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1家书店老板谈书店:谈不谈情怀,这是个问题

王琳杰
2017-03-27 11:1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最近,长沙止间书店举行了一场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策划,多个实体书店参与的一场主题为“重新认识书店”的文化沙龙。长沙的止间书店、阿难书店、九木书店、述古人文书店、目田书店、当当梅溪书院、弘道书店、卡佛书店、麓之风书店等多家独立书店的创始人或负责人齐聚一堂,对话独立书店的现状和未来。

“书店的传统业态确实死了,但书店不会死”

几年前,风入松书店停业,光合作用书店重组失败,上海季风书店变迁,南京万象书店几次改址,都是租金与成本压力下的不得已之举。实体书店发展面临诸多阻碍,一方面受到电商的挤压,且面临运营成本高、租金压力大等状况,另一方面,纸质书市场受电子书冲击,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发生改变。生计的艰难迫使传统书店纷纷转型,向建设具有多种业态的复合文化空间发展。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新型营销,这是当下多数独立书店的定位。

很多专家批评当下书店的存在方式,认为书店不存在了,传统丢失了。独立书店的创始人和管理者并不认同这些看法。“书店的传统业态确实死了 ,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书店不会死。90年代是传统书店的发展高潮,改革开放,高考恢复,大众对知识的渴求强烈。今天,传统书店的经营理念和提供的服务已经不再被时代所需要,现在的书店融合了更多的文化公益进来,从完善服务的角度出发增添了一些其他业态,丰富空间的生活内容,目的在于使更多人喜欢书店,使读书成为更多人的日常。” 长沙止间书店的创始人老笨说,“希望既算是偶然进来的读者也会像是发现了一块有趣且可留恋的去处,让他们可以在书店安放生活的空闲,闻染阅读的情趣。”

杭州的晓风书屋是国内唯一一家将书店开进医院的品牌。书店中的医用点滴架是专门为为病人准备的,这便为病人一边打点滴,一边阅读提供了方便。书店不大,却能让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及其家属在情绪低落之时享受书籍带来的愉悦。书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减少他们对病痛的恐慌,这是一种直抵内心的人文关怀。

业态的多样性是书店从业者从消费者需求中寻求的创新点,这是这个时代经营的特征。 “书店的基本元素有了,业态更加丰富,可以使书店呈现更加立体化的面貌,让书店有多种可能,人生也有N种可能。不一定过去是什么现在就应该一样,它应该带有当下的文化特征。譬如‘马路’,现在路上跑的也不是马。” 阿难书店的创始人水男说,“书店真正有意义的是让大众、让普通人把花在娱乐的时间花在读书上。”

实体书店的物理特性是线上不能复制的。互联网可以缩短实体经济的运营链条,但并不会使其消亡。“网上可以通过评论来了解一本书。但是即便如VR,也不能让读者感受线下真切的用户体验。”水男说。

进驻商业中心的书店失去品格了吗?

如今越来越多书店进驻大型购物中心,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具有人文意志的独立书店向商品经济的妥协。唐宁书店开在金融商业区内,致力于高品质书籍经营,“方所”进驻太古汇商城,在众多奢侈品店包围下,格外另类,引起关注和争议。购物中心邀请书店进驻,是由顾客和商场的需求共同造成的,是时代发展的特点。“商场看到这个事情的价值,才会这么做。”老笨说,“这些书店‘人文服务’的大致理念没有变,只是面向的受众不同。”

将书店开在购物中心的长沙弘道书店拥有咖啡馆、私人订制、情境书房、儿童馆、文创生活等多项服务,书店的负责人舒艳认为,“希望我们这个产业能够更好地跟上社会的消费升级。弘道书店3.0无论是装修设计还是内容服务面向更广泛的人群,包括孩子们。通过书店本身形象的改善,让大家爱上书店,爱上阅读,成为大家一个美好的去处。我觉得我们都是非常相似的人才来做书店。未来城市书店一定是拥有无限可能。书店经营者想把书店搭建成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我们是配角,而读者才是我们永远的主角。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读者和我们一起创造的。我们的书店不仅是一种零售事业,而是一种文化事业。”

独立书店入驻商场背后是独立书店考量自身经营现状后的某种选择,此外,也受到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独立书店逐渐受到商业资本的关注,资本的进驻和整合似乎成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实体书店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很多时候会受到外来因素干扰,例如合伙人的加入、资本的进入。资本是最势力的,虽然独立书店较为可控,经营也不会完全按照创始人的意志发展。”老笨说,“独立书店活着很难,能够撑多久也不知道,为了生存下去,我会做一定的妥协,但一定是有限度的。”

“书店的气质与其读者的气质相辅相成”

从书店的装潢设计到书店项目设置,都体现了书店的创始人和管理者的书店建设理念,甚至对人员的招聘也要符合书店的气质。“一草一木都要说话,我希望止间的员工站在那里就有一种属于我们的独特的气质。”老笨说,“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职责。喜欢书店、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某一个学科有基本的了解、能够与读者对话等是我们对图书管理员的要求。”

