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举办系列活动纪念范瑞娟,91岁王文娟写文追念好姐妹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7-04-03 11:07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2017年2月17日中午时分,一代越剧宗师范瑞娟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清明时节,一场为期10天的纪念活动在上海展开。3月31日和4月1日,云集了九代范派艺术传人的《风·范》——越剧宗师范瑞娟纪念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有70余人参与的追思会也于4月2日上海文艺会堂隆重举行。此后几天,范派经典剧目(《李娃传》《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还会在天蟾逸夫舞台进行连续展演。

此次系列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影视广播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戏剧家协会指导,上海越剧院、SMG艺术人文公益媒体群主办,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协办。

《风·范》范瑞娟纪念演出剧照

九代范派弟子同堂,梳理经典唱段缅怀越剧大师

作为越剧表演艺术一代宗师,范瑞娟在大量的舞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创造了个性鲜明、魅力恒久的范派小生艺术,成为越剧众多流派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得知先生逝世消息后,上海越剧院第一时间将文艺界、越剧界同仁聚在一起,举办纪念演出及追思会。一面“传播”——向观众展示“范派”艺术的风采和先生高风亮节的艺德人品,一面“积聚”——将先生留下的宝贵财富加以归纳吸收,以便代代相传。

在上海大剧院的两场纪念演出,聚集全国各大越剧团的九代范派弟子,演出中最年长的学生包括82岁的邵文娟和78岁的史济华,很多已经定居海外的弟子,特地从国外赶来上海参与演出。九代同堂,通过演绎范瑞娟的经典唱段缅怀恩师,寄托哀思。

整台演出梳理回顾了范瑞娟一生最重要的剧目和唱段,以“梦”为贯穿,通过八个板块,展现了范瑞娟的人生之路和艺术生涯。从浙江嵊县的小科班到上海的大舞台、从旧社会的小演员到新时代的一代越剧宗师,观众通过众多范派经典片段,了解了范瑞娟一次次的艺术创造和突破,以及她一生的艺术成就。

范瑞娟的学生吴凤花感慨说:“我觉得这场演出最好的呈现就是,我们越剧范派的艺术有这么多剧目,这一次做了比较完整的梳理和较完美的呈现,有些唱段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真的好像又补上了一课。作为一个范派的中生代的弟子,我会继续学我们范派的经典剧目,努力传承好范派艺术。”

而除了九代范派弟子,越剧界的明星们几乎悉数到场,王志萍、方亚芬、吴素英、陈颖、单仰萍、赵志刚、钱惠丽、陶琪等都用自己的演唱,向范老师致以追思。

演出最后, “往事如烟吹不走,艺海无涯苦作舟;天若有情天亦老,借得越歌酬知友”,在范瑞娟生前留下的录音声中,所有九代范派弟子一起上台,向恩师鞠躬,台下台下一片动容,舞台上挥泪一片,而台下也有很多观众红了眼眶。

《风·范》范瑞娟纪念演出剧照

文艺大家和师生亲友,深情追思范瑞娟往事

在纪念演出上,除了范派经典片段的表演,上海各界文艺大家对范瑞娟生前点滴往事的动情追忆,也成为晚会上最让人动容的部分。

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越剧院学馆担任身训老师,“范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谦虚、真诚。每次见面,她都会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叫我‘老师’,说:‘向昆曲学习、向昆曲学习。’其实,我在越剧院学馆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消沉,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再也没有机会唱昆曲了。但就是那时候,我经常听到范老师她们在浴室里练唱、抓住一切机会练功。同样作为一名女小生,在范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后来又回到了昆曲舞台,唱到了今天,要感谢范老师,感谢那些越剧前辈们。”

