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美关系:直面“冲击”,营造“转机”

澎湃特约撰稿 赵明昊
2017-04-05 12:4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习近平主席即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在中美关系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此次峰会倍受瞩目。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内外政策已呈现诸多新的变化,“美国优先”的总路线也给世界带来不小冲击。客观而言,无论是特朗普个人还是美国战略界,都已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全球舞台上最重要的博弈者。“博弈”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大国之间的博弈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既靠实力也讲策略,既是对手也是棋友。面对“特朗普冲击”,中国正冷静以对、迎难而上,以积极而审慎的态度努力营造“转机”,推动中美关系稳步前行。

“美国优先”与中美关系

如果要问特朗普执政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什么,也许就是其“美国优先”的政策路线与“零和博弈”的战略思维。从竞选到当政,特朗普所固守和宣扬的一套说辞即是:世界亏欠美国太多,美国精英亏欠美国的普通民众太多。他还表示,自己对“全球主义的欢歌”不买账。因此,他的政府要把美国人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要让那些在国外投资建厂的美国企业“回流”,要把美国蓝领工人失去的就业岗位夺回来,要和外国政府重新订立贸易规则,要将美国联邦政府改造为一个“有助于经济增长”(pro-growth)的“大公司”。

着眼于“拼经济”,特朗普的施政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创造2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使美国的经济增长达到年均4%的水平。这可不是一个“小目标”,按照美国官方统计,仅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就流失了30万个制造业岗位,美国仍处于“二战”以来最慢的经济复苏之中。换言之,特朗普政府真有点“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意思,即便它的种种政策面临一定阻力,且会给美国和整个世界带来不小的动荡。

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宫一口气签署了两份总统行政令,要求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牵头对“贸易赤字”问题展开全面调查,同时加强贸易执法,对违反“公平贸易”规则的国家加大惩罚力度。特朗普表示,201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超过7000亿美元,“数以千计的工厂被从美国偷走”,颁布上述总统行政令是为了使“美国的制造业实现伟大复兴”,“终结对美国繁荣的掠夺”。特朗普称,“美国和美国工人的福祉就是我的方向(North Star)”,我们会很快地扭转局面。

虽然白宫方面否认上述总统行政令是针对中国,但难以否认的是,特朗普及其决策层核心成员大都认为中国在贸易方面让美国吃了大亏。特朗普的施政口号是“让美国重新伟大”,而在其看来,中国或许是让美国不再伟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美方统计,2016年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约为3470亿美元,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约为5000亿美元。虽然这种统计方式带有严重缺陷,但却很容易让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中国占了美国的大便宜。实际上,正是因为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才使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得到提升。除了贸易赤字,“互惠”不足是美国方面对中国的另一大抱怨,认为美国企业在中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中国市场对美国资本的开放度很不够。

特朗普政府透过“经济”的战略棱镜看待和处理美中关系,这是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显著特点。为了让中国在经贸问题上对美做出让步,特朗普甚至采取质疑“一个中国”政策等触碰中美关系底线的极端手段。特朗普好斗易怒、不容吃亏的性格特点以及“推特治国”的行事方式,也给中方处理对美外交带来新的难题。此外,特朗普的顾问中也不乏对华“超级鹰派”,如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Steve Bannon)和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Peter Navarro),前者鼓吹未来5-10年美中两国在南海必有一战,后者则抱怨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美国迄今犯下的最大错误。

妥善应对“特朗普冲击”

特朗普上台的确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挑战,不少人甚至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国际社会也担忧两国关系会出现重大颠簸。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转向”,既要看“大环境”,也要看“小气候”。过去几年来,美国战略界对中国的负面认知的确在上升,即便换作希拉里上台执政,美国也将在贸易、南海等问题上对中国手提“大棒”。前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政治系教授谢淑丽(Susan Shirk)等一众民主党背景的智囊认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过软”,对中国若干政策动作的“反击”不足。

过去数月,面对“特朗普冲击”,中国既严阵以待又不失从容,既避其锋芒又善于斗争,既着眼“双边”又调动“多边”。可以说,中美关系的过渡比很多人预想的要平稳得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会“偃旗息鼓”。按照特朗普中国政策顾问、国防部前官员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的说法,熟谙谈判、善做交易的特朗普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的策略是“引而不发”。在贸易、汇率、台湾、南海等政策议题上,特朗普虽然是“来者不善”,但至今还没有采取实质性的重大举措。

中美关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两国高层的直接沟通。迄今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已两次“通电话”,并进行多次书信往来。特朗普表示,中国是伟大和重要的国家;钦佩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美中两国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美中作为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双边关系达到历史新高度;美国政府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至少从言辞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释放了若干积极信号。特朗普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等“第一家庭”成员也与中方多次接触互动,通过出席中国驻美使馆活动等方式对华示好。

此外,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3月访华时称,美方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对华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14个字是中国倡议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这是美国政府高层首次接过并公开使用这一政策表述。然而,此举却在美国国内引起风波,一些智库学者批评特朗普政府“被套路”了,“犯了大错”。但蒂勒森本人和美国国务院方面对此不以为然,明确表示自己知晓这些话的内涵,认为两国的确应当围绕“决定未来50年双边关系的问题”进行新的对话。

化“冲击”为“转机”

由此,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虽仍不时公开指责中国,但其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总体谨慎,并呈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比如意识形态“包袱”相对较轻、做事不愿受“陈规”约束、美国决策层中温和派力量有所上升,等等。只要应对得当,中美双方完全有可能开展别有“特”色的协调合作。与此同时,中方头脑仍然是冷静的,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心中有数。即便特朗普政府高官口中说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但他们仍会紧抓对这14个字的“定义权”,是谓“以退为进、寓取于予、借力打力”。蒂勒森表示要与中国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系,大有给中美关系定方向、拉单子、提要求、立规则的意味

过去几年来,中美关系虽不乏摩擦,但总体上保持稳定且时有“亮点”,这首先要归功于“元首外交”的锚定之力。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再到“白宫秋叙”“西湖品茶”,中美领导人之间的互动频密展开、不拘一格,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两国关系的“新”意所在。特朗普政府虽已执政百天,但其内外政策远未定型,政府部门的高官岗位依然大量空缺。美国对华政策仍处在可塑造的阶段,中国需要针对特朗普核心决策圈、政策走向和施政特点下好先手棋,不失时机地以“非常规”应对“非常规”,力避中美关系出现重大颠簸。

即将在“南部白宫”海湖庄园举行的“习特会”,有助于中美决策层之间构建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大政方针”,有助于为中美关系的“稳中有进”探索新的框架和议程。毋庸置疑,在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美关系应该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确定性,而设法将“冲击”变为“转机”,则是中国施展大国外交的必修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