独立书店的创始者心底都住着一个文艺青年。老笨谈到自己的“少年”情怀,岳麓山下开书店曾是自己和当年女友的约定;从北京撤退的李立三在长沙成立卡佛,建立自己的“理想国”,深信自己会以此为生;九木书店的阿康是个实实在在的90后,他说阅读是自己的喜好,谈情怀没有太大的意义。

“创始人就像漆黑房间中开灯的那个人,为读者把灯打开,然后其他人可以畅游在书的世界中。”这是阿难的老板水男对独立书店创始人的定义。

提到书店的经营理念,梅溪书院的负责人十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人为本”。十七说自己到长沙8个年头,在其他行业兜兜转转皆折戟而还,唯独在实体书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店本身就是人格化的场所。在书店的经营中,作为主理人,我会灌输我的一些理念给他,但并不能左右这个书店最后的发展。书店的独立与否并不是在场地大小,而在于它有没有长大,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没有长大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品牌成熟,让孩子人格健全。与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成长的路径同理,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段,便会发散型成长,这是父母无法控制的。”十七说,“设置一个我满意的标准去经营书店,这个过程中,聚集起来的顾客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形成什么样的场域,这是天然发展的结果。在梅溪书院,我们更强调一种文化现场的理念,从销售到设计都在执行我这个想法。我的商品,书籍都是基于大数据及选书团队进行选择的,书店的物理空间非常有限,我希望更多将这个时代好的东西呈现给大家,将更优质的商品给到我的顾客。”

每家书店的气质与其读者的气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气质相投”才会相看两不厌。“就像《卡萨布兰卡》中的那句经典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馆,而她却走进了我的’,读者走进了我的书店,就是缘分的开始。”。在十七看来,书和读者产生交流更多属于静态层面的、单向的,而举办文化讲座也是书店经营者与读者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邀请这个时代的一些优秀的、在某个行业具有话语权的人来到这个空间和我的读者产生互动和交流。这样具有在场感,即是现场。虽然去年九月份才开业,但仅这几个月的时间,我就做了60多场文化活动,大家可能评价不一,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但是,我觉得书店作为一个空间,它应该是包容的。 ”

谈到实体书店的经营之道,除了给读者提供最舒适的文化氛围,举办讲座,开发文创产品、主题营销等方式,为书籍提供深入化、独特性的介绍,是独立书店从内容角度出发的营销策略。述古人文书店的老板黎叔言语间现出了对自己经营策略的自信,“一些年轻读者,读书容易被诱导。电商的首页推荐大部分是同质化的,这其中有许多商业推广因素,会让大家陷入同质化的阅读。我们则为读者提供个性、小众、深入的东西。如每一天都会在我们的朋友圈中推荐书籍,推荐语不是粗浅的介绍,而是经过深入阅读后形成的。比如韩偓,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将他的资料提炼出来进行推荐,包括他的创作,他的姨父李商隐对他的称赞 ‘雏凤清如老凤声’以及民国时期汪辟疆先生对韩偓的评价等。这些深入化的介绍都是通过读书得来。只要把这些信息提炼出来,一本生僻的书就可以卖得很好。”

“让老百姓读书,比把书卖给知识分子更有价值”

很多人打算退休之后开一间书店,对于这种想法,多家书店老板表示这很困难,并不建议这么做。广西师大出版社陈子峰说“我好像看到了几十年后很多老年人开书店被骗,史称“老年人开书店诈骗案”。 实话说,现在去开书店太艰难了,作为朋友,我不建议开。”

外界对书店工作者的想象多是电影中的桥段。“午后的阳光照进安静的书屋,一杯咖啡、一本书,其实我们的工作非常繁琐。” 弘道书店的负责人说。

“开书店的人常常把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实际情况却很艰难。我不建议大家开书店,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做止间呢?因为我基于这样的判断: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侯,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发展经济。现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基本解决了,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老笨说,“40岁之前安顿好自己的身体,40岁之后安顿好自己的灵魂。当一个人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就会寻求精神世界的滋养。所有能满足人精神需求的文化产业中,只有书店是最接近老百姓的、门槛最低的。相对于美术馆、音乐厅、展览馆等,书店是几乎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享用的一种文化业态。所以未来,书店一定有所发展。”

时代的浮躁无法抗拒,却可以找一方闲适的净土让自己的心灵偶尔休憩。“最有意思的书是人,我喜欢和人交流沟通。”水男说,”我们都觉得自己步履匆匆静不下来,我自己也有这种体验,但是,在书店一坐,就觉得自己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从我的读者们表情也能看到这样的感受,这说明书店对他们的价值。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过去了,虽然运营书店不容易,但书店是文化产业中很好的一个切入点。”通过营造安静雅致又多元互动的环境,书店的经营者们希望为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在当下的书店中,读者可以看到心仪的书籍,听不同学者或作家的讲座、参与作者的新书分享会等。惬意的氛围、光鲜的品牌背后,有独立书店创始人时不时叫苦的哀叹。老笨说,“止间到现在还一直在亏损,他每天晚上都会听着汪峰的‘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入睡,第二天起来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让更多的人喜欢书店,爱上读书,远比把书卖给爱书的知识分子更有价值,这是止间所有设计的原点。”老笨直言,“我没有别的追求,我就想开个书店。书店伴随这个城市慢慢生长,乃至成为这个城市的记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