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们联手抗衡拉斐尔,但米开朗基罗的风采遮蔽了他的同伴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编译
2017-04-06 09:00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关于“米开朗基罗和塞巴斯蒂亚诺”展览的微电影。视频翻译 卢璐 视频编辑 林顺琪 视频来源 英国国家美术馆(03:18)
【编者按】过去英国发生的米开朗基罗相关的展览主要展出的是他的绘画作品。但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展览“米开朗基罗和塞巴斯蒂亚诺”(Michelangelo & Sebastiano)却出人意料。主办方并没有只展出一些素描草图,而要求观众想象草图被制作成雕塑或壁画的样子。展出的70件展品中,米开朗基罗作品包括英国国家美术馆藏的2幅、皇家艺术研究院的一尊浮雕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哀悼基督”的石膏复制品和来自罗马的教堂壁画的数字复制品,以及相关信件。通过这个展览,观众可以揭开一些关于文艺复兴的疑问,包括教皇利奥十世对米开朗基罗带着敬畏、崇敬和令人生畏的评价;米开朗基罗和塞巴斯蒂亚诺合作与拉斐尔竞争;两人在艺术上的互相影响等。

展览现场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展览“米开朗基罗和塞巴斯蒂亚诺”(Michelangelo & Sebastiano),有一个不对等的名字,无限光环的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被忽视的塞巴斯蒂亚诺(1485-1547)存在着何种合作关系,让他们的名字在500年后并置?

米开朗基罗,神秘的光环,1532-33

塞巴斯蒂亚诺为何人?

作为“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无论到哪都是焦点,此次展览也不例外,尽管两个名字并列,但展览对于塞巴斯蒂亚诺依旧着墨不多,米开朗基罗的光彩始终笼罩着这位合作者。

塞巴斯蒂亚诺接触绘画也许在他学鲁特琴之后,他出生于威尼斯,在乔瓦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和乔尔乔内(Giorgione)的工作室学习绘画,此次展览中一张 “萨洛美”(Salome),为观众揭开了陌生的塞巴斯蒂亚诺的面纱。

塞巴斯蒂亚诺,萨洛美,1510

1511年,塞巴斯蒂亚诺来到罗马,成为米开朗基罗的盟友以与拉斐尔竞争。也许在米开朗基罗看来,塞巴斯蒂亚诺的优势并不是他的绘画技艺,而是被罗马认为一种新的油画技术。

在塞巴斯蒂亚诺来到“永恒之城”罗马前,已经颇有名气,甚至被认为超越了提香。塞巴斯蒂亚诺精于威尼斯的用色方法,金黄、蓝调和黑色的运用使他绘画的色彩意味深远。但此次展览却侧重于米开朗基罗对于他的“馈赠”。

塞巴斯蒂亚诺,所罗门的审判,1506–11

塞巴斯蒂亚诺,基督背负十字架,1515-17

在“所罗门的审判” (The Judgment of Solomon)中,两位新生儿的母亲在生死攸关的斗争中悬而未决;在“基督背负十字架”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中空间交错,基督不堪重负,几乎要被十字架击倒。塞巴斯蒂亚诺的肖像画也不赖,他以创作哥伦布和海军上将安德里亚·多利亚(Admiral Andrea Doria)的形象而著称,他们无畏的眼神似乎望向海洋中的一个锚点。

塞巴斯蒂亚诺,男子肖像(被认为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519

由这些作品可见,塞巴斯蒂亚诺的绘画也有一定的水准,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似乎更关注于米开朗基罗对塞巴斯蒂亚诺的影响,而不是双向的合作伙伴关系。

当塞巴斯蒂亚诺到达罗马时,米开朗基罗正在为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壁画,很有可能,年轻的威尼斯人塞巴斯蒂亚诺在脚手架下观看米开朗基罗的绘制,其后,塞巴斯蒂亚诺的形式的确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发生了些许改变。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影响是互相的。

