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窒息的往事:一战二战期间民间防毒面具史话

点兵堂
2017-04-12 18:16
私家历史 >
字号

近年以来,严重的雾霾在中国北方地区肆虐,形形色色的口罩成为市民出行的常见配备。更有甚者,一些特立独行的市民戴上防毒面具,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对大气质量的担忧。

2017新年元旦,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戴着防毒面具亮相的“宋徽宗”与“皇后”

相比中国老百姓,西方国家的民众对防毒面具有着更深刻的记忆,这一切源于过往的两次世界大战。当时,比雾霾威胁更大的气体——毒气随时威胁着各国民众的生命。所以,防毒面具成了民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武器升级为双方交战的一种残酷手段,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在战争期间都使用过毒气,上万名士兵因此丧生,上百万名士兵留下终身残疾,就连未来的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也遭到毒气的袭击、几乎双目失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到毒气弹袭击的士兵

武装到牙齿的英国

战争结束后,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空军力量崛起,把大量致命的毒气弹投到敌国的主要城市、甚至首都。有鉴于此,欧美主要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在民间推广防毒面具。在这其中,以英国的政策最为彻底。

1940年,一队英国士兵正在指导平民如何正确穿戴防毒面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人依然深陷空袭的心理阴影之中无法自拔。在他们看来,敌军日渐发达的轰炸机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在下一场战争中,它们必将势如破竹地摧毁防御战斗机的防线,把炸弹投到自己的头上。而且,敌机投放的炸弹很可能不再是高爆炸弹,而是在一战西线战斗中大规模使用的毒气弹!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在整个1930年代都在寻找避免让平民在毒气炸弹轰炸下出现大规模伤亡的手段,最终催生了著名的“防毒面具提议”。

防毒面具提议实施后,画家们在野外佩戴着防毒面具作画

登台表演的伦敦艳舞女郎,依然头戴着防毒面具

在“防毒面具提议”的指引下,1938年7月9日,英国的空防委员会开始为每一个英国人发放防毒面具,并且要求每个人都要随时带好。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随身携带的防毒面具成为了英国平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当时的摄影师,也拍下了众多英国平民在毒气阴影笼罩下的日常生活画面。

1938年,英国的海滩上,一个全体穿戴着防毒面具的英国家庭正准备下水游玩

1941年,学校中的英国儿童正在士兵的指引下进行防空演习

一名母亲怀里抱着刚刚出生的孩子,为了给下一代提供防护,英国政府甚至设计了婴儿专用防毒面具

一名士兵正为孩子和母亲指路,他们都佩戴着防毒面具

捉襟见肘的德国

作为英国的宿敌,纳粹德国在战败投降前研制出沙林、环沙林、梭曼、塔崩、齐克隆B等大量新型毒气。但是,德军对英国大型城市的毒气空袭最终还是没有实施,这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在英国的化学武器仓库中,虽然质量没有德国货高,但是数量却是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力量完全压倒德国空军,一旦展开化学战,能够更猛烈地向德国本土倾泻致命的毒气弹。

在这样的前提下,交战双方民防体系的对比便具有决定性意义。与英国不同,德国本土没有天然橡胶出产,又为制造坦克、汽车和飞机而耗费了大量的橡胶,导致其国内橡胶供应抓襟见肘,直接影响到防毒面具的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国内只有900万套防毒面具,与之对比的是,海峡对岸的英国储存了8700万套防毒面具!如果交战双方决定鱼死网破、进行毫无人道的毒气互攻,谁的下场更惨一看便知。最终,德国人花费了大量资源制造的化学武器并没有用在英国平民身上,而是变成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工具。

德国儿童正在头戴防毒面具进行拔河,实际上,德国在二战中非常缺乏防毒面具,这导致他们不敢动用自己研发的新型毒气对英国城市进行轰炸

成为收藏品的米老鼠面具

在大西洋另一边,美国上下同样担心遭到生化武器的袭击,于是政府便向英国学习,开始为平民发放防毒面具。但是,美国的未成年儿童普遍对防毒面具的外形感到恐惧,不愿意佩戴。为此,美国军方与著名的动画大师——沃尔特·迪士尼一同,设计了一种“米老鼠面具”,以消除儿童对防毒面具的恐惧,让他们把佩戴防毒面具当做一种游戏。不过,这种罕见的面具仅仅生产了1000套,并没有投入实用。战争结束后,“米老鼠面具”成为收藏市场上备受追捧的高级藏品。

由沃尔特·迪士尼设计的米老鼠防毒面具

沃尔特·迪士尼所绘的米老鼠面具初稿,可以看出这个防毒面具非常可爱,迎合了孩子们的需求——他们并不想要一个看起来像鬼脸一样的吓人面具!

沃尔特·迪士尼正为威廉·波特少将展示自己所设计的米老鼠面具

美国人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毕竟他们要面对一个非常凶残的敌人——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发现中国军民缺乏毒气防护手段,便在中国战场上丧心病狂地大规模使用毒气。战争末期,狗急跳墙的日本军队甚至策划了“夜樱作战”——使用潜艇运载水上飞机在美国本土实施生化战,这一计划最终因为日本投降而未能实施。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担心盟军的报复性毒气轰炸。于是,日本人在战前便已经开始在国内进行防毒面具的分发,并且还进行毒气战演练。最终,盟军还是实施了报复行动,但是实施的方式远超日本人的想象——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相当于上万吨TNT的威力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橡胶防毒面具所能应付的!

1936年,东京的一个寺庙中正在举行毒气轰炸演习,僧人佩戴着防毒面具有序撤离

1934年,日占时期的台湾,一群日本人警察正佩戴着防毒面具进行防空演习

时至今日,普通民众已经不需要担心从天而降的毒气炸弹,对他们来说,防毒面具是一种文化符号,用以表达对大气污染的强烈关注。不过,随着巴黎协议的签订,各国政府逐渐开始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可以找到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手段,将雾霾和空气污染像防毒面具及化学武器那样,一起尘封在历史当中。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点兵堂”(微信号:WarriorSalon),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