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国脱欧,欧盟60大寿怎么过?60岁的欧盟还有第二春吗

徐子涵 编译
2017-03-30 12:36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60年前,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联营”6个成员国(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卢森堡)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后被统称为《罗马条约》,宣告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60年后,欧盟除英国外的27个成员国于罗马一同庆祝欧盟的60岁生日。不过,欧盟的60大寿过得可不是滋味。

当英国方面3月29日向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递交一封正式启动“脱欧”的告知函之时,英国与欧盟迎来了一个关键性历史节点。从这一刻起,英国国运与欧盟盟运开始面临新的一次大考。

60年后,欧盟再度面临历史抉择该何去何从?我们听听罗伯特·舒曼研究中心(the Robert Schuman Center)(罗伯特·舒曼系欧盟创始人)主任、欧洲一体化专家布里纪德·拉凡(Brigid Laffan)怎么说。

问:欧盟周年纪念之时,欧盟面临巨大经济危机、英国脱欧、民粹主义兴起、重大难民危机爆发等等问题。这到底是怎么了?

答:主要有两点。第一,这是因为欧盟比原来更加强大,因而对其成员国也有更大的影响;第二,因为我们面临着经济大萧条。

全球经济危机对欧洲保持一体化的能力提出了考验,欧盟刚刚摆脱了这场危机——至少在它最严重的时候——之后就受到了难民危机的重创。

所以,我们可以说,欧盟在近几年已经度过了过去60年来的最大难关。

问:这是哪一方的责任呢?

答:这并不是单独一方的责任,欧洲各个机构、布鲁塞尔等等都难逃咎责。但当然,政府应该为他们在布鲁塞尔的所作所为负责,而他们常常没有做到这一点。

再说到你刚刚讲到的民粹主义和反欧盟反难民党派的兴起......这些问题影响都很大。这是民粹主义,这是简易政治,采取对欧盟求全责备的政策再容易不过了。

问:欧洲一体化一直靠法德联手推动,但是法德联动日渐式微。这种伙伴关系还能步入正轨吗?

答:法德关系是欧盟的核心关系,也是一体化的助推器,而今发动机里进了一些劣质汽油,两国都应该做出改变。

法国对待其经济改革应该更严肃一些,如果不这样它就很难生存。

德国应对危机太过执着于经济紧缩和经济消减模式,这就迫使其他国家为之做出调整。

我觉得2017年对欧盟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也是好转的一年。

如果像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这样的人当选法国总统,并且德国国内政治能够有所改观的话,法德之间就可以重修旧好了。

问: 如果玛丽娜·勒庞这样的极端右翼分子赢得了五月的法国总统大选又会如何呢?

答:要是勒庞赢得大选,那我一定大跌眼镜。要是真是这样,那我觉得欧盟的未来就毫无指望了。

但是我不认为她会当选。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让欧陆人民以及其他成员国国民意识到欧盟解体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问:如今欧盟只有27个成员国,多速欧洲(Multi-speed Europe)形成是否势在必行?

答:现在的欧洲已经是多速欧洲了;一些国家是欧元区国家而另一些不是。

我觉得多速欧洲现象未来会更加明显——欧元区国家一体化更牢固,当然在国防、安保以及边境安全等等方面也是如此。你总会看到一些国家发展超过另外一些国家的。

问:英国脱欧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答:对于欧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挑战。欧盟可以挺过英国脱欧危机,但我不敢说英国也一定能做到,因为我认为英国最后难以统一,人民也要面临高昂的开销。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英国与欧盟唇亡齿寒、相存相依。英国脱欧完全没有道理。

问:一个没有英国的欧盟能否更快地发展呢?

答:我不认为欧盟会发生剧烈转型,因为欧盟转型从不剧烈,而是十分缓慢的。

但是我坚持认为,一旦2017所有总统大选都尘埃落定,新的欧洲政治复合体应运而生,届时我所说的改良主义改革(reformist reform)就会上演。也就是说,这个运动能积微成著,带欧盟走向安全地带。

除了英国以外,我找不到其他国家大多数国民想要脱离欧盟......再看看荷兰的大选(选民们构成了主流的留欧党派)。

当然也有一部分国民对欧盟持怀疑、担忧的态度,对于这些人政府也有责任。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