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学能考110分,科大讯飞高考机器人仍不想参加今年高考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2017-03-22 21:11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让机器人参加高考,并考上重点大学,这是“讯飞超脑”计划的目标之一。项目投入近2年时间,如今这个计划进展如何?

3月22日,科大讯飞(002230)在公司网上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在以“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为目标的讯飞超脑项目上持续加大投入。但并未透露高考机器人会参加2017年的高考。

“我们做了两年以后,现在的结果就是150分的卷子,这个机器人数学可以考110分,语文可以考90分。语文的作文,机器写得每句话你看着挺通顺的,但是整体的意思看起来还差那么点。另外就是地理和历史,现在一百分卷能考到四五十分。当然,今年我们第一期结题以后,马上还会有下期的滚动。”科大讯飞执行总裁、消费事业部总裁胡郁近日在“恰佩克”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称。

科大讯飞总部位于安徽合肥,是中国科技大学校办企业之一。科大讯飞曾因语音接口、人脸识别等技术多次入选《MIT科技评论》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重点关注公司。

3月21日,科大讯飞公布了自己的2016年年度报告,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2047.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443.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0%。

讯飞高考机器人未计划参加2017年高考

“高考机器人项目”始于2015年7月,起源于科大讯飞牵头承办了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项目。

当时,科技部先进计算专家组组长梅宏院士曾强调,期待这个项目能够成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里程碑,3-5年后机器人能够参加高考并取得成果。

今年是这个项目启动后的第三年,胡郁认为,让现在的机器人去参加高考还不现实,难度也很大。但目前,科大讯飞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实际。

讯飞在自己的年度报告中称,公司在认知智能领域里,获得国际著名的常识推理比赛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 2016的第一名成绩,该任务是国际常识推理领域的新型评测任务,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替代图灵测试衡量机器智能水平的重要学术挑战。

另外,通过图像识别和语义理解的深入融合,进一步优化了试卷、作业扫描识别和评测的准确度,实现了机器对填空、翻译、问答、中英文作文等在内的文科主观题型的机器自动评分。在国家考试中心多次严格的人机对比测试中,机器自动评分已达到与人工专家评分高度一致的水平。

“从中期考核结果来看,高考机器人的整个系统现在已经跑通。我们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原理性验证,可以说系统已经搭建起来了。现在做的事情是提升他的性能。”胡郁曾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

日本已放弃高考机器人

说到做高考机器人,日本算是最早的一批。据科大讯飞介绍,在讯飞牵头做高考机器人时,就参考过日本Todai机器人项目首席专家新井纪子教授的意见。

自2013年开始,日本推出人工智能 “东大机器人项目”(Todai Robot Project),为机器人取名Torobo,由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主导,其目标是在2021年通过日本顶级学府东京大学的入学考试。

自2013年开始,Torobo机器人每年都会参加日本的高考。2015年,Torobo取得511分的成绩,是该项目自研究以来,首次通过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并超过416分的全国平均分数线。但仍未达到东京大学录取分数。到了2016年,机器人依旧在在考试中落榜。至此,日本研发团队表示已经尽力,虽然Torobo较几年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事实证明其仍不具备完成人类考试的能力,所以最终选择放弃。接下来,Torobo将结束自己的“求学”之路,转而投入实用领域,进行数据分析工作。

从日本Torobo机器人最后的结局看,开发高考机器人并不是人工智能演进的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训练机器人达到会理解、思考的水平。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曾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讯飞的做法是从人类认知计算的角度出发,更重视后台的知识表达和逻辑推理,以及在线学习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美国、英国、日本等对人工智能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精力。现在,胡郁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次黄金发展期,而这一次中国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据胡郁介绍,国家863计划始于1986年3月份,在这个计划下面,设了一个名为306的主题。在306主题下产生了日后影响智能计算机发展的许多重要分支。一个分支就是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为代表的超级计算机。目前中国的超算水平已立于世界水平,例如太湖之光、天河一号。另外一些分支包括了语音、图像、自然语音处理等。从这这些分支慢慢孵化出了一批代表企业和研究人员。

“这个计划发生在第二次人工智能的黄金期,让中国切切实实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间去了。十年前,你学人工智能,毕业后连工作都找不到,但是即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其实还是有一批公司成立,并且开始进行产业的过程。”胡郁说。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