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军媒揭秘真实“钢七连”:巡逻踩到地雷,种菜挖到炮弹

马飞 欧阳治民/微信公众号“南部战区”
2017-03-17 12:40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30多年前,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云南边防某团“钢七连”在八里河东山潜伏七昼夜,激战十昼夜,顶住敌2500多发炮弹轰击,打退敌10多次进攻,歼敌66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荣誉称号。

“八里河东山战场原址”石碑

清晨,中越边境,八里河东山下的八里河村云雾笼罩,不见炊烟,只见村口屹立着一块“八里河东山战场原址”石碑。

“战场”如何变“战场原址”?30多年前,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云南边防某团“钢七连”在八里河东山潜伏七昼夜,激战十昼夜,顶住敌2500多发炮弹轰击,打退敌10多次进攻,歼敌66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荣誉称号。

战时,官兵冒死守护一方国土和身后百姓。战后,“钢七连”移防至八里河东山,继续守护该地百姓和山上的27座界碑。

2月下旬,记者和“钢七连”官兵一起巡逻生活,零距离倾听他们戍边强军的故事。

巡逻途中,记者马飞(左二)与官兵一起和界碑合影。

穿越雷区守卫国土,步步关乎生死

2月21日8时30分,记者随官兵乘车上山巡逻。出发才两分钟,就见一块刻着“雷区禁止入内”的石碑立在路边,周围飘着雾,显得阴森恐怖。

“山下的雷区刚被扫雷队排完,山上的雷区在原始丛林里,属永久封围雷区,也是今天我们巡逻的地方。”9时,巡逻分队下车,指导员王永青的话,让记者心里一紧。

说话间,官兵爬上路边的一个高坎,踏入雷区,巡逻路宽0.5米,行走百米,已不见天。

“踩着我的脚印走,雨水会把地雷冲到路上。”“滑倒后把手脚缩起来,尽量减少触地面积,你脚边一米处可能就有地雷。”路越走越窄,还下起雾雨,王永青不时提醒记者。该连老连长杨晓龙就曾在巡逻路上踩雷,幸好战士及时提醒,他只踩到地雷的一小边。

雷区

约一小时后,巡逻分队来到267号界碑,官兵除掉周围杂草,然后与界碑合影。

10时30分,巡逻分队沿0.3米宽、70度陡的羊肠小道来到一处崖壁,上士谢鹏远说,去年连队卫生员踩滑掉进该地雷区,虽才滑进去4米,但他用了近20分钟才走出来。重回巡逻路,他脸色煞白。

11时,巡逻分队来到268号界碑,该界碑距上一个界碑不到200米,官兵却走了半小时。11时30分,快到265(1)界碑时,官兵行进速度变慢,在前开道的副班长赵兴挥舞砍刀的动作变轻、变小,路边一颗裸露的地雷很刺眼。

官兵在巡逻途中发现的未爆炮弹。

“这里是当年的作战前沿,爆炸物最多,树上还有很多挂雷。”王永青说,“穿越雷区守卫国土,步步关乎生死。”

2014年,王永青带队来巡265(1)界碑,夏季杂草树木长得太快,封住巡逻路。他们试了三个方向,每个方向走10米,走了一小时,6次差点踩雷。找到界碑后,大家都瘫坐在地上。

官兵在巡逻途中发现的地雷。

“每次见到界碑,都有一种成就感。”巡完逻走出雷区,王永青说,连队守卫的27座界碑,有20座在雷区。

巡逻危险,平时也不安全。该连官兵在种菜、修建营房时曾挖出6枚炮弹、5颗地雷,且驻地常年大雾,官兵人人患关节炎。

“有部队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21日下午,八里河村75岁的周大梅,右脚穿上解放鞋,然后在一只棉鞋里塞满棉花,穿在左脚上,提起锄头准备下地种玉米。下坡时,因左脚掌被地雷炸掉,走路不稳,她索性把锄头当拐棍使,一杵一拐地往下走。

两年前,周大妈的儿子迫于生活压力而自杀,儿媳也跟人跑了,留下一个9岁的孙女。老伴曾支过前,现体衰多病不能干活,家里农活大都由她干。农忙时,官兵会过来帮她,并定期到她家慰问。

