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史哲:弹劾朴槿惠,这活干得有点糙

史哲/国际关系博士
2017-03-29 20:0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主讲人:史哲(国际关系博士)

主题:朴槿惠、萨德和朝鲜半岛

时间:2017年3月19日

地点:广州购书中心

主办:国际问题自媒体“世界灵敏度”

【编者按】

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定于2017年3月30日就是否批捕前总统朴槿惠进行审理。此前的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以全票裁定,2016年12月9日韩国国会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成立,其总统职权即刻停止。朴槿惠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因弹劾而下台的总统。

2017年3月19日,在国际问题自媒体“世界灵敏度”于广州购书中心主办的一次学术演讲活动中,国际关系博士、广州资深媒体人史哲就朴槿惠遭弹劾及相关议题,与听众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史哲博士认为,成功弹劾国家元首,是韩国一个了不起的制度性成就,但与此同时,此事说不上是一场庶民的胜利,反而恰恰因为民间太急切,使得这次弹劾技术含量偏低,未来引发制度改进的可能性不大。

以下是史哲博士演讲的文字记录稿,由活动主办方独家授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发表:

国际关系博士、资深媒体人史哲

2017年3月10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以8票对0票通过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决定即时生效,朴槿惠成为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从2016年10月24日韩国JTBC电视台首次报道崔顺实干政丑闻,到朴槿惠被弹劾下台,中间只有短短的四个多月。这个过程,无论是与韩国历史上的卢武铉弹劾案,还是美国历史上的尼克松弹劾案、克林顿弹劾案相比,都快得不可思议。在如此仓促的时间里成功弹劾国家元首,当然是韩国的一个了不起的制度性成就。但与此同时,它说不上是一场庶民的胜利,反而恰恰因为民间太急切,使得这次弹劾技术含量偏低,未来引发制度改进的可能性不大。

仓促的弹劾

在朴槿惠下台的过程中,反朴槿惠的韩国民间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JTBC电视台播出崔顺实干政新闻的当天晚上,很多韩国人就连夜跑到街上机会,要求朴槿惠下台。

之后的每个周末,都有大量民众聚集倒朴,每次都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可想而知,韩国民众对让朴槿惠下台是多么焦虑,恨不得她赶紧离开青瓦台(韩国总统官邸)。

这种事事求快的心理,现在已经成了韩国国民性的一部分。如果你经常去韩国的话,最早学会的韩文词可能除了“An-Niang”(你好),就是“Ba-Li”(赶快)。在韩国街头,能听到各种语调的“Ba-Li”。事实上,这个词在朝鲜时代之前,根本不足以用来概括韩国人的性格。

但近代以来,韩国先是被日本占领,继而接受美国的托管,还和中国短兵相接,这时韩国人发现,所谓的三千里江山,根本就不够往后撤的,退一步就是大海。国运的多舛,加上1948年建国之后经历的长期独裁统治,韩国人希望能够快一点建设独立的现代国家。所以,从经济起飞开始,他们总会强调,快一点、更快一点。举一个例子,日本人推广垃圾分类大概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广州已经搞了十多年,感觉似乎没什么成效。而韩国2006年初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大概9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垃圾分类达到了城市垃圾处理量的30%左右。在这些方面,韩国人的“快快快”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制度的进步是一个慢功夫,急是急不来的。

在韩国宪法法院宣布弹劾案结果的当天上午,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宪法法院代院长李真美到达后被媒体拍到一张照片,照片上,她头上的红色发圈历历在目。以我对韩国人的了解,韩国人对个人的服饰、妆容、礼仪是极讲究的。一个人平时哪怕是出去买一瓶水,都不会随便拿一件衣服穿上就走。遇重大场合,一定会提前一两个小时化妆、选衣服。但李真美院长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作为一位有身份的女性,在那么多媒体的镜头面前,居然在服饰上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纰漏,这在韩国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情。

这个细节说明,朴槿惠弹劾案的过程是多么的紧张和仓促。从10月24日媒体首次报道,到12月9日国会通过弹劾,中间只有大约45天。这45天都要干什么呢?国会要任命特别检察官,组建特检组,然后由这个特别检察官领导的团队对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核实,收集证据,形成证据链条,确定起诉的罪名,形成报告书,再把它递交给国会。12月9日国会通过弹劾到3月10日,中间满打满算只有90天,而韩国法律规定的弹劾审查期是180天。我们知道,一般民事诉讼从立案到审判,通常都要60天到90天,如果影响比较大的话,几年以上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弹劾一个总统,总共有13项罪名,却能在135天里一气呵成。据说,在这90天里,大法官们几乎是连轴转地查看卷宗、思考,直到宣布弹劾结果当天的凌晨3点还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弹劾,其质量可想而知。

