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考英语改革先驱、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桂诗春逝世

微信公号“广州参考”
2017-04-05 19:38
中国政库 >
字号

2017年4月5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教授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桂诗春引进并开创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最早把统计学方法引进中国语言学界。上世纪80年代,全国高考改革是从广东开始,广东高考改革是从英语作为切入点,桂诗春与同事李筱菊等一道引进国外语言测试理论和统计技术,在广东率先开展标准化考试试验,为我国考试研究科学化作出历史性贡献。

桂诗春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电脑还是个新鲜事物,他就已经在广外开展览会,展示如何用电脑评阅试卷、如何编写程序。

在广外创办全国第一个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

在桂诗春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后40年他都在应用语言学旅途中度过。在中国的语言学界,桂诗春开创了多个第一。他是引进并开创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第一人,最早把统计学方法引进中国语言学界,也是最早倡导并组织创建外语教学界内联网。

他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办全国第一个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为我国应用语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桂诗春曾回忆说,萌生创办这个专业的念头出自到国外的一次考察,“当时去英国,看见人家开设应用语言学专业,觉得我国也很有必要建立这样的专业。传统的英语系主要以教授英美文学为主,但是英语要发展和普及,关键在于教师,而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正是培养英语教师。”

在当时,创办这个专业很艰难,没有教材,没有师资,都要靠自己摸索。最初他只能开设一门非常笼统的课,浅浅涉及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不过,在此基础上,他逐步分化,相继推出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教科书。

在创办这个专业的时候,桂教授和他的同事一起学习,并且逐步总结经验,自己编教材。“大家都在摸索,老师自学、看书、积累资料,之后再传授给学生。现在这个专业已经招收硕士、博士,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作为唯一的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文科基地,在这个领域,广外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曾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收集到关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各种纸质书籍三千种,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资料室成为中国大陆关于应用语言学资料最齐全的资料中心。

1988年,桂诗春再次到英国几所大学访问。“每到一所大学,我首先钻到图书馆里,有目的地寻找关于语言学方法论的书籍。”令他意外的是,英国关于这方面的书不是很多。回国后,桂诗春认为要让语言学在我国扎根,必须讲究其研究方法,于是他便专注于普及方法论,和宁春岩教授一起完成了《语言学方法论》一书。

此后,桂诗春还相继开展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内在过程的研究,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等著作,为研究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进行了初期的探索。

为高考英语标准化考试做出历史性贡献

作为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倡导者和主要创始人,桂诗春为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同样为人所知的是对中国英语标准化考试的前沿探索。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考英语改革,桂诗春与李筱菊等一道引进国外语言测试理论和统计技术,在广东率先开展标准化考试试验,为我国考试研究科学化作出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大量派遣公派人员出国留学。由美国举办的英语考试“托福”考试费太贵。于是,教育部委托原广州外国语学院研究一套英语考试系统——出国人员英语水平测试(EPT),由桂诗春和李筱菊主持。这套考试系统也获得了国际承认。

1977年恢复高考,不用考英语,大学里英语也不是必修。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决定改革高考。高考改革迫在眉睫,教育部自然就想到了曾主持EPT项目的桂诗春和李筱菊二人。广外再次被赋予英语标准化考试改革的重任。

所谓英语标准化考试,是指采用教育测量技术,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测量,符合标准化考试规范要求的大规模考试,目的是提供公认的客观标准,通过对学生英语运用的抽样检查来确定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

英语标准化考试改革怎么进行?桂诗春提出要贯彻“四化”原则:一是制度化,在北京成立考试中心;二是专业化;三是标准化,指分数转换的制度;四是电脑化。值得注意的是,成为高考“标准化”试验田的广东,率先采用标准分,首次使用电脑评卷。

1988年,国家教委认为,广东的试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测量与统计理论的研究,给广东颁发了“标准化考试改革先驱”的牌匾。有人曾说“全国高考改革是从广东开始,广东高考改革是从英语开始,英语高考改革主要从广外开始。”

后来在高考英语改革的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李筱菊设计一份试卷,评估考察高校英语教学情况。这就是专业四八级和大学四六级的原型。

“以日新为道”的学者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桂诗春常爱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这是因为我们处在信息数量和流量不断增加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知识的老化率也随之增加。”

桂诗春是标准的电脑“发烧友”。出于研究需要,自认不是数理人才的桂诗春自学计算机技术,订阅《电脑报》成为他多年来的习惯。由于勤学且掌握了科学方法,他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甚至超越了不少专业人士。后来他还学会电脑编程,并应用到语言测试研究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电脑在广东还是个罕见事物,桂诗春就可在广外开展览会,展示如何用电脑评阅试卷、如何编写程序了。有学生曾回忆说,那时桂老师还在带博士生,几乎是每个周六,桂老师都会约上喜欢电脑的同学逛电脑城。早上八点出门,先美美吃上一份广州的肠粉,然后从早到晚泡在电脑城,一边淘宝,一边学习电脑知识。

即使已是80高龄,桂诗春还是喜欢倒腾电脑、找书、看科技网站、了解前沿的黑科技,或者用Ipad看书、发微信、看新闻。这些都是他的日常生活,用“数码产品发烧友”来形容他,似乎都不为过。

“我不相信书中有什么黄金屋和颜如玉,但觉孔老夫子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未知老之将至’倒是我一生的写照。”桂诗春说。

桂诗春 资料图

桂诗春简介

桂诗春,1930年生,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曾任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四届委员、全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委员会会长、广东外语学会会长。桂诗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是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倡导者和主要创始人。

(原标题为《 广外泰斗走了!高考英语改革先驱、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桂诗春逝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