015年底的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9月,当年年内北极陆地平均气温较往年升高了1.3摄氏度,这是1900年有记录以来,人类监测到的最高值。与此同时,相关数据亦显示,同期北极海冰的最大面积,是197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值。

不过,极值的判定很快被打破。2017年1月18日,美国国家宇航局联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布了最新的数据监测结果,2016年是有纪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同时,部分地区的无冰期正在以每十年五天的速度增长,有的地区无冰期已超过75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雪原、冻土与海冰也在加速消融。这不仅改变着北极的面貌,也危及这里的原始生态。海冰和冰架融化会摧毁海象的栖息地,并导致一些鱼类为寻求生存之所,而向更寒冷的北部迁移。更为人熟知的例子是,气候变暖导致漂浮的海冰消融,使得北极熊更难觅食。

但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未来这片极地水域或将具备常态化的通航条件,贮藏在这广阔天地之下的资源,也有可能为人类所用。

事实上,北极升温已让挪威政府意识到,必须积极应对,未来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014年11月,挪威政府发布的一份报告明确指出,“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应急准备和响应,以及搜救服务都须达到更高标准。政府将通过负责任的管理来应对这些问题。”

海港边一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施工。

2017年1月22日,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在第十一届北极边疆大会的开幕演讲中提到,“必须在保护脆弱的北极环境与利用经济机遇中寻找一种平衡,这有利于住在那里的400多万人口。”这一届北极边疆大会的主题是“白色空间,蓝色未来”。变暖给全球气候最敏感的北极地区带来了挑战。接受记者采访时,索尔贝格强调:“开发北极,挪威欢迎更多的国际合作。”

地处加速升温的极寒之境,特罗姆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引人注目。挪威政府也将每年一届的北极边疆大会主场设在此地。而特罗姆瑟也是北极理事会和北大西洋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的驻地。随着大量资源和丰厚资金的涌入,机遇与威胁悄然降临这座北极城市,当地居民的处境也在发生改变。

离开村庄的安妮

38岁的安妮·卡鲁是海滩街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的导购员,有时还要兼顾收银员的活计。齐耳短发,颧骨微微凸起的脸庞,深凹的眼窝,加上高挑强壮的体格,安妮看上去颇具北欧土著萨米族的特征。

相比其他欧洲国家,挪威物价最为昂贵。尽管如此,在特罗姆瑟,具有极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一直颇受游客喜爱,货真价实的驯鹿皮、产自当地的海鱼干、吉祥物山妖雕塑。城中心商铺聚集的街区范围内,几乎每隔五十米便有一家售卖这些旅游纪念品的商店。

一年前,安妮来到特罗姆瑟城,找到这份导购员的工作。此前,她一直生活在特罗姆瑟以北的一个村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一种莓类水果。有时,安妮也会去周边小镇,找一些临时工作,以补贴家用。但近几年,村子里的人逐渐离开,周边农场不断减少。对安妮来说,找到合适的临时工作不再容易。更令安妮焦虑的是,在她曾居住的村庄,现在几乎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可能已有十来年没有婴儿在那个村庄降生了。

挪威统计局曾跟踪调查了1986年至1991年出生在挪威北部的孩子长大后迁移的情况。他们当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长大后移居挪威南部的城市;而23%的人在挪威北部迁移,这一部分人口几乎都由农村搬去附近较大的城市。

受到挪威政府支持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可解释北部地区的人口流失。一方面,年轻人奔赴大城市接受教育,更高的学历让他们足以在城市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另外,经历了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不愿再回到乡村。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朋友和家人搬迁到城市,让他们离开村庄更加义无反顾。

安妮正在向顾客兜售挂在商店门前首饰柜里一件刻有极光图案的项链。一对情侣摆弄着项链,饶有兴致地想与她攀谈一番。安妮极力想说更多,但英文词汇贫乏,她只好时而用挪威语伴着手势向对方解释。

特罗姆瑟城中心的旅游纪念品商店。

多数与安妮年纪相当、在挪威北部地区生活的原住民,往常生活中甚少使用英文。许多年纪更大一些的老者只会讲挪威语。安妮说,来到特罗姆瑟之前,她几乎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国人,而自己现在能用英文进行简单交流。

作为观赏极光的最佳目的地之一,特罗姆瑟在国际旅游市场备受追捧。近年来,增长的客源大部分来自其他国家。挪威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2006年度至2012/2013年度,冬季海外游客在挪威北部地区过夜的数量增加了206%。

