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蝌蚪捞而不养成片死亡引质疑:随意捕捞是不尊重自然

陆梓华/新民晚报 ​​
2017-03-30 19:46
浦江头条 >
字号

经过几番冲刺,申城终于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公园和小区的池塘里,摇头晃脑的小蝌蚪则吸引着很多孩子的视线,时常可见孩子们拎着小桶、带着网兜捞蝌蚪的身影。对此,有人觉得,为春天增加一些野趣,未尝不可;也有人认为,随意的捕捞,是对自然的不尊重。

捞而不养,小生命无端死亡

上周末,看到小区池塘里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小蝌蚪,10岁女孩妞妞征得爸爸妈妈同意后,准备捞几只小蝌蚪回家养,看它怎样一点点长出后腿、前腿,究竟是会变成青蛙还是蟾蜍。但是,走到池塘旁,妞妞惊讶地发现,池边的假山石上,已经横七竖八躺着很多黑乎乎的尸体,还有一些小蝌蚪虽然一息尚存,但石头缝隙里残存的雨水,对这些小生命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从原来的捞蝌蚪,变成了拯救蝌蚪。”妞妞妈妈告诉记者,看到小蝌蚪被其他小伙伴这样随意地丢弃,妞妞很难过,把幸存的小蝌蚪一条条重新救回了池塘。对于女儿小小的善举,妈妈挺欣慰。

在另一个住宅小区,记者则看到也有不少孩子穿着雨鞋、踩在水塘里捞蝌蚪。池塘里的蝌蚪聚成了一个约有脸盆大小的群落,经过一番努力,一对小姐弟几乎将它们一网打尽,把带来的小鱼缸装得满满当当,小蝌蚪们挨挨挤挤,几乎已经没有了游动的空间。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捞这么多的小蝌蚪时,姐弟俩的回答则是,捞着好玩。经过劝阻,姐弟俩悻悻地把大部分小蝌蚪重新放归池塘。

“孩子们来捞几条回去养无可厚非,但是,只为捞而捞,造成蝌蚪大批死亡,对生态环境就会造成破坏。”对此,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蝌蚪成年之后会成为捕蚊子和小虫的高手,可以帮助人们安然度夏。不过,这名管理人员也坦言,也有居民希望孩子们把蝌蚪捞得“越干净越好”,因为他们觉得,夏天到了,池塘里蛙声一片太吵人。

生命教育就从小池塘开始

蝌蚪再小,也有着自己的生命,而它独特的成长过程,更是让孩子们对这个小生命情有独钟。徐汇区樱花园小学科技总辅导员魏敏建议,如果孩子们真的感兴趣,父母除了陪他一起捞蝌蚪,不妨做个有心人,用心养好小蝌蚪,指导孩子写观察日记,让孩子体验生命成长的奇妙。例如,可以用透明玻璃瓶做一个“生态瓶”,在底部铺上沙石,种上几株水草,再放入小蝌蚪和小鱼。在光合作用下,这个家中的微型池塘,同样能让小蝌蚪健康地生存,而当小蝌蚪长出了腿,就可以引导孩子将它们重新放归自然,让小蝌蚪找到妈妈。

“无论是养一盆植物,还是照料小动物,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生命教育。”魏敏说,这种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他人的态度和情感。她会在自然课堂上,播放一些纪录片,引导孩子理解动物之间同样也有母子深情,植物身上也透露着生命的能量。这两天,孩子们种的风信子正在学校花园里盛放,不少孩子即便在假期,还会央求爸爸妈妈带他们来给小花浇水,这让魏敏很感动,在她看来,这才是春天应该给孩子的生命的礼物。

(原题为《带孩子去捞小蝌蚪 亲近自然还是杀生?》)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