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明前后野菜上市,尝鲜要注意三点

方红雁 王妍/普陀区人民医院营养科
2017-04-01 16:37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的传统习俗除了延续至今的祭祖和扫墓以外,古代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斗鸡……

在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清明节不像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样有统一的饮食品种,各地的清明饮食各有偏好。

我国北方地区,清明时节很多人要吃鸡蛋,寓意圆圆满满;老北京人清明时喜欢吃馓子麻花、驴打滚和面茶;而寒食节的发源地山西则有吃“寒食”的习惯,要蒸“子推馍”“子推燕”等,馍面中夹有核桃、红枣、花生,称为“子福”,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传。

除了传统的豆沙馅儿,还有马兰头、荠菜鲜肉和蛋黄肉松……听说今年新晋的网红是腌笃鲜青团大家有没有尝过呢?

营养价值方面,青团的主要原料糯米富含淀粉,与大米相比,含有的直链淀粉更少、支链淀粉更多,所以在胃肠道中较难消化水解,故胃肠道功能不佳者应少食。

麦苗汁富含叶绿素、超氧化歧化酶(SOD),具有抗氧化作用,其矿物质(钾、铁、钙、镁、锌、硒)和维生素(维生素B1、B2、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也很丰富。

清明前后适逢各类野菜上市,江南一带常见的有荠菜、马兰头、香椿等。荠菜豆腐汤、香椿炒鸡蛋等都是大家餐桌上的佳肴。野菜营养价值丰富,体现在其维生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A原)、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含量较之普通蔬菜更丰富。

野菜好吃却不能任性,吃野菜有三项注意事项:

不认识的不采、不吃。有的野菜看上去绿油油的很是可爱,但不一定能食用。采摘野菜时一定注意,不认识的不采、不吃。

路边的野菜不要采。路边生长的野菜容易受到污染,垃圾地上、路边的野菜不要采。

做好食前处理。一些野菜有微毒,需要经过煮、浸泡才能去毒,一定要认真处理好后再吃。吃野菜后一旦出现周身发痒、浮肿、皮疹或皮下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马上到医院诊治。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是这个时段确实气候变化无常,而且往年全国各地很多城市在清明都会降雨,导致温度骤然下降,所以,清明预防感冒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因此清明前后需注意保暖,避免伤风,可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此外,有些家庭出游,喜欢自带熟食,或者在外野餐。途中食物容易变质,尤其是肉类食品,因此千万要注意饮食安全。外出时最好携带有密封包装的食品,打开包装后的食品应尽快吃完。

在外野餐时还要尽量做好手的卫生。旅途中,双手要接触许多东西,如用手扶车、点钱、抚摸动物、采摘花草等,所以就餐前最好用干净的活水和肥皂清洗。如果没有条件洗手,那就不要直接用手抓食物。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