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放军报:如何让演习不是“演戏”

张晖/解放军报
2017-03-23 15:02
舆论场 >
字号

【写在前面】

随着军队组织形态和技术形态的演进,军事演习的功能作用在日益拓展,其对国防战备资源和要素的整合转化功能更加突出,对军队建设各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新形势下如何拓展演习功能作用、提升演习综合效益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从近些年来世界大国频繁的军演中,我们能够愈发清晰地看到这些演习所承载、所展示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脉络,这无疑能够给我们以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将演习作为下场战争开打的“预实践”

1988年,施瓦茨科普夫出任美军中央总部司令,主持制定代号“1002”的作战方案,全称“保卫阿拉伯半岛行动”,并于1990年7月9日到23日,组织美军中央总部350名军官,在佛罗里达州举行代号“内窥90”的大型指挥推演,验证了“空地一体战”等全新理论,完善了“直升机‘蛙跳’战术”等创新战法,细化了“1002”方案。演习结束仅一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于是,美军演习中的作战方案由演习场直接搬上战场,参演部队也直接用作海湾危机初期反应部队,整个作战行动与演习推演高度吻合。比如,美军演习修订的地面行动分支计划为代号“四天战争计划”,而实战中的“沙漠军刀”地面行动持续时间100小时。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军事强国就普遍确立了“修订方案-演习检验-实战运用”的机制,这种常态化、制度化安排,有利于战备训练向实战聚焦、作战方案向实战趋近。

我军也历来强调要发挥好演习“战争预实践”功能,这就需要真正建立起以作战预案为核心的课题演练运行机制,把修订和完善作战预案作为组训的“起点”和“终点”,把熟悉和检验作战预案作为参演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实现预案的迭代更新和任务部队的依次轮训。

将演习作为战备训练水平的“试金石”

2013年3月28日,俄总统普京参加完南非金砖国家峰会后,在由德班回国的飞机上,于凌晨4时下令启动俄黑海方向大规模战备突击检查。结果发现了军事技能、战备程序、通信保障、弹药供应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随后进行系统性整改,为一年后顺利解决“克里米亚危机”进行了军事准备。“战备突击检查”是前苏军全盛时期,吸取二战遭德军“闪击”教训而设立的一种战备制度,俄军组建后将之“废止”。2008年俄格战争,俄军虽然取得胜利,但其战备水平之低,超出了俄当局的预想。比如,按照战备要求,部队必须“1小时开出驻地,8小时全员全装到达集结地域,24小时内完成战役展开”,而当时参战的俄第54集团军根本无法按时出动;第58集团军仓促上阵,在机动的途中,军长赫鲁廖夫遇袭重伤。于是,俄军重新拾起“战备突击检查”这一鞭策手段。俄军的“战备突击检查”有两大特点:一是名为“检查”,实为“演习”,完全按照实兵演习组训流程实施;二是注重“突击”,而非“例行”,非常强调启动的突然性。可见,外军的战备突击检查,首在“突然”、重在“整体”、要在“补漏”、贵在“常态”,已经成为世界强国职业化军队督导战备落实、掌控部队状态的有效手段。

我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类似的“突击战备拉动”,对于我军从战争向和平转变阶段保持较高战备水平,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常态化战备突击拉动演练机制,能够促使部队时刻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临战状态。

将演习作为军事理论创新的“孵化器”

