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禁捕规划下的刀鱼季(上)有时一网下去啥都没,经纪人想转型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陆兵
2017-03-30 07:5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长江将全面禁捕,野生刀鱼捕捞量已不足30年前五十分之一。澎湃新闻记者 刘嘉炜 朱伟辉 编辑 陆林汉(03:39)
“做完这两年,我打算退休。”3月23日清晨,上海崇明奚家港年过七旬的“船老大”奚老伯,一边收完当天的渔网,一边这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
因为鱼不能捕了。

2017全国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明确表示,将全力推动在长江流域由重点地区到全面禁捕。“十三五”期间,要使长江的渔民基本上能够退捕上岸。

“长江全面禁捕”的规划,让每年赚足眼球的野生长江刀鱼生意似乎到了头。在长江口收了近20年刀鱼的经纪人樊挺说,他不知道长江刀鱼何时真正禁捕,但“另找出路,是迟早的事”。

而另一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内,全人工生态养殖长江刀鱼课题悄然划上句号。项目负责人施永海透露,虽然养殖成本目前是普通鱼的9倍,但好在野生刀鱼的风味也保留了九成。

一纸长江全面禁捕规划,也许是几千年长江捕捞渔业经济的结束,但也许,会开启另一个全新时代。

2017年3月23日,上海崇明,渔民们在撒网下水。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嘉炜 图

收网:鱼不小心落回江中就摇头叹气

每年刀鱼捕捞季,渔民三五成群,吃住在江面渔船上。每天早上,刀鱼经纪人开着快艇,一家家前往收鱼。

或许是前夜有雨水的缘故,3月23日一早,奚家港的大风还没停止,绑在岸边的快艇左右摇晃。出发前夜,刀鱼经纪人杨鸿章还担心江面上有风浪,不过出发当早,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判断,“问题不大”。

澎湃新闻记者坐上快艇,跟着杨鸿章一行三人到江上收刀鱼。一路上船速很快,摇晃得厉害,杨鸿章反复问“怕不怕?”

有二十年收鱼工作经历的杨鸿章见过大风大浪,他告诉记者,其实这点摇晃不算什么,以前他们收鱼经常把船开到东海附近,在大海上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快艇在江面上画出一道道弧形浪花,二十分钟后,江上的渔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前面。”杨鸿章有些兴奋。

记者看到,渔船把一团稠密的渔网呈“一字型”摆开,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浮标做标记。渔网的尽头有一个旗杆,渔网散开后,几个渔民转着机轴控制,等时机成熟时慢慢收网。

2017年3月23日,上海崇明,一片网下水,能上网的刀鱼为数不多。

每年春天前,刀鱼从东海洄游至长江靖江段产卵,上海崇明长江口段,是刀鱼自海入江第一站,渔民的紧张和期待也可想而知。

杨鸿章站在快艇上,看着渔民收网。他说,收网是个大工程,渔网会沉入江下约30米的地方,要从船的位置,按一个个浮标的顺序,把网一路拉到旗杆位置。

在渔船上,六个渔民汗流浃背,卯足了劲往上拽,拽了五米,看到一条刀鱼在网上蹦跃,脸上就露出一丝欣慰。

“这条大,这条更大。”一名渔民用手指了指渔网,又卯足了劲拉,生怕刀鱼重新落回江里。

随着收网工作的深入,刀鱼一条接着一条上岸,转眼间,盘子里已经凑了十几条刀鱼。一名渔民告诉记者,比起之前下的网空手而回,这一网收成还算不错,“大刀”不少。船员说,运气好的话,一网能捕一二十条刀鱼,差的话一条都没有。

在收网途中,难免有个别刀鱼不小心重新落回江里,渔民们连忙摇头叹气。杨鸿章说,遇上这种事,当然会心痛,一条刀鱼掉进水里,损失的可是几百块钱,如果是几两重的大刀,那一千多块就这么消失了。