塞巴斯蒂亚诺(米开朗基罗合作),哀悼基督,1512-1516

现在被认为他们第一次合作是为维泰博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绘制“哀悼基督”(Pietà,约1512-1516)。其实此前米开朗基罗已经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完成了一件名为“哀悼基督”(1497-1500)的雕塑。与此前的雕塑不同,米开朗基罗修改了之前的设计稿,将把基督置于地上,却仿佛在教堂祭坛上一般神圣。而塑造出这种感染力的原因是塞巴斯蒂亚诺营造的夜间色彩,画面中圣母似乎与封闭的黑暗融合在一起,画面的开放性给了观者自由而悲怆的想象。这也是“哀悼基督”第一次被描绘为夜晚的场景。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这幅作品的署名是塞巴斯蒂亚诺,可见他们的合作一开始就处于很高的起点。而塞巴斯蒂亚诺的其他很多作品,我们看到了不同于米开朗基罗的安静,他安静地描绘嘈杂的戏剧场景和人群中微妙的面孔,但这些作品中也包含了笨重和僵硬。由此,观众也可以怀疑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力。

米开朗基罗是否被神话?

在这次展览中,观众可以阅读到塞巴斯蒂诺写给米开朗基罗的一封信,其中描述他与来自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Leo X,统治1513-1521)的对话:

教皇既佩服于米开朗基罗无与伦比的天赋,也觉得他的个性严肃无趣。利奥十世甚至带着抱怨的口气说,“他的‘可怕’正如我们所见,没有一个人可以对付他。”教皇利奥十世对于米开朗基罗的评价代表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米开朗基罗艺术的认识,利奥十世所说“可怕”,带着敬畏、崇高,令人生畏的含义。

这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被公众描述为“奇迹”,也正因为米开朗基罗令人生畏的艺术上成就——其中甚至带着某种超然的奥秘和崇高的力量。

也许公众难以想象一个曾经完成过西斯廷天顶画的艺术家会在艺术上面临困境,但中年以后的米开朗基罗,的确产生了艺术上的危机。1513年利奥十世在当选教皇时说:“我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我计划享受教皇的生活。”正如自己所说的,利奥十世在统治期间委托艺术创作、豪掷奢华宴会,甚至在私人生活上奢侈糜烂。所以在艺术上,利奥十世最喜欢的不是忧郁的米开朗基罗,而是年轻、英俊,被推测死于纵欲过度的拉斐尔。

利奥十世是洛伦佐·美第奇的儿子,洛伦佐·美第奇在十五世纪末发现了少年米开朗基罗的天赋,对他厚爱有加,而作为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的孩子,也许孩提时代的利奥十世生活在米开朗基罗天赋的阴影下,所以在成为教皇后,他把米开朗基罗送回佛罗伦萨,委托他做一个意义不大的建筑项目,重建佛罗伦斯圣老楞佐大殿立面,而让拉斐尔在罗马崭露头角。

在此期间,米开朗基罗试图通过同塞巴斯蒂亚诺的合作抗衡拉斐尔,在1517年至1519年间,部分使用米开朗基罗素描草图的塞巴斯蒂亚诺作品 “拉撒路的复活”(The Raising of Lazarus)与拉斐尔的杰作“主显圣容”(Transfiguration,1516–1520)直接抗衡。

塞巴斯蒂亚诺,拉撒路的复活,1517-1519

英国国家美术馆1824年收藏了这幅巨大的绘画,此次“米开朗基罗和塞巴斯蒂亚诺”展览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这幅作品展开。但这却是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最无趣的作品之一,尤其是在与米开朗基罗令人着迷的草图同时呈现时,塞巴斯蒂亚诺的成稿显得平庸。

