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蔡昉:让农民工变成市民,才能真正解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7-03-18 17:5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3月1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分组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谈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关键是人口问题,过去两年中国城镇化速度明显提高,某种程度不是来自于农民工的落户,而是行政区划的改变,这解决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问题。

蔡昉说,此前有一些说法是“中国一百年都不会缺人口”,这是指数量,而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素质问题依然存在,人口结构问题宏观来说就是“未富先老”。

他进一步阐释,“未富先老”更直接地反映在现实经济中的劳动力短缺。

他说,劳动力短缺不是指高技能劳动者的短缺,而是指普通劳动者、非技能劳动者的短缺。到目前为止,因为劳动力短缺,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速度非常快,单位劳动成本提高,也就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渐消失。“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

过去很多年,城市化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如今,当这些减慢后,城市化还有没有潜力?

蔡昉指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有差别,这个差别在于农民工。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居住,时间不短但是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因此他们的劳动力供给是不稳定的,当他们从生产率高的城市回到生产率较低的乡村,生产率就在后退,这些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是不利的。

蔡昉说,过去两年,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明显提高,今年已经达到41%以上,这某种程度不是来自于农民工的落户,而是行政区划改变带来的增加,解决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问题,也解决不了以生产率提高为导向的城镇化。把1.7亿在城市的农民工留在城市,这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真正解决城镇化,难点在于城市化,特别是把农民工变成市民,这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他们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是需要财政支出的。但这部分还没有明显合理的分配。”

蔡昉认为,应该创造更好的制度条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分担农民工落户的改革成本,合理分享改革红利,才能真正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