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季羡林之子诉北大返还父亲遗物案二审开庭,去年一审败诉

澎湃新闻记者 朱洁树综合报道
2017-03-27 16:54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季承(背后是父亲季羡林画像)

82岁的季承是知名学者季羡林之子,涉及季羡林遗留的649件文物、书画最终归属的“季承诉北京大学返还原物纠纷案”一审季承败诉后,今天上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季承表示,本次庭审很关键,自己会再次发言申述上诉理由。

由于季羡林遗物标的高达1亿元,该案又被称为“季羡林亿元遗产案”。业界认为,季羡林收藏的齐白石老人作品多且精,有些完全超出想象,季羡林的藏品,几乎可以印制一部中国明清字画史的精品图录。

2009年,98岁的知名学者、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辞世。然而,与其遗产有关的纠纷却一直没有停歇。今年3月6日,涉及649件文物、书画最终归属的“季承诉北大返还原物纠纷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但据此前媒体报道,此案被申请延期审理,没有当庭宣判。原告季承今天在接受澎湃新闻(thepaper.cn)电话采访时表示,此案于3月27日上午继续开庭,这次庭审很关键,他已再次发言申述上诉理由。

从捐赠协议到“亿元遗产案”

这件轰动一时的案子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据中新社报道,2001年,国学大师季羡林与北京大学签订捐赠协议。据悉,协议书中约定:将属于季羡林个人所藏的书籍、著作、手稿、照片、古经字画以及其他物品捐赠给北京大学,赠品清单于2002年3月1日以前由赠与人交付受赠与人;赠品将分批分期由赠与人移交受赠与人指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直到本协议所列各项全部赠品移交完毕。

2009年,季羡林辞世。2013年3月27日,季承召开记者会,宣布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北京大学返还其父的书画和文物共计649件。由于标的高达1亿元,该案又被媒体称为“季羡林亿元遗产案”。业内认为,季羡林收藏的齐白石老人作品多且精,有些完全超出想象,季羡林的藏品,几乎可以印制一部中国明清字画史的精品图录。

据悉,2006年、2008年,季承曾两度致信北大,称季羡林此前与北大签订的捐赠协议不合法,要求追回其父文物,“两封信都没有收到回复”。

在季承追索文物的前期,因其与父亲季羡林关系不和,未获父亲支持。不过,到2008年年底,父子关系解冻,季羡林转而支持季承追索行动,并称交由北大的是保管而非捐赠。对此,北大回应“尊重季老的意见”,并退还捐赠协议原本。

2009年7月,季羡林去世,手执书嘱的季承再与北大争夺文物。季承指北大保管不善,至今没有提供保管文物的目录和清单。去年6月,季承首诉北大。虽经两个月的庭前调解,但因季承认为北大缺乏诚意,调解失败。时隔8个月后,季承于前日诉至北京市一中院,在交纳诉讼费后获得立案。“走到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季承说。

按季承的说法,他此次追索的文物共有649件,较2012年6月提出的577件多出72件。据季承介绍,季羡林文物估价在一亿以上,诉讼费共计54.18万元。“我追要这些东西,绝不是个人占有、挥霍,而是要讨个公道。”季承表示。

对此,《新京报》在2013年3月刊发的一篇报道中称,根据一份发给季承的盖有北大校长办公室印章的文件,北大方面表示,季羡林先生于2001年7月6日签名捐赠的协议合法有效,从未有过撤销捐赠协议的表示,38类物品包含在当初的捐赠协议范围内。

一审原告败诉,曾称“不拒绝与北大和解”

2016年5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庭审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第一,请求返还原物是否于法有据;第二,赠与协议是否有效;第三,赠与协议是否具有公益性。

季羡林之子季承起诉称,2008年12月季羡林曾书嘱“原来保存在北大图书馆里的书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从来没有说过全部捐赠”、“全权委托我的儿子季承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物、务”。

季承认为,季羡林已于2008年的书嘱中表明全权委托季承处理撤销捐赠协议的事宜,据此,主张北京大学返还前述珍贵文物、字画共649件,“2001年签协议时并没有具体捐赠目录,也并非析产之后的”。

对于季承的起诉,北京大学答辩称:季羡林先生未有撤销《捐赠协议》的行为,且《合同法》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可以撤销的规定。季承提出“返还原物主张”没有依据。

经过审理,8月16日,北京一中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一审宣判,驳回原告季承的全部诉讼请求。季承当庭表示上诉。北大方面则表示对于判决很满意。

2016年8月16日,季承(左)在一审庭审现场。

3月6日,这件颇受关注的案子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季承到庭参加庭审。季承说,当初父亲季羡林与北大之间仅为“字画藏品暂存关系”,一审法院却将字画认为“有扶贫、救灾等公益性质”而不可原物返还所有权人的赠品,属于误判。

同时,季承表示,其父亲季羡林在捐赠这些东西时并没有考虑其他遗产继承人的权利,一审判决仅将他视为“书嘱受托人”,遗漏了他作为遗产继承人即所有权人的身份。

据悉,由于涉及北大一方需提供的关键证据,案件被申请延期审理,同时北大未对季承的上诉作出答辩回应。

【相关链接】季羡林生前身后:“遗产门”、“盗画门”、“乌龟门”……

在季羡林病重及逝世前后,发生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争议事件。

2008年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季羡林先生私人藏品遭遇拍卖的新闻,前者标题直接点明“盗卖”二字。2007年4月开始,举报人张衡在拍卖会上多次拍到季羡林的私人藏品,他认为这些收藏品是真迹,并怀疑他们是被盗卖的。