因为电影《祥林嫂》中“贺老六”为观众熟知的史济华,这一次特地从海外赶回上海,今年78岁的他回忆说,“我记得在1986年,也是这样一个春天,我们去北京演出,演出结束后袁雪芬院长带领我们一起去拜访邓颖超同志。当介绍到我就是电影《祥林嫂》里的贺老六时,邓颖超同志风趣地对我说:你是‘贺小六’,你的老师范瑞娟是‘贺老六’,要虚心向范老师学习。我的老师是个女小生,但是她却培养了许多男小生,推动了越剧的男女合演。我今年也70多岁了,之所以今天在台上还翻得动,也要感谢老师的教导。范老师对于艺术,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但是生活中,她却是一个大大咧咧、很迷糊的人。我想正是她生活的简单,才有了艺术上的精彩。”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舞台上动情地回忆说:“我是一名京剧演员,我第一次看范瑞娟先生的戏,是在上世纪50年代,看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那时候我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今年,我已经77岁了。一眨眼,已经60多年过去了。然而,少年时代的看戏记忆,依旧如此鲜活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因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广为人知的作曲家何占豪曾经也是一名越剧工作者。“我出生在浙江,从小就是听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旋律长大的,也就是在那迷人的旋律中,我认识了范瑞娟老师,并且为她痴迷。正因为如此,我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过程中,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越剧生动的形象,是范老师精湛的艺术表演。我曾经说过,所有献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掌声,也是献给越剧的。今天,站在这里,我更想说,作为一名喝着越剧奶水长大的音乐人,我更应该把感恩的掌声献给越剧、献给范老师。”

而当晚最让人动容的则是范瑞娟弟弟范志兴平实却感人的讲述,他回忆说,“我3岁丧母,家里全靠姐姐在上海唱戏的收入接济。9岁那年我来到上海,之后和大姐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后来到北京上大学,大姐还每月给我寄生活费。所以大姐对我来说,真的是‘长姐如母’。大姐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她也不认识什么简谱、五线谱,可是,她却创造了越剧的基本腔‘弦下腔’,演绎塑造了那么多经典人物。我想说:大姐,你是为越剧而生的!”全场观众随之掌声如雷。

《风·范》范瑞娟纪念演出剧照

91岁王文娟写信给好姐妹: 瑞娟姐,你怎么就走了呢

就在演出的第二天,上海市剧协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为隆重举办了范瑞娟追思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范派弟子和艺术家及专家代表云集一堂,和范瑞娟家属及忠实观众一起,回顾了这位越剧表演艺术家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艺德人品,对艺术事业的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艺术品质。

追思会上,很多范瑞娟的弟子亲友都在发言时忍不住悲伤,洒泪回忆往事。

而和范瑞娟相识相知了一辈子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91岁高龄的她特地提笔写了一封短信,文中姐妹深情的回忆,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王文娟写道:“瑞娟姐,你怎么就走了呢?我和你相识相知已有七八十年,我们情同手足,又是志同道合的舞台姐妹。我们两人都出生在浙江嵊州,两家相距十里路,你的爸爸和我的爸爸也是好朋友,可以说我们两家是世交。

“我和你十几岁时一起在上海,我老师的剧团里,我们同桌吃饭,一同练功。经常你帮我洗头我帮你洗头,就连买一包五分钱的萝卜干也是两个人一起吃。当时你攻小生我攻花旦。几十年来,不管我们是在一个团还是在一个院两个团,我们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还同台演出过踏伞,书房会等戏,这一切回忆起来就像昨天刚刚发生。

“可是今天,瑞娟姐,你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你为人处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忠厚老实,从来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你热爱越剧事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练唱练功和塑造人物上,经常练得满头大汗。你的戏品也正如你的人品,你以扎实的专业功底,成功塑造了一个个质朴纯真栩栩如生的舞台和银幕形象,并树立了独树一帜的范派艺术,为广大观众喜爱。同时你还培养一批出色的范派接班人才,为越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一次我去华东院看你,见到我你总是非常高兴,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照顾你的阿姨问你,你不是常常想文娟吗?你说是的,今天她终于来了,我们十一二岁就在一起。你还关照我天热天冷都要注意保重。

“瑞娟姐,我是多么希望你能早日恢复健康,没想到你竟然走了,我心里难过极了,想去你家鞠躬告别,无奈你儿子向我转达了你的生前遗愿,不让同志们花费时间。瑞娟姐你走好,你留下的艺德和人品永远是后人一笔宝贵财富,你创造的范派艺术一定会渊远流长。瑞娟姐,你的精神不死,你的风范永在。王文娟。”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