官兵在雷区巡逻 。

16时,记者随排长徐磊来到周大妈家,正好碰到她下地干活。徐磊将400元钱递给她,她死活不收。“要开学了,这是给您孙女买学习用品的。”徐磊这样说,周大妈才收下。

“村里像周大妈一样被地雷炸伤炸残的还有32人。”徐磊说,守护边境离不开百姓,为帮助村民,连队每周都会组织一次“一元钱献爱心”活动。但人穷志不短,要想给村民捐钱,得先找好正当理由。

八里河东山战场原址。

17时,记者和徐排长来到村民王开学家中。战时,其父被地雷炸死,他和村民在山洞里躲了4个多月,其间部队给他们送食物、看病。如今,他成为界务员,协助连队管理边境。

“有部队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王开学说,2015年,他弟弟在村口出车祸,连队卫生员帮忙包扎;去年,村民罗贵的父亲突发急性胃穿孔,连队军医及时救治……硝烟散去,“钢七连”仍在守护他们。

说起连队的老兵,王开学对周真国印象最为深刻。战时,村里孩子的学校被炸,部队搭帐篷当教室,派人给孩子上课。战后大部队撤走,“帐篷小学”缺老师,周真国申请担任“帐篷小学”校长,一干就是16年。

八里河村地雷多、耕地少,为何不搬走?王开学的回答很朴实:“车子、房子、票子,我们都不想要,就想要和平,在这里种玉米也是守边,打仗我们还能支前。”

据悉,该村有个传统,每年12月1日村民都不出去干活,只要连队鞭炮一响,大家都会走到连队,把煮好的鸡蛋、缝制的苗族香包送给退伍战士。

八里河村村民送别退伍老兵。

人人都在坚守自己的“上甘岭”

“留在边防干嘛?”

“你知道80年代的‘上甘岭’吗?”

“不知道。”

“来,我给你普及一下!”

……

22日晚饭后,上等兵郭楚源与发小聊起微信。新兵时,发小也曾问过他同样的问题,那时他回答不上来,发小很不解,今晚他的回答,让发小很钦佩。

小郭喜欢研究古货币,他仿制的古货币模板一个价值上万。去年为锻炼自己,他选择当兵。初到边防,他感觉很迷茫,直到遇见连队后山主峰——80年代的“上甘岭”。

八里河东山战场原址。

布满弹孔的猫耳洞、坑道……看到“上甘岭”战场原址,聆听前辈的战斗故事和战友情,小郭被震撼了。此后,他拼命训练,体重从170斤降到130斤,负重五公里由不合格变优秀。

当兵最怕啥?19岁的小郭的答案让人意外:“最怕战友都牺牲了就我独活,要是巡逻踩到雷,我一个人踩就行了!”

郭楚源的成长,是连队教育官兵“守好心中‘上甘岭’”的缩影。在该连,人人都在坚守自己的“上甘岭”。

刚从机关调到“钢七连”任指导员时,王永青想考研跳出大山,但一次巡逻让他改变想法。那次,一条眼镜王蛇堵住巡逻路,战士扔石头驱赶,谁料蛇直奔向他,路两侧是雷区,他一时愣住,副连长何亮亮一把将他拉开,才躲过毒蛇。

八里河东山战场原址上的弹孔。

“如果离开,怎么对得起这帮生死战友。”那天,王永青把考研从目标清单中删除,把带出全面过硬连队列为头号目标。去年,五连巡逻、比武等在全团综合排名第一,被云南省军区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基层标兵单位”。“拿到奖牌那一刻,我明白了边防的强军梦是什么,现在守住荣誉,就是我的目标。”王永青说。

“在那祖国的南疆,有这样一座山……”夜晚,官兵围坐一圈,连队文艺骨干刘旭拿起吉他弹唱自己写的歌。去年晋级中士时,他的留队愿望是——扎根边防,多写几首歌,丰富战友枯燥的生活。

“守护一方国土和百姓,也是守护心中信仰。”听着歌,在连队当了13年军医的龚诚感叹,“在这里守边苦累不说,还随时可能触雷,没有信仰的人,还真呆不住。”

远山如黛,夜影渐重。村民为省电费早早闭灯,连队温暖的灯火照亮了八里河村的夜空。战士的歌声,在静谧的山谷中回响,延绵悠长。

(原题为《一个连队和27座界碑 记者零距离倾听云南边防某团“钢七连”官兵戍边强军的故事》)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