无疑,蹩脚的英文会给安妮的工作带来困扰。安妮希望自己有时间学好英文,以保住这份城里的工作。她已逐渐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不愿再回到长大的村庄。

生活在特罗姆瑟城的海格一家

特罗姆瑟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周围地区的人前来谋求更好的生活,也促使一部分离开的年轻人回来。

海格·卡尔贝肯长着清秀的面庞,褐色的齐肩短发,穿着一件户外棉服。她的身材不算高挑,说起话来露出活泼的神态。海格出生在特罗姆瑟的工薪家庭,十八岁时赴海外求学。现在,海格回到家乡,在特罗姆瑟大学攻读政治学的硕士学位。

这些年,挪威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挪威北部地区的科研和教育实力,希望留住年轻人。政府认为,吸引年轻人选择在挪威北部地区完成学业,对该地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2013年,芬马克郡大学学院和原有的特罗姆瑟大学合并,成立了如今新的特罗姆瑟大学。随后,这所北极大学运用从政府获得的资金,吸引到一批知名学者,科研实力正不断提高。不少像海格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继续深造。

特罗姆瑟大学的一栋教学楼。

海格从小生活在特罗姆瑟,她非常喜欢这里。如果可以在毕业后,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很想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虽然有时海格也会为未来的就业担忧,但近些年挪威国家政策向北部地区倾斜,似乎预示着这里将有更多就业机会。挪威外交部推出了一项“北极2030”拨款计划,旨在鼓励更多知识型人才到北部地区就业。海格也觉得,“北极开发的确给特罗姆瑟的年轻人带来了更多机会。”

短短十年间,特罗姆瑟当地人口几乎增长了一倍之多。膨胀的人口有时让人有些担忧。

在海港附近,几名建筑工人正在用小型吊车搬运材料。就在工地不远处,一幢约五六层高刚搭出雏形还未装饰完的新建筑已经拔地而起。海格想象着,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多数当地人都将需要搬进公寓生活。城市的人口多起来,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便需要同新来者分享空间。毕竟这里可供人们生活的空间有限,这里家庭居住的传统两层小楼也许有一天会显得有些奢侈。

海格父母的家就是一幢红色的两层木质楼房,位于特罗姆瑟城主岛的南部,当地多数原住民都生活在那片区域。居民区几十年来保持着传统面貌,木质结构的独栋楼房,刷着不同颜色,错落有致,排列在街道旁。

特罗姆瑟当地人家居住的房屋。

海格的父亲维克托在一家在职教育机构工作。维克托穿着浅蓝色的衬衫和牛仔裤,体格强壮,肩膀宽厚,戴着一副金属框架眼镜,为人热情有礼。1月26日晚七点,他和妻子一起去邻近好友家里享用晚餐,主食是香煎鳕鱼。这样的聚会让维克托觉得漫长的黑夜变得短了些。

当地人喜欢在家庭式的聚会中消磨时光,正如同他们会花许多心思装饰自己的房子。从正门进入维克托家,一道转角楼梯通向二楼客厅。左边是开放式厨房;正对着楼梯的方向,是摆着木质餐桌和椅子的餐厅;右侧是客厅最主要的部分,布艺沙发围着一张木质茶几。在黄色柔和的灯光里,维克托的家显得十分温馨。漫长的冬季里,当地缺少阳光,人们习惯使用暖黄色的灯光照明——这似乎是为了模仿太阳光而精心布置的。

维克托也会和朋友调侃现在特罗姆瑟的异常天气。“周一到周三你也许还在这滑雪,但到了周四却要举着雨伞出门。”在他的记忆中,以往冬天里,积雪有时甚至会在自家门前堆积两米高。现在不仅雪变少了,持续长时间的降雨也频繁了许多。

维克托也感觉到,近些年从外面来到这里的人多了起来。他觉得,这对特罗姆瑟来说是好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我们有足够大的地方,分享给其他人。”

维克托家的客厅与阳台之间有一扇带玻璃窗的木门,上面的玻璃上贴着曾寄住在家中的中国学生送给维克托的一副中式剪纸窗花。

2017年1月27日,天空阴霾不散,午后飘起小雪,特罗姆瑟城中心的老街突然热闹起来。这一天是中国的除夕,春节长假的开端。三五成群的中国游客正在拍照,他们有时停下来看看手机,用谷歌地图摸索着城市的方向。这一日天气糟糕,也许预知极光不会光顾,他们正在极力寻找隐藏在这座北极城市里的其他乐趣。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