左:塞巴斯蒂亚诺(米开朗基罗合作),拉撒路的复活(局部);右:米开朗基罗绘制的草图

米开朗基罗与塞巴斯蒂亚诺的合作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权力游戏,更是为了在罗马和拉斐尔竞争。这种合作与竞争似乎没有使塞巴斯蒂亚诺的作品变得让人激动,而是米开朗基罗通过塞巴斯蒂亚诺的眼睛了解罗马和拉斐尔,同时我们看到天才的慷慨。但经过塞巴斯蒂亚诺精雕细琢的繁琐绘画细节反而掩盖了米开朗基罗爽快的笔触下的表达诗意。

米开朗基罗对于男人体的研究

即使米开朗基罗合作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超越拉斐尔,但这对塞巴斯蒂亚诺而言却是一种馈赠,这种馈赠不止于提供素描草图。在展览第一个房间,借展自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的米开朗基罗大理石浮雕“圣母圣婴”(Taddei Tondo)如太阳一般闪耀。这件柔和的浮雕尽管没有完成,却体现出一些达·芬奇的风格。细观作品从婴儿基督在母亲的怀抱中玩耍的叙事中,包含了米开朗基罗的凿子留下的锯齿状的痕迹,这种痕迹的存在似乎使观者和米开朗基罗无比接近,也更清楚地看到米开朗基罗源于内心的创作能量。

米开朗基罗,圣母圣婴

塞巴斯蒂亚诺,圣母圣婴

整个展览最激动人心的是陈列大理石雕塑“基督复活”(Cristo della Minerva,)的房间。这是一件米开朗基罗从1514年开始制作的作品,但因为大理石的缺陷,米开朗基罗彻底修改草图,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件1514创作的一个版本的“基督复活”除了圣文森佐修道院的修士外,几乎再无他人见过。直至17世纪初,米开朗基罗第一版本未完成的背着十字架的基督才被后来的雕塑家完成。而米开朗基罗从1519年重新制作的第二个版本如今依旧被摆放在罗马的神庙遗址圣母堂(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展览在这件裸体的基督雕像周围陈列着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如同在失重的天堂中浮动。

左:米开朗基罗(佚名17世纪艺术家完成),基督复活,1514-1515;右:约1897年复制的米开朗基罗1519年(第二版本)的基督复活

展览现场

尽管如今任何一个美术馆都有能力为观众创造出站立在西斯廷教堂的快感,但基督古典姿态所背负的圣洁完美的愿景和神圣的力量永远无法复制。

当米开朗基罗为宗教绘画给出建议时,塞巴斯蒂亚诺将米开朗基罗的天才的宗教视野渗入绘画之中,他们所描绘的人体的美丽证明了上帝的赏赐,同时也反射出基督所遭受的痛苦。米开朗基罗的人体包含着欲望和神圣,当我们看到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雕塑,似乎可以体会到基督所受的束缚、羞辱和被鞭打的痛苦。

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亚当和夏娃,西斯廷教堂

塞巴斯蒂亚诺的壁画“被鞭打的基督”,目前依旧在罗马Borgherini教堂的壁龛上,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此次展览复原了教堂的结构。从这幅数字复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米开朗基罗帮助塞巴斯蒂亚诺的痕迹。然而,塞巴斯蒂亚诺的描绘并不完全符合伙伴的愿景。

展览现场“被鞭打的基督”(复制品)

在英国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很少,所以过去英国发生的米开朗基罗相关的展览主要展出的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但此次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展览,却出人意料。主办方并没有只展出一些素描草图,而要求观众想象草图被制作成雕塑或壁画的样子。此次展览的展品共有70件,其中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包括英国国家美术馆的2幅、皇家艺术研究院的一尊浮雕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哀悼基督”的石膏复制品和来自罗马的教堂壁画的数字复制品和米开朗基罗相关信件。尽管如此,相比我们所认为的文艺复兴的风起云涌,还是略显单薄的。要真正体会20多岁创作大卫雕像的米开朗基罗的超然伟大和文艺复兴对于西方艺术“创世纪”般的作用,还是得去意大利。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