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唐涯: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关心股市?

唐涯/唐涯/北京大学金融学系副教授
2017-03-20 10:1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为什么中国储蓄率高居不下,为何中国老百姓对股市超乎寻常的热情?北京大学金融学系副教授唐涯在新书《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中的解读是:中国的老百姓穷怕了,对于一个常常怀着“匮乏”、“短缺”、和“贫穷”这些恐惧的人来说,最可靠的办法是储蓄。房子要买,车子要买,孩子要养,父母渐老……房价+教育+养老—— 这是每个“80后”和“90后”都正在面对的真实世界。每一项都是巨大压力,不储蓄不投资,除了啃啃老,恐怕就只有打光棍一条路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经授权摘录全文如下:

A股市场的动向仍然是千万投资者最关切的话题。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散户市场 —— 在一个体量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上,有如此众多的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大于60%,交易量大于80%),这大概也是全球罕见的。

大家一直纳闷,为什么中国普通老百姓会对股市有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敏感度?不少人从历史文化背景分析,说”中国文化有赌徒心理”。我不是专家,当然不敢评判这种论断的对错。不过从我的角度看,可能有其他更简单的逻辑。

最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真的穷怕了。“90后”可能对物质的匮乏没有概念,但去问问“50后”,“60后”,或者稍微偏远地方长大的“70后”,“80后”,大部分人是有“饥饿”和“贫穷”的记忆的。今天的我们如此自信,但是其实我们离开极度的贫困没有那么遥远 – 就在199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为1510元,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是685元!而最能代表“短缺经济”时代的粮票是在1993年才退出历史舞台的 – 不要以为今天“减肥”成为了时尚,一切就被埋进尘埃。饥饿的历史其实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一个常常怀着“匮乏”、“短缺”、和“贫穷”这些恐惧的人来说,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肯定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储蓄。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一直是高居全球前列。2013年,中国国民净储蓄是20万亿,人均国民净储蓄为14000元,是美国的两倍,而同年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大约是美国的1/20。

在可见的未来,我也看不到储蓄率大规模下降的可能性。有人说“‘80后’是月光族,‘90后’更超前消费” 。 我看这个论断有点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于80-90年之间的这一代的储蓄率已经有大规模上升的迹象。无他,房子要买,车子要买,孩子要养,父母渐老……房价+教育+养老—— 这是每个‘80后’和‘90后’都正在面对的真实世界。每一项都是巨大压力,不储蓄不投资,除了啃啃老,恐怕就只有打光棍一条路了。

千金散去还复来,那是是成长的放肆,而长大了,生活艰辛,立马明白要克制。

好了,储蓄高,总得琢磨点财富增值的事情吧。放在银行或者买国债?差不多3%的利率,扣掉通货膨胀,大约就1点多的投资回报率。10年20年下来,存款(投资)估计购买力被物价秒成了渣。买房子?房价已经涨的让人颤巍巍,过去十多年见大约涨了10-15倍左右,2000年左右开始投资房市的人大多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世易时移,不管是人口结构,还是经济结构,中国都不再有支撑这么惊人回报率房市的大环境了。

剩下了什么?就是股票市场。从2003年开始,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从9000元(9061)上涨到3万元(29547)。手里有点余钱,必然提高储蓄。这十年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低于3%的回报率就基本上是看着储蓄缩水。 你说,老百姓不指着股市,又还能指着什么?

这么想下来,也难怪股市的起起落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我们总是在讨论要“教育投资者”,不要去“投机”,要回归理性,要“价值投资”,可是,对于中国百姓来说,面前是令人难堪的人口结构(老龄化社会),丁吃卯粮的养老金体系,高企的房价、高昂生育成本和医疗费用,未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高储蓄几乎是唯一选择。而储蓄的保值升值,毫无疑问会是心上最大的刺。

看起来,资管市场在未来进一步扩大仍然是极大概率事件,老百姓对股市和其他金融产品的着魔也只会更盛,不会衰退。

(本文选自唐涯的新书《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2017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