2017年3月23日,上海崇明,渔民当日上午收网后开始休息,盆里是当日上午捞取的刀鱼。

收鱼:大刀四五千元一斤

差不多到中午,渔船收鱼作业接近尾声,杨鸿章在快艇上也苦等了许久,他指挥着小工往渔船上靠,然后往渔船上扔一捆麻绳,把两条船捆在一起。

杨鸿章攀上渔船后,直奔坐在船头的“船老大”,船老大是一名年近七旬的老翁,手里拿着一杆秤砣,他看见杨鸿章后,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一看就是合作多年的老伙伴。

船老大晒出了上午的成果,杨鸿章就逐一挑选盘子里的刀鱼。他只选“大刀”(条重二两以上的刀鱼),不够肥的根本不上秤。

杨鸿章手脚利索,一边称重一边让一旁的船员进行记账,“拿了多少条,称了多少斤,先把账记上,等下次再进行结算。”他说,“每次来捡鱼,我们从来就不当场结账,只要把账目记清,跟船老大核对数量是对的即可,我和江上不少渔船都是老熟客,大家相互信任。”

2017年3月23日,上海崇明,刀鱼经纪人在渔民船上收购刀鱼。

收完这艘渔船,快艇就朝着下一条渔船进发。一上午下来,杨鸿章共收了两箱刀鱼,几乎全是大刀,共十来斤。“去年是小年,小刀多大刀少,而今年的刀鱼主要是大刀比较多,价格也比去年便宜,这两天大约是四五千(元)一斤。”杨鸿章介绍。

当杨鸿章把收回的刀鱼运回刀鱼经纪人家时,几个小商贩已经等在那里。刀鱼经纪人樊挺告诉记者,小贩收了鱼后,有的直接送到饭店,有的自己卖给熟人,有些会送到江阴、常州等地,最远一次还送过北京。

“一般在市场上看到的都不是真正的江刀,而是海刀在冲击市场,真正的江刀在外边根本买不到。”樊挺说,“虽然大刀和小刀的价格相差很大,其实在味道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小商贩比较热衷于大刀。”

杨鸿章说:“我们当然希望大刀多一些,但其实每一年是大年还是小年,是大刀多还是小刀多,都不是人可以定的,我们靠天吃饭。”

2017年3月23日,上海崇明,刀鱼经纪人给刚收购回来的刀鱼撒碎冰。

转型:利润在减少,不止一次听说禁捕

说起刀鱼,樊挺更愿意提及的,并不是它的贵,而是小时候父辈们出门捕鱼的记忆。“捕回来的刀鱼摆放在大门口,邻居路过,也会在我们家拿几条回去吃,也不需要付钱,当然也有邻居比较客气,会留下一点钱表示感谢。”樊挺笑称。

十几年前,樊挺也没想到刀鱼会有今天的天价。“当初入行就是为了谋生。”樊挺说,他的父辈是渔民,自己也在港口边长大,年轻时就和几个朋友合伙做刀鱼生意。可是即使在2000年左右,刀鱼也并非奢侈品,而且捕获的数量也很多,卖出去都是用车运。

“现在太贵,都是按条论斤卖,自己都不舍得吃。” 樊挺说,其实太贵并不一定是好事,毕竟高到一定价会卖不动。就好比去年,虽说最贵时卖到六七千元一斤,但也只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个周末。而且买的人也是怨声不断。

“我们属于是崇明当地大的一家(收刀鱼)了。”樊挺透露,仅崇明,上上下下大概有几十家人进入这一行当。最忙的时候一天出去五六趟送货。

而大多时候,是刀鱼批发商直接上门来拿货。“我们收渔民的刀鱼,比如卖3000元,我们差不多2800元收。然后只要渔民捕鱼,我们一定帮他们全部卖掉。”樊挺说。

说起禁捕,樊挺已不是头一回听说。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出台政策,也由不得我们。”而事实上,不收刀鱼时,樊挺已经和朋友做起了其他的生意。

杨鸿章则认为,严格来说,刀鱼旺季只有三个月,每年正月十五之后才能有刀鱼捕捞。

以前刀鱼季,自己差不多赚两三万元。但现在刀鱼少了,进入这一行的人也多了,很多外地船舶就开到崇明来抢生意,利润空间也在压缩。不管是不是禁捕,都该考虑转型。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