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大基因上市冲刺:拟募17亿元,过半收入来自生育健康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包雨朦 综合报道
2017-03-15 14:23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曾因IPO文件不齐遭中止审查的华大基因,再次进入上市的冲刺阶段。

3月14日晚间,华大基因更新了《华大基因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拟募资17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将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华大基因有“基因界腾讯”之称。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华大基因2016年营业收入为17.11亿元,营业利润为3.8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33亿元。华大基因2015年营业收入为13.19亿元,营业利润为3.0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62亿元。

去年11月,华大基因曾被曝出由于IPO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上市审核中止,当时公司方面表示,中止原因系部分中介机构更换签字人员需要履行中止审查程序造成,公司各项上市工作正常进行。深交所信息显示,自2016年11月10日起,华大基因IPO处于正常审核状态。

按最新的排队顺序,市场预计,华大基因将在今年内完成上市。这也将引发市场对基因诊断行业的再度关注。

股权结构

实际控制人汪建,王石是独董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

官网资料显示,华大基因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发展,将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推动基因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华大基因还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基因库——国家基因库。

华大基因的设立缘起,是现任创始人、董事长汪建等人,1997年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1999年设立研究院,后建立公司。

华大基因的前身为深圳华大基因医学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3日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华大控股直接持有华大基因41.33%的股份,华大控股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42.42%的股份,是华大基因的控股股东。

1954年出生的汪建,持有华大控股85.30%的股权,华大控股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42.42%的股份,因此汪建通过华大控股控制华大基因42.42%的股份。同时,汪建最近两年内一直通过华大控股间接控制公司 30.00%以上的股权/股份,能够对公司股东大会决议、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产生实质影响,因此,汪建为华大基因的实际控制人。

现任华大研究院院长的王俊持有华大控股10.5%股份,曾任华大基因CEO的杨爽持股4.2%。

除了控股股东,持有华大基因5%以上股份的股东还包括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及深圳和玉高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华大投资占华大基因发行前总股本的18.59%,华大投资的合伙人主要来自华大基因的核心团队。和玉高林占华大基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9.95%。

华大基因董事会现有15人,其中5人为独立董事。这5人分别是万科董事长王石,香港大学内科学系、药理及药剂学系终身教授徐爱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晋龙。

业务构成

生育健康业务营收超50%

资料显示,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测序、治疗逐渐走入医疗领域。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最新的基因测序是芯片测序技术,这项技术使得基因测序开始商用,走进现实生活。

华大基因营收主要分为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药物研发类服务。其中,收入来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类服务,2016年这块收入达9.29亿元,占比54.62%。

这主要受益于华大基因在无创产前检测方面的抢先布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率先于2010年末推出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这项技术只需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中的游离DNA,即可利用测序方法分析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包括所有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的疾病)的风险率。

分析认为,过去十年内,无创产前检测受益于成本的下降,市场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有机构预计,到2026年该技术将覆盖超过95%以上的孕妇,仅这一项检测技术,未来的市场规模可能就接近100亿。

在生育健康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华大基因的基础科研类服务的收入则从2014年的4.44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3.29亿元,占比从39.59%降至19.35%,从第一大收入来源变成第三大收入来源。

客户分布

最大客户是中国烟草总公司

基因检测技术在诞生之初,常被视作生物科研的一个辅助性环节,主要需求来自于科研机构。 华大基因的第一个创收业务就是为国内外的大学实验室、政府科研机构、医药公司等有相关研究需求的单位,提供基因测序服务。

彼时,华大基因的测序仪主要采购自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设备公司illumina。在这一阶段,华大基因只提供服务,不提供设备,因而产业下游,常常受制于在全球具有垄断地位的illumina。直到2013年,华大基因收购美国测序仪上市公司CG,基因测序相关产业才开始真正布原因局上游,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截至目前,华大基因的主要客户已经不再仅是科研机构,医疗服务机构也成为了大客户的重要来源。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基因2016年最大的5个客户分别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牛津大学(Universtity of Oxford)、国药集团湖北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而中国科学院则第一次跌出了前五行列。

募资17亿元,用于五大方面

根据招股书,华大基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36000万股,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拟募资17.32亿元,且发行数量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其中,公司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公司现有股东转让老股数量不超过1000万股。

华大基因此次募资的主要用途包括:云服务生态系统建设项目、医学检验解决方案平台升级项目、精准医学服务平台升级项目、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升级建设项目。

近两年,华大基因除了在设备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了较大精力之外,还将业务不断像基因数据破译、储存、管理等领域。

2014年8月15日,华大基因发布“百万肿瘤基线研究计划”,旨在通过采集大量人群的基因组等数据,绘制出不同性别、年龄段肿瘤基线数据库,最终实现肿瘤的早期预防。

2016年9月22日,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开始运营,这是全球第四个建成的国家级基因数据库。而华大基因成为了国家基因库的运营与管理方。目前,国家基因库一期样品的整体存储能力大概在3000万份,到二期会扩展到3亿份样品的存储能力。

基因测序资本市场进入爆发前夜

此前,华大基因曾被市场寄予厚望成为“基因检测第一股”。不过,在2016年12月,华大基因在检测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贝瑞和康宣布花费43亿元借壳*ST天仪,完成了上市计划。在实现“弯道超车”之后,贝瑞和康表示,将围绕基因测序的全产业链布局完善产品线,覆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推进肿瘤分子检测与诊断领域的医学产品及服务。

行业人士认为,基因检测行业爆发的首要驱动因素是技术的升级换代。在过去十年内,基因测序一代技术逐渐被二代技术所取代,二代技术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改进了一代技术在通量上的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测序成本。

相较于最早的技术,基因测序成本已从17年前的9526.3万美元降到今天的1000美元,基因研究也从基础研究逐步走向医学、农业等很多领域。

目前,全球的基因测序行业技术二、三代测序技术并存,由于三代技术的成本较高,二代技术仍为主导。不过专家预计,三代测序的测序仪价格和测序成本降幅很快,预计未来5年内,三代测序能达到100美元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远低于现在1000美元的费用。

而技术转换的窗口期也促进了市场的快速成长。近两年,全球和中国的基因测序行业均维持高速增长,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800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约45亿美元,至2018年将达到约117亿美元,其中,2007-2013年复合增长率为33.53%,预计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21.06%。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中国的基因测序产业2012-2017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20%-25%。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