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绘本创作先锋熊亮告诉你孩子如何看绘本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17-04-05 10:22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上海•宝山国际儿童文学阅读季开始了,绘本创作先锋熊亮带来了他对儿童的理解:不要急着灌输,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寻找。

上海•宝山国际儿童文学阅读季开幕当天,国内知名绘本作家熊亮讲解《有什么不是绘本?》

3月25日上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宝山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2017上海•宝山国际儿童文学阅读季启动仪式在宝山区图书馆正式举行。

本届上海•宝山国际儿童文学阅读季的看点

上海•宝山国际儿童文学阅读季举办四年以来,围绕“陈伯吹”品牌,开展各类儿童文学阅读推广活动。本次阅读季分为“声、习、演、诵”四大板块,通过全年十余项、近百场各类主题活动,打造中国儿童文学国际交流、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平台。

此次宝山国际儿童文学阅读季值得关注的热点不少。其中,推出的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讲习堂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关注,讲习堂的成立,是为了缅怀陈伯吹对儿童文学事业的热忱和奉献,发掘和培育更多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和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者。开幕当天,上海市作家协会研究室主任、编审杨斌华、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基亭等为首期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讲习堂优秀学员颁奖。

宝山区图书馆与狄菲菲女士带领的领声团队合作的“Reading阅之声”计划也正式启动。这项计划通过引进成熟经典的声音作品,用舞台表演及声音传播的形式,传递优秀儿童文学的真情实感,使儿童文学阅读充满乐趣。

另外,一些绘本界的大师也不定期来到宝山图书馆进行绘本讲解,开幕当天,由宝山区图书馆、魔法童书会、果麦文化共同主办的“亲子魔法大师班2017年第一期——有什么不是绘本”,迎来了著名绘本作家、中国绘本发展先锋之一的熊亮。澎湃新闻采访了熊亮,请他谈谈他眼中的亲子阅读。

孩子们喜欢听这个能理解自己的大人讲故事。

绘本先锋熊亮:孩子的世界,大人不一定懂

绘本的字很少,有时候会发现给孩子讲绘本好难。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熊亮:大人看书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把书摆在身前,并保持一定距离,而孩子看绘本则不同,他们是这样看的——把整个右半边脸都贴到书页,用耳朵不断与书页摩擦并翻页的动作。小朋友不会以自己的经验跟书上的内容进行对照,他一定会把自己投入到这个角色当中,去探索,去发现。

要去理解孩子如何观察世界的,大人一定不能急。不要急着灌输,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寻找。

孩子是从细节入手去理解的。比如看到一片树林,他会从树干的颜色、地上的蘑菇和草慢慢慢慢观察、发现和理解,而不是通过告知他树林的名称或是历史来获得理解的。

大人要把固有的经验抛掉,迎合孩子自我发觉、探索和冒险的习惯,保持他们对世界总有新的认识。这样,世界才是一个新鲜的世界。

孩子现在接触的绘本多是国外作品。你的作品比较中国风,你是怎么看绘本中的文化问题?

熊亮:我虽然做了很多中国的绘本,但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都是引进(西方)为主的。在吸引力方面,我自己的女儿也是西方绘本对她的吸引力更大。

中国文化的特别在于,长大之后会慢慢回来的。所以我的做法是通过京剧或是水墨这些形式,留给孩子一个记忆。

绘本是无国界的,因为讲述绘本的方法是一致的,就是前面说的,让孩子在里边自己发现、自己探索的这种代入式的方式。这种现象的方式是平等的,谁都能进入的。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对世界的理解的差异。以《小石狮》为例,开头是世界通用的代入方式,在转折之后,西方的方式会强调“自我”的发现,即小石狮会发现“我是谁”?而东方的方式不会把小石狮从世界孤立出来,会强调“我和世界的关系”。我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对我来说是真实的,而不是仅仅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拿到一本绘本,家长想要讲得精彩,令小朋友投入并喜欢。有什么方法可以分享?

熊亮:我非常重视绘本的翻页。在翻页之间稍微停顿一下,给孩子时间想一下,下面一页会是什么。家长也可以用“接下来...”这样的语句引导鼓励孩子去想象,绘本的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翻页之间意识的转换。

不少家长会送孩子去学画画,你怎么看待绘画教育?读绘本,对绘画有帮助吗?

熊亮:孩子用图画感知世界的能力是天生就有的,绘本或教育都是为了让他保持这个能力的。其实教他绘画的过程中会失去一些能力:如果你跟他说这是一只鸭子,他今后就会以为这是鸭子了;如果你跟他说这个颜色好温暖啊,他就会觉得这个颜色就是温暖的,不会再探索了。所以最好说,你这样画太有意思了,你还能想出更多的花样吗?他就会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不管学中国画还是西方画,都是以现象的方式入手,打消固有的经验。我自己也在网上也有教画——《熊老师的艺术课》,就是用我的教法。

Links

熊亮讲解:绘本创作如何体现儿童视角

讲座现场,熊亮是用他的作品《小石狮》来讲解绘本该如何保持孩子的视角,沿着孩子探索世界的路径来布局书的脉络结构。这本书以“大”的概念为骨,层层递进,发掘情感和记忆,以开放结局收尾。

第一页,小石狮的身体占据了四分之一版面,孩子会看到它比房屋和树木都大。
第二页,小石狮的脸占据了半个版面,孩子看到它比月亮和天空中的鸟群都要大。

第三页,整个版面只能放下小石狮的两只眼睛、一只鼻子和一张嘴,它已经没办法再大了。这幅画以画面的形式开启了孩子对“大”的概念的探索。

第四页,小石狮陡然恢复了现实中的身材,原来它比老伯伯的手掌大不了多少,比猫还小。

第五页,小石狮的年纪,比镇里最老的人还要大许多。这时,孩子对“大”这个概念的理解就由实体空间上升到抽象的时间。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被推动去想,除了个头和年纪之外,还有什么是“大”呢?

第六页,大家都很爱小石狮,这份感情是“大”。

第七页,走夜路的孩子看到小石狮会安心。小石狮在镇子的时间很久,它的稳定性也是“大”。

第八页,老人家常摸着小石狮叹气,回想童年时光,这份记忆是“大”。
“而我什么都记得,记得镇上所有的人、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小石狮是镇上年纪最大的人,所以它的记忆也是最大。它经历一代一代镇上的孩子长大离开,或许被人们忘记,但始终守护着他们,念着他们,爱着他们。这是《小石狮》平凡的“大”爱。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