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美军虽然取得了所谓的“完胜”,但他们认为这仍是一场“循规蹈矩”的战争,这种“集中优势,步步为营”的打法即将淘汰,因为“没人会蠢到和美军进行战场硬碰硬的军事对抗”,一定会利用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领域的“缝隙”,采取各种意想不到的手段同美国较量,那时还能不能保有对抗优势?这种忧患意识,促使美军一度采取了一个大胆举措——将大西洋司令部改组为联合部队司令部,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研发作战理论。为此,它不定期组织“千年挑战”实验演习。特别是“千年挑战-2002”演习,是迄今为止在美国本土举行的最大规模的联合演习。演习中提出或验证了网络中心战、斩首震撼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多点联合强行进入作战等一系列新的作战概念,这些概念在随后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体现,并对美军当代作战理论产生巨大影响。美军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将理论“需求”“研发”“试训”“论证”等职能整合在一个战区级司令部,并建立一套“《作战构想》(前瞻30年)-《作战概念》(前瞻15年)-《作战法规》(前瞻5年)”“逐次实现”“滚动推进”的理论创新模式,而其中“实验性演习”又是整个模式转换的“枢纽”,此举有力地推动了军事理论持续创新,起到了有效应对安全威胁快速变化的作用。

我军传统军事理论研究从立项研究到纲要颁发存在周期长、时效差的短板。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理论发展“滚动递进”机制,建设专业化的试训基地和部队,开展“实验性演习”,并使“实验性演习”在军事理论创新的需求分析、研究论证、鉴定验收和成果转化等环节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可谓当务之急。

将演习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试验场”

俄军自组建以来历经几轮大的改革,在2008年俄格战争中,俄军传统作战指挥体制弊端充分暴露,无法有效组织黑海舰队和军区陆军以及空军部队战场协同。战后,俄领导人痛下决心彻底改革,被称为“新面貌”的改革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为了验证每一阶段改革成果,俄军每年都组织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演习。如:2009年专门组织了“秋季-09”系列演习、“高加索-09”演习等,以验证首批陆军“师改旅”是否成功。2010年为了验证第二阶段改革成果,俄在远东地区举行了“东方-10”大规模演习。这次演习除了继续检验“师改旅”成果外,重点评估了俄军兵役制度改革对战备水平的影响。2011年是其改革最后阶段,作为高潮,俄军举行了代号“中央-11”的多军种、跨战区的大规模演习,对改革成果进行了综合检验,认为“战区联合司令部-战役司令部-旅”三级指挥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并能顺畅运行,陆军新型作战旅和空军新编航空兵基地等新编制部队,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得到验证。正是基于上述结论,在2012年3月20日国防部会议上,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正式宣布:“军队改革已基本完成。”外军这种通过演习探索改革路径、检验改革成果的做法,可以有效地督导改革落实、纠正改革偏差、掌控改革进程,避免因脱离实际而导致的“拖沓”“冒进”和“翻烧饼”等改革“顽症痼疾”。

我军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中,各项改革方案,既可以运用大型兵棋系统等手段进行模拟验证,也可通过实验性演习进行推演论证,特别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各战略方向综合性检验性演习,将能够加速推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设和验收。

将演习作为军事综合实力的“显示器”

2010年3月26日,“天安号”事件爆发,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剑拔弩张,美军航母战斗群大兵压境,日本趁机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对俄罗斯不断施压。而反观远东方向的俄军,历史形成的“西重东轻”战略布局没有改变,长期资金匮乏导致海空力量尤为薄弱。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以小搏大、打破困局、维护自身利益,成了摆在俄领导人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此,2010年6月29日,俄军组织“东方-10”战略战役演习,它是俄军历史上在远东地区举行的最大规模实兵演习。这次演习中,俄海军北方舰队及黑海舰队2艘旗舰由欧洲驶至日本海参演,特别是北方舰队旗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是从北冰洋直下北太平洋,开辟所谓的“北极航道”;空军苏-34型战机无着陆飞行8000公里飞赴演习区域,展现出俄军已拥有极强的远战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有足够的实力与美日等大国逐鹿太平洋。外军这种通过军事演习到对手“家门口”去“秀肌肉”,可以达到显示综合实力、威慑潜在对手,保持军事存在、塑造安全环境的目的,目前已经成为军事强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世界在拥抱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加速融入世界并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重要引擎。有效利用军事演习在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塑造以及“震慑”潜在敌手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作用,逐步探索与外军合作在域外利益攸关区域组织演习的方法路子,更好地捍卫保障国家利益拓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时代课题。

(原题为《如何让演习不是“演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