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借着“朗诵热”,上图排了一出“朗诵剧”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实习生 何清
2017-03-30 07:3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从《朗读者》到《见字如面》,朗诵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简单的舞台,干净纯粹的声音,能最大限度地把人们的关注度集中在内容本身上,很多有价值的文本被再次发现。

本月初,由央视综艺《朗读者》线下应运而生的“朗读亭”来到上海图书馆,引发读者热情排队,首日下午2点就因人太多宣布排队截止。

借近期这股“朗诵热”,3月26日,上图朗诵团将剧本《上海王》搬上舞台,举办了一次《上海王》剧本朗读会。

朗读会开幕前半个小时,可容纳300个左右座位的多功能厅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听众站在过道上等候节目开始。

“为了来参与活动,许多年纪较大的观众不仅学会用微信报名,还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前来排队,热情非常高。”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主任吴敏介绍。

这次朗诵“就像看了一场戏”

《上海王》是作家虹影“重写海上花”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一个沦落风尘的乡下女孩筱月桂,落入旧上海帮派洪门控制的妓院,成为上海王常力雄的情妇。不久,常力雄死于一场帮会血拼中,筱月桂发现常力雄死于新上海王黄佩玉之手,于是联合常力雄的跟班余其扬,设计炸死了黄佩玉。之后,又扶持余其扬坐上了洪门掌门之位。

这是一个典型的“上海滩”故事,交织着权力斗争、家国大业和乱世爱情。吴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番选择这一剧本朗读,是因为剧本中转折起伏极多,“读好了会很好看,非常有挑战性。”

朗诵会成员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挑战。虽然是坐着朗诵剧本,但他们尽力让《上海王》向一部真正的戏剧靠近。每个人都穿了符合身份定位的服装。饰演筱月桂的黄雷和饰演妓院妈妈新黛玉的速雪敏都是一身旗袍,上海王常力雄的扮演者黄涛则是衬衫马甲,还戴了一副墨镜。

筱月桂在剧中年龄跨度极大,出场时十五六岁,谢幕时已步入中年。黄雷开场用小女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声音,最后和新黛玉的一场戏中,话语间又充满苍凉。其他朗读者也都用表演的方式去读剧,闭上眼睛,会觉得台上在进行的是一场实打实的话剧。有观众在散场的时候感慨“这可不就是看了一场戏吗”。

黄雷

演员都出自业余爱好者

上图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一支业余朗诵团,如今已经有50多名成员。朗诵团成员中有播音员、律师、医生等,他们凭借爱好和热情自主地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在一遍又一遍的排练过程中培养默契,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速雪敏已年过六旬,是朗诵团最早的一批成员,先前二十年的播音员经历使之在上图朗诵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她表示,自己进入朗诵团十几年来,对它的热爱始终如一,成员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黄雷比她晚一年进团,最初主要负责幕后工作,如今已经是上图朗诵团的“当家花旦”。黄雷目前在传媒公司工作,身兼多职,不仅是配音演员、导演,还是台词课专业老师,但她仍愿意在朗诵团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上图朗诵团对我的事业有很大帮助。”黄雷说自己在进入朗诵团以后,受到不少专业老师、导演的指导,积累了很多朗诵经验,在公司才逐渐转向配音等台前工作。

正是朗诵团成员对朗诵艺术的追求和热情打动了导演刘安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毛遂自荐地成为这一次朗诵会的导演。

他认为,《上海王》的剧本对于非专业出身的成员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朗诵之外更重要的是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但成员们悟性非常高,而且乐在其中,才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一个出色的作品。

朗诵团凝聚了一批老艺术家,用“以练代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成员。

“现在院校播音、表演类专业很多。但有的学校不一定能达到上图朗诵团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这里团员都是实打实和老艺术家接触、学习,通过练习和登台演出磨练出来的。”吴敏觉得,尽管现在相关专业越来越多,但上图朗诵团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朗诵团指导老师过传忠对于朗诵团十多年来取得的进步很欣慰,“这一次的剧本朗诵形式在人物造型服装、灯光气氛都有革新,对人物塑造很有帮助。”他相信剧本朗诵这一种戏剧形式在今后能够更好地呈现大型的经典戏剧。

“朗读剧这种形式很有前途”

编剧王非一在7年前研究生期间受到委托创作了这一剧本,2012年话剧艺术中心新剧本朗读会上,上图朗诵团负责读了《上海王》这一剧本。但此后这一剧本并未搬上舞台。

3月15日,王非一在上图微信公众号“讲座图书馆”看到了上图将把《上海王》剧本搬上舞台朗诵的消息,就发了一条朋友圈:“如今朗读会大概是见到这个剧本的唯一途径了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上图朗诵团成员得知这一消息,辗转把这位早已失去联系的编剧请到了朗诵会现场。

看到自己学生时代的作品被再次搬上舞台,王非一十分感慨,“我觉得他们作为业余团体能有这样的表现真的非常棒。”

而朗诵团成员对这位编剧也充满感激。“我们这是瞌睡碰到了枕头。”演出结束后,速雪敏对王非一说,虽然排练辛苦,但这个剧本给他们带来了极大欢乐。

“国外也有朗读剧,上图的这次剧本朗读其实和朗读剧差不多。” 王非一说,现在随着私家车普及,广播发展趋势很好,朗读剧这一形式很有前途。

最近,朗诵受到大众的追捧,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的推送文章点击量时常破万,喜马拉雅App也以朗诵节目为核心竞争力,随着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的热播,朗诵的形式异常火热。对于朗诵这一热潮,黄雷十分看好,她认为这是公众走进文学的一个渠道,在物质化的今天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