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竹刻艺术到人文交往,徐孝穆以刻刀记录文人墨客的笔墨友情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综合报道
2017-03-29 07:2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编者按】徐孝穆是沪上著名的竹刻艺术家,亦擅篆刻、书法、绘画。其少而颖悟,幼承家学,颇得其姨夫柳亚子的喜爱,此外,徐孝穆与吴作人、朱屺瞻、唐云、谢稚柳、沈尹默、白蕉、丰子恺、程十发等大批著名书画家的结交合作,把竹刻艺术与传统书画结合。上海笔墨博物馆正在举行的“徐孝穆的竹刻艺术和笔墨情缘”展,除了展示徐孝穆的艺术作品外,亦展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笔墨友情。

刻竹的徐孝穆

徐孝穆(1916-1999)是沪上著名的竹刻艺术家,亦擅篆刻、书法、绘画。其幼承家学,颇得其姨夫柳亚子的喜爱,从小侍其左右,教以诗古文辞,深受书画熏陶。徐孝穆8岁开始学刻印,十岁学刻竹,后考入上海新华专科艺术学校。在新华艺专时,受当时教务长汪亚尘的鼓励,走上竹刻这条艺术道路,并因此结识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他们的精湛画艺给了他很大启发。

竹刻 戈壁骆驼臂搁

解放后,徐孝穆结交了吴作人、蒋兆和、叶浅予、黄胄、朱屺瞻、唐云、谢稚柳、陈佩秋、沈尹默、白蕉、丰子恺、程十发等大批著名书画家,并与他们合作,把竹刻艺术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完美结合,创作了一大批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竹刻艺术作品。

徐孝穆擅刻竹、刻砚、刻紫砂茶壶,亦擅篆刻、书法、绘画。他纵观古代各流派刻技之奥妙,追摹明代朱氏三家之刻技,又深研清代周芷岩之刀法,以浅刻为主要创作方法,所出作品,气韵生动,刀笔如神。他仅凭着一柄小刻刀,便把各派书画家的笔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使不看落款,也一望便知是何人之书,何人之画。

徐孝穆 红荔小鸡图

本次展览展出徐孝穆代表性的竹刻艺术、篆刻、书法和绘画作品,其中包括臂搁、笔筒等,观众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其竹刻艺术之精神。

此外,徐孝穆平生交游,皆当时名公巨卿,多文采风流之士,他与何香凝、郭沫若、黄炎培、邹韬奋、叶恭绰、沈雁冰、老舍、巴金、端木蕻良、郑振铎、王绍鳌、汪亚尘、陈半丁、周谷城、郑逸梅等许多著名文人学者都有交往,酬唱之迹,留于笔墨、形于刻件,幽情雅致,流芳百世。不少名士更为其高超的竹刻技艺所折服,欣然题字或著文以赞美、并表敬佩。展览还展出了一批徐孝穆和友人的往来信札,及互赠书画,从中可领略那个时代文人墨客间之笔墨友情。

唐云 对联《孝穆使刀如作画 老唐拈笔若催生》

其中徐孝穆的姨夫柳亚子为其题写斋名匾额“进贤楼”,既因为徐孝穆居住在上海进贤路,以地名命楼,也希望他向贤人学习,与贤人结交,见贤思齐。徐孝穆在此斋中写字、绘画、刻竹、雕砚,著书立说,会见朋友,畅谈艺事和人生。

柳亚子题 进贤楼,78x24.5cm,1951

2012年4月11日,顾云卿在徐孝穆辞世13周年纪念日之时,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发表《徐孝穆:铁笔刻竹撝运自如》一文,其中回忆了徐孝穆与唐云、端木蕻良、赖少其、郭沫若等人的书画之交的笔墨友情:

1942-1949年,孝穆自香港回沪期间,曾以刻字治印为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即订润格行世,并结识众多国画大师,更与唐云、端木蕻良等文化人为伍,建立了长期的画刻协作关系。与唐云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那时唐云在大新公司四楼举办了个人画展,年长他6岁的唐云当时也仅24岁,两人相当投缘。唐云的梅花、竹子、蔬果经常出现在他所刻的臂搁、扇骨、笔筒上,另外还在不少砚台、茶壶、镇纸、文具盒、台灯罩上,也留下过“大石画、老药画,孝穆刻”的印迹。