几个弹劾案的比较

我们可以把朴槿惠弹劾案和十几年前的卢武铉弹劾案做一个比较。卢武铉2003年2月就任总统,不久就遭遇到大麻烦,一是他的亲信被指在竞选期间收受非法政治资金,二是他在国会选举前公开表态支持自己所在政党,被指违反了《选举法》中总统应在国会选举中保持中立的规定。

2003年11月10日,韩国国会通过议案,任命特别检查官调查上述事情。11月25日,卢武铉否决了该法案。12月4日,国会再次通过特检法案。2004年3月8日,韩国检察机关公布了对非法政治资金的中期调查结果,韩国两大在野党随后以总统违反选举法、总统亲信收取政治资金和总统对经济不振承担责任等三项指控,于9日向国会提交弹劾总统动议案。3月12日,韩国国会通过了对卢武铉的弹劾,卢武铉被停职,由总理高建担任代总统。2004年5月14日,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卢武铉立即恢复行使总统权力。这次弹劾时间也不长,但事件的发酵、预热则有大半年,比朴槿惠弹劾案的时间要充足很多。

再看看克林顿的弹劾案。克林顿1991年1月20日上任美国总统,1994年5月,有女性指证克林顿在担任州长期间性骚扰,在此案的诉讼过程中,牵出了莱温斯基事件。1998年1月28日,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授权独立检察官斯塔尔调查此事,9月9日,斯塔尔结束了调查,向国会递交了一份长达445页的对克林顿的调查报告和36箱附件。1998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启动弹劾调查,并于12月19日通过了弹劾。1999年1月7日,参议院开始对克林顿进行弹劾审判。2 月12日,弹劾被否决。这件事情前前后后差不多有5年时间。

再对比一下尼克松弹劾案。1972年6月17日,以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政危机。1973年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做准备。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辞职。从“水门事件”爆发到尼克松辞职,中间的时间超过2年。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的两次针对总统的弹劾,时间都很长,前前后后几年时间,给出的罪名也是很扎实的。克林顿是伪证罪和妨碍司法,尼克松的罪名非常非常多,而且是触犯了美国人的底线,包括妨碍司法、滥用总统权力、藐视国会等,这些罪名在法律构成要件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很严谨。而韩国的两次弹劾,第一次稍好一点,但某些罪名是政治性的,比如卢武铉的“对经济不振承担责任”的罪名,这是一个法律上没有规定、也永远找不到直接证据的罪名,没有人能够证明卢武铉和韩国经济不振之间的关系。

朴槿惠的弹劾案,硬伤就更多了。滥用职权干涉公职人员的任免、侵害公务员制度、侵犯舆论自由、在世越号沉船事件中总统违反生命权保护义务和未能诚实履行总统权力等指控,都被宪法法院驳回,认为证据不足。宪法法院认为,没法证明一些公务员的辞职和朴槿惠插手有关,也没法证明朴槿惠包括她的班子给某个报社施加了压力,同时认为朴槿惠在“世越号”出事当天的行踪与弹劾无关。在证据薄弱,相关的文书、旁证、录音等很不足的情况下,相关罪名却被堂而皇之地放在提交给宪法法院的起诉书里头,韩国的检察官实在是过于儿戏了。

而被判决成立的“允许崔顺实干涉国政及滥用职权”的罪名,其实也有很大问题。朴槿惠要好友崔顺实给她提供一些私人的意见和咨询,这是否就是干涉国政?大财团捐款的对象是崔顺实控制的基金会,朴槿惠本人并没有拿钱。朴槿惠如果准备充分一点,有一个好的律师团队,免去相当的责任并不是不可能的。

在现代社会,弹劾一个总统是很严肃的事,必须慎之又慎。除非犯了叛国罪等大罪,一般轻易是不会通过弹劾的。朴槿惠弹劾案是韩国历史上的大事,作为一个宪法案例,应该力求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做到无懈可击、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这就要求法官必须要排除所有的干扰,做出独立的、只基于法律的判决。但事实上,在很短时间里做出的8比0的判决,好像是为了迎合民众,给他们的示威一个圆满的交代。这给人以很儿戏的感觉。

撕裂的韩国

围绕朴槿惠弹劾案,韩国社会目前的撕裂程度,可以和台湾蓝绿对立时代夫妻亲戚反目的情况相提并论。韩国人告诉我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对男女准备结婚,婚期都定好了,男女一起去拜访家长,仅仅因为对弹劾朴槿惠有不同看法,结果婚也结不成了,父母坚决不同意。

过去在韩国,要判断一个人的保守与进步,首先要问的问题是你对朝鲜的态度,如果你支持对朝鲜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和制裁,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那你基本上是属于保守派。如果你支持对朝鲜接触,支持金大中的“阳光政策”,那就属于进步派。朴槿惠弹劾案出来后,出现了新的保守进步评价标准,也就是是否支持弹劾,支持的属于进步派,反对的就属于保守势力。而且它有一个大致明显的年龄划分,反对弹劾的年龄偏大,支持弹劾的则基本都是年轻人,至少差了一个世代,这导致不少夫妻反目,父母子女关系紧张。因为年轻人基本上是支持弹劾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反对弹劾的,所以这个时间段,很多年轻人不去父母家,也不要父母带孩子。(金大中生于1924年,卒于2009年,1998年至2003年担任韩国总统。——编注)

