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碑帖:“黑老虎”也没有那么吓人

吴晓明 叶翔
2017-03-23 18:1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碑帖历来被称为“黑老虎”,人们一谈起它,总是又爱又恨。据说,清代的金石学家翁方纲收藏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以为是原拓珍本,没想到到了1900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它的原拓残页,才知翁所收藏的是翻刻、重摹本。由此可见,即便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也有“打眼”的时候。

碑帖作为一个古老的收藏品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朵云轩是国内藏有碑帖最多最全的机构之一,此次朵云轩古玩公司特意开库挑选了280件碑帖,自3月23日起将举办展销活动,展品中不乏有趣好玩的亮点,譬如这件《东魏任城文宣王文竫太妃墓志铭》。

此碑东魏武定五年所立,按魏晋南北朝墓志数量极繁,此又为任城文宣王太妃之墓志,似乎并无稀罕之处。然墓志载,太妃姓冯,讳令华,长乐信都人;又文明皇太后,正位临朝。二姊并入主坤宫,配高祖孝文帝。翻成外戚,属此盛门。可知此冯氏正是北魏时期辅佐三代帝王,并直接导致北魏孝文帝汉化鲜卑,从而使北魏由一个北方割据政权发展为中原霸主的冯太后(文明皇太后)一族之后。说起冯太后,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锦绣未央》女主唐嫣演的就是冯太后,是在魏史上可与武则天媲美的伟大女子。

然而显赫的门第却未给这位墓志上写的冯太妃带来真正的荣华富贵,相反政治婚姻带给她一系列的不幸福,从30岁就开始守寡不算,祖上冯太后开创的基业也随着夫君的过世而开始衰退,等到她离世时北魏已经由一个大统一的北方王朝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至此北魏冯氏一族从孝文帝开始繁盛,到了这个时候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墓志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充实正史中的空白和误会,正是由于它的文献价值,使之成为当时士大夫学士阶层热衷的“玩物”,大家聚在一起比学问,史书都熟读了,但出土的资料却不多见,就看谁收集得多,看得多,考证得好,谁就独占鳌头。古人还真是会玩啊。

《东魏任城文宣王文竫太妃墓志铭》

“楷书”这个名词大家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大部分学书法的人都是从楷书入手的。然而知道楷书演变过程的人却是很少。现在通常说的“楷书”是指具有法度,可作为楷式、模范的书法。其实它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其中魏碑指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在书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刁遵墓志》全称《雒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刻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志高74厘米,宽64厘米,厚15厘米。字共28行,满行32字。志阴2列,33行。刁氏是渤海世族,此志记述刁遵家世政绩。清雍正年间在河北省南皮县一废寺址出土,此墓右下角出土时已残,缺150余字,中间漫漶20余字。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乐陵刘克纶从友人处访得,并以木板补残缺处,刻跋于其上,不久又毁,再以石补。后经盐山叶氏、南皮高氏及张之洞等人收藏,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刁遵墓志》书法浑穆舒扬,风格近《郑文公碑》是北魏墓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提按使转雍容自得,用笔方圆结合,遒劲有力,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回环之处变化多端,每字各不相同,字形端正,结体茂密,圆腴厚劲,具有端庄古雅之美。与北魏时期众多碑刻不同的是,它不以劲利险峭见长,而是以凝练秀美取胜。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把此志列为精品,评曰:“《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杨震方的《碑帖叙录》云:“六朝墓志以峻劲胜,此志有六朝之韵度而无其习气,转折回环居然两晋风流。唐人若徐浩、颜真卿等皆胎息于此。”

此墓志所拓以“雍”(“父雍”)字不损本为最佳者,其次是“雍”字不全本,复次为“彝”(“曾祖彝”)字不损本。通常所见者为文物本与杨鲁安藏本。此处所藏之本如图所见考据点均已破损,当为清末民国初期拓本。

《北魏刁遵墓志》

《张寿碑》,全称《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五月立。碑存180字,隶书。现藏山东成武县孔庙。据宋人著录,此碑刻于山东城武(今成武县)古文亭山(又名云亭山)。明时改为碑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城武知县林绍龙访得,在碑座处嵌木刻践,并移置孔庙县学。宋洪适《隶释》录碑全文,额凡五百四十二字,另阙十四字。碑主张寿,字仲吾,通经学。据洪氏录文,曾举孝廉,除郎中、给事谒者,迁竹邑侯相,罢,复为从事,辟司徒府,年八十,建宁元年五月卒。以其字仲吾,故此碑又名《张仲吾碑》。 此碑结字方整,中宫紧密,左右开张,多用方笔,书风淳古老健。

此次碑帖展销中有三件张寿碑,试以下面这两件为例作一比较,希望更多的人借此对碑帖产生兴趣。

《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中间有题跋)

《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中间无题跋)

其实“黑老虎”并没有业界所说的那么吓人,从两件拓本的图片中不难看出,一件中间空白处拓有文字题跋,另一件中间没有文字且多三方收藏印,钤印“平斋审定”、“平斋鉴赏金石书画印”、“灵寿花馆鉴藏珍记”。从王壮弘先生所著《增补校碑随笔》中对张寿碑的考据:明末清初時拓本,第一行“蓋”字仅微损,“晉”字完好。乾隆五十六年林绍龙刻跋。刻跋后初拓本“蓋”字尚存“皿”部。嘉道间拓本“蓋”字全泐,“晉”字尚存。道光以后拓本“晉”字始泐尽。按照考据来看,两件托本考据点均已破损,只是第二件故意不拓中间文字以次充好,想冒充初拓本,可惜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