季羡林生前在家中品赏书法艺术。
新华社记者到医院向季老了解此事。季羡林表示,他“从未授权任何人处理自己财产”。2001年,国学大师季羡林与北京大学签订捐赠协议,把个人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捐赠北大。而举报人提到的多次被拍卖市场叫拍的“拍卖品”,是季老家中保存的、纪念性质的私人藏品。

北京大学有关部门为此发表声明称,拍卖行所拍作品,均为假冒品,季先生家中藏品并无损失。

季羡林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随即接受了《东方早报》的采访,称即便“举报人的东西是假的,也不代表季老的东西没丢”,并透露季老平素生活起居都靠北大派人照顾料理,即便是季老的亲人和学生,平时也难以见到他一面。

时年70多岁的季承是季羡林先生独子,他在获悉季老书画被盗的传言后马上联系北京大学,要求见父亲一面。得到的答复是:不同意。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有13年未与父亲见面了。直到11月7日,父子两人再度在301医院高干病房重逢。

对于季老父子13年不相见的原因,北大知情人士表示,13年前,由于季老父子之间出现矛盾,导致两人不见面,“当时季老身体还很健康,可以去各地开会,北大根本阻碍不了两人相见。”

而季承在接受《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杨锐和李玉洁(均为季老秘书)的阻隔,不让我们父子见面。”他称北大不但隔断了他们父子的相见,还不让其他亲属探望父亲。

与此同时,根据两段视频显示,身在医院的季羡林本人也知道偷画一事,并且表达了不需要北大给他分配的秘书的意愿。

父子相见冰释前嫌之后,2008年11月28日,季承来到北京大学,出示了季老签名盖章的字条,但正文内容不是季老的笔迹。字条中说,由季承处理有关财产的一切事宜,以前给李玉洁和杨锐的一切授权全部作废,他要求把季老一切字画、书籍、手稿、财物全部交给他。

北大知情人士通过《京华时报》表示:“学校认为,季老现在还健在,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北大也一定会尊重。”

季承当时告诉《东方早报》,自己有多份季羡林亲笔书写的授权书,其中2008年12月6日的内容是:“全程委托我儿子季承全权处理一切事务。”公证人是蔡德贵教授和李小军,他再三强调:“这些授权书均出自父亲的真实意愿。”

此外,季承透露说自己无法进入季老在蓝旗营的房子。据悉,季老的藏品主要已经被转移到那里了。尽管北大的相关调查已经结束,但北大方面一直拒绝履行交接手续。

2009年7月11日,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孰料,7月19日季羡林遗体告别仪式上出现这样一出闹剧。一位自称为北大老师的王如女士在追悼会后表示“钱文忠要偷季老的乌龟”,并指责钱文忠指挥季羡林之子季承掏空季老财产。钱文忠随即在博客上发表“致北京大学党、政领导的一封信”,敦促北大校方能彻查王如的真实身份。事后得悉,这位王如是季羡林前任秘书李玉洁的干女儿。

紧接着,2009年8月,季承向媒体披露,季老去世后,作为季老的儿子,他到银行查账发现李玉洁隐匿了多个季羡林先生的账户,金额惊人。季承当时表示:“她(李玉洁)一直隐瞒不说,这些财产就是她偷的。”钱文忠其后也表示,在李玉洁掌握钥匙期间,与季老相关的人员根本无法进入的一处房子里,发现了包括苏东坡《御书颂》在内,共30多幅藏画精品。

李玉洁此后表示,她已多年没有经手季老的财产事务,季承所提到的那些钱,她不知情:“盗画事件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污蔑。”

季羡林去世5个月后,他的旧居又遭到盗窃,继“遗产门”、“偷画门”之后,再出一重磅“失窃门”,身后事再起喧嚣。

季羡林书法作品
2009年12月16日中午,季承前往父亲在北京大学朗润园13号楼的旧居,准备整理房间时发现家中被盗。“16日中午,我去父亲旧居整理房间,发现阳台玻璃被人打碎,有人从阳台进了屋子,房内一片狼藉,屋内的珍贵物品被洗劫一空。”季承说。经季承事后统计,被盗的古籍达到163种,丢失书籍总数约5000册。

经办案干警侦查发现,15日晚,季老曾经的男管家方咸如在王如的唆使下,采用破窗入室的方式进入海淀区北京大学朗润园13号公寓201号季羡林故居内,秘密窃取书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经鉴定价值共333万余元。

案件侦破后,被追回的古籍交还季承。2011年,这批文物现身嘉德秋拍,并以1600多万元落锤。季承因将季羡林遗留文物拍卖而备受质疑。面对质疑,季承表示,拍卖的目的一是筹集奖金,二则属于家庭内部事务:“东西是我的,我有处置的权力……拍卖不是坏事……比放在北大仓库里的意义大。”

季羡林故居盗窃案历时1年多的侦办,2年多的庭审,最终于2013年3月2日落下帷幕。该案被告、曾是季羡林秘书李玉洁干女儿的王如,经审理认定无罪,目前已获释。法院认为,王如确是为了“抢救”季羡林故居财产而为,并不符合盗窃罪的条件。

王如表示自己当时出于安全考虑,她才让方咸如转移了季老的物品,不是盗窃,而是为了保护遗产。王如称,她对北大违背承诺放弃维护季羡林遗愿的行为气愤不已,因而才做出转移财产的举动。王如表示,她在季羡林身边工作多年,深受季羡林信任,季老还准备聘她为下一届季羡林基金会秘书长。她说:“这些图书和物品是国有资产,既然北大不出面保护,我就责无旁贷地不得不出面保护。”

季羡林旧居盗窃案刚刚落下帷幕,季羡林之子季承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北京大学返还其父的书画和文物共计649件。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