这种事情在韩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韩国人是很重视亲情的。而由于朴槿惠不服判决,表示历史会证明自己的清白,预计这种撕裂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很多人觉得弹劾是一场庶民的胜利,靠民众搞烛光聚会就把国家元首给罢免了。但我觉得,恰恰是因为民间太急功近利,压缩了本来应该有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导致这次弹劾技术含量太低,因而其触发的进步空间也注定极其有限。如此仓促的弹劾,未来也会鼓励人们采取这种短平快的办法来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这对韩国的政治稳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从人均GDP来看,韩国无疑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在制度层面,传统在政治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上的刻印非常深刻,这个没办法靠急性子一蹴而就地加以改变,也不是靠经济就能扶起来的。改变需要慢慢的积淀,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一个没有政治家的时代

1988年韩国进入民主化时代以来,没有一个总统可以逃得出亲属和亲信的魔咒。全斗焕的儿子和妻弟因为逃税而被判刑。继任总统卢泰愚的女儿因携带19万美元现金入境美国,在1993年被美国法院判缓刑。一向自诩清廉的民选总统金泳三尽管公布了自己的财产,但仍因为儿子的腐败丑闻而丢尽了颜面。民主斗士金大中总统,有12名亲属涉嫌腐败,三个儿子均锒铛入狱,令他英名毁于一旦。以廉洁自持著称的总统卢武铉则因妻子和胞兄受贿,羞愤之下跳崖自杀。其后的总统李明博出生寒微,靠个人奋斗当上了现代建设的CEO,但同样因为哥哥的受贿丑闻而灰头土脸。朴槿惠不准弟弟妹妹靠近青瓦台,最终却载在闺密身上。这说明韩国的体制在这方面有重大漏洞,但大家只顾着指责朴槿惠,却没有人追究制度上的原因。(全斗焕生于1931年,1980至1988年担任总统;卢泰愚生于1933年,1988年至1993年担任总统;金泳三生于1927年,卒于2015年,1993年至1998年担任总统;卢武铉生于1946年,2009年5月自杀,2003至2008年担任总统。李明博生于1941年,2008至2013年担任总统。——编注)

朴槿惠下台后,有二三十个人冒出来要选总统。我问了韩国人,这些人里边哪一个你们觉得印象比较深?基本上我问10个人,9个答不上来。目前民调支持率最高的文在寅,人们除了记得他是卢武铉的助手之外,记不得他做过其他什么事情。很多人因为爱卢武铉,爱屋及乌而支持文在寅。文在寅在“世越号”出事后用绝食表达抗议,但早年 “世越号”老板曾经因其他事被抓,是文在寅保出来的。因此,也有人调侃说“世越号”出事都怪朴槿惠,但文在寅才是罪魁祸首。

排名第二的是安熙正,他是一个实干家,自2010年起担任忠清南道知事至今,相当于我们的省长,而且是韩国17个地方自治单位中最年轻的首长,以优秀的地方治理能力著称,有些韩国人甚至为此移居到忠清南道。可惜的是,他和文在寅是同一个党的,而文在寅资格更老、声望更高。

排名第三的是安哲秀,他是医学博士、企业家、计算机病毒专家,首尔大学融合研究生院院长,计算机杀毒软件企业安博士研究所创始人,是典型的跨界成功人士。安博士安全产品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排名第一,远远高于其他国内及国际厂商。他在实业方面有很多的政策,尤其现在韩国经济不景气,很多人觉得他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从民调上看,他已经被好几个人超越了,所以我对他并不是特别看好。

还有一个因为朴槿惠弹劾案冒起来的候选人叫李在明,是城南市的市长。他被称为韩国的“大嘴”、“韩国特朗普”,就是说他经常会有出格的言论。这个人是在野党中最先提出朴槿惠应该辞职的高级人物。其他候选人的政纲基本都有前因后果的论述,李在明的政纲简单粗暴,比如:如果当选就把“萨德”废了;不应该对朝鲜实行严厉的制裁措施;重新检讨跟美国的关系;重新检讨此前朴槿惠跟日本签署的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协议。他的表述方式跟特朗普一模一样,但政治立场完全颠倒,特朗普是真正的保守派,李在明是一个进步人士,只不过他颠覆了韩国社会此前的很多认知。李在明的支持率上升的很快,但还赶不上上述几个人。

从以上情况看,在5月9日的总统选举中,文在寅当选的可能性目前最大。而在“萨德”问题上,文在寅此前表示倾向于和中国协商解决。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