唐云,兰石图,80x30cm,1973

款识:孝穆老兄遇余斋中,见段缣零纸拾去赏玩,此其一也,可谓有嗜痂癖矣

有一则轶事世人津津乐道:唐云是“进贤楼”“万航楼”“凭栏櫊”“竹石斋”(均为徐孝穆书斋雅号)的常客,随来随坐,喝酒就餐是家常便饭。一次唐云在雨中充当不速之客,未遇主人,见桌上有一块自己绘的兰花、生梨、荸荠臂搁放在桌上,便兴致所至,在此臂搁背面随手画下“山下有树、树中藏屋”一景,并题:“冒雨访孝穆不遇,作此而去。一九六五年八月廿九日,大石”。知音心有灵犀,孝穆见之,再默默地将此图浅刻成品,真是别有情趣。

蔬果山水双面便条臂搁,徐孝穆刻 唐云画“冒雨访孝穆不遇,作此而去”,22x7.5cm,1965

清代沈郎亭制 倒桃锡壶,原为唐云旧藏,后转赠徐孝穆

壶铭:倾如竹叶盈樽绿,饮作桃花上面红 沈郎亭制并书

孝穆与画家赖少其公交私谊俱佳。1952年至1959年间赖少其在上海工作,通过唐云认识了孝穆。他曾先后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后定居广州。我在孝穆家中看到过赖少其书写的“凭栏櫊”的匾额,黑底绿字,分外醒目。赖在沪时,曾得到过一个紫檀笔筒,其色如漆,似枣心木。唐云在笔筒底部写了“少其长物”四字,大有魏晋时人王恭“作人无长物”的风度。书法大师白蕉为其撇了几笔兰花,并题诗一首:“我有刀如笔,安知笔非刀。平时作尘拂,作战当梭标。”字画当然极其优秀,而经过孝穆操刀,“在原作的基础上予以升华,使其更高、更生动、更美,那是属于孝穆自己独有的美!”白蕉曾经评论道:“刻而不刻者为能品,不刻而刻者为妙品,铁笔错落而无刀痕者为神品。”孝穆的竹刻就是这样的神品。老舍先生称赞孝穆竹刻“有虚有实,亦柔亦刚”。

老舍题字:有虚有实,亦柔亦刚,1963年冬

与孝穆有几十年交谊的作家端木蕻良说:“徐孝穆的刻刀能把王个簃的画、吴作人的隶书、黄胄的人物都在刀痕中体现出原作者的个性来。”早在1934年1月12日,端木就在给孝穆的一封信中讲起一件事:某人要去上海,端木让他携去两件竹镇,一件赠与夏征农,一件赠给日本红学家伊藤潄平。他让孝穆在竹镇上奏刀,给夏征农这一件“刻就即就地送他”,作为春节礼物。给伊藤的那一件,刻毕还让来人带回来。端木关照道:“竹料弯度较大,写时颇为吃力,请您操刀时,不要拘泥,或可补救些儿也。一笑!”从此叮嘱来看,也足见端木对孝穆的高超竹刻手艺信任之极。

藏族姑娘臂搁,徐孝穆刻 叶浅予画,26.5x8cm,1963

茅盾题孝穆刻竹

叶恭绰题孝穆刻竹

徐孝穆本人已忝列名人,而与他交往的名人则更加数不胜数。掰指头数一下,为他作过“孝穆刻竹”题签或题过字的,有何香凝,陈半丁,叶恭绰,朱屺瞻,王个簃,肖淑芳,吴作人,老舍,茅盾,白蕉,来楚生等,不胜枚举,此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就是郭沫若。

1963年10月中旬,孝穆有事出差去北京,住在沙滩红楼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所。择日他持自己竹刻手拓本和几件作品,到北京西河沿8号去拜访郭沫若。不料郭沫若有事外出未遇,孝穆只得将拓片及作品留下请郭先生教正。次日,孝穆意外收到郭沫若秘书专程送来的一封亲笔信,用的是“中国科学院”信封,上面写着“徐孝穆同志”五个大字以及他住所的名称。内容用毛笔写在一页中国旧式竖条信笺上:“孝穆同志:刻竹留底,铁笔撝运自如,气韵生动,不可多得。外承瘦铁以所绘扇面,及大作刻竹扇骨惠赠,谢甚谢甚。瘦铁处烦代致谢意。专此,顺颂 百益。郭沫若 十月廿一日”。

杨柳知了笔筒-徐孝穆刻唐云画

过去的2016年是徐孝穆先生诞辰100周年,“刻划始信天有功——徐孝穆百年诞辰竹刻艺术展”先后在“嘉定竹刻博物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文化艺术沙龙展出,而本次笔墨博物馆的纪念展的主题从竹刻艺术延伸到其艺术生涯及人文交往、笔墨情缘。

徐孝穆的竹刻艺术和笔墨情缘”纪念展于2017年3月28日至5月5日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上海福州路)举办。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