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油画衔接民族性的探索:“写意油画” 的立足点就是中国文化

宗和
2017-05-03 08:1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编者按】4月19日,“写意精神”油画名家与课程班作品巡展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此次参展的80余幅油画作品以“写意精神”为主题,试图重新挖掘传统文化传承的种种新的可能性。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邀请王克举、姜建忠、黄阿忠等就“写意油画” 与“表现性油画”展开对话。姜建忠认为,写意油画的立足点是中国文化,而“表现性油画”还是局限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

姜建忠,印度老人,73x61cm,布面油画,2016

澎湃新闻:油画是舶来品,中国人学习油画不过百年,从徐悲鸿学德拉克洛瓦到解放后学苏派油画再到今天油画教育延续的印象派体系,中国油画如何完成吸收和自我发展的?

姜建忠(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中国油画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各种流派,徐悲鸿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包括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李铁夫等等,有具象、写意,有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还有关良的表现主义……各种流派都很整齐,我认为这个时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引进了西方油画,尽管老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制作上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整个气息很对。到了战争时期,全盘否定了以刘海粟、吴大羽、林风眠为代表的接受印象派后较写意的门派。独树一帜的就是徐悲鸿,一方面是他把苏联的学院派引进来,我认为有一个偏差在其中,毕竟油画在西方是一个多元的画种。再后来到了改革开放,这个时期“各路人马”也在走自己想走的一条道路。这其中有苏派、有法国古典、有印象派,还有到了1985年后的当代绘画。

说到“写意精神”,会同“民族化”的问题相关,包括吴冠中、吴大羽、林风眠、董希文在内的画家都希望把西方油画立刻衔接到本土或是自己的民族。我觉得这非常值得研究,但是时机还未成熟。在西方的绘画还未完全学好的情况下就急于和本土文化联系,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油画的民族化或本土化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比如佛教,刚进中国的时候也遭到反对,我们的民族在当时并不接受,但是在经过两千多年时间的沉淀,佛教文化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一种外来文化,被我们接受是需要时间的。而对于我们谈到的油画写意精神,我觉得任何的创新都不能离开这个属性,一旦离开就谈不上创新,就如同农业上要改革创新出一种拥有特别味道的苹果,它可以拥有各种味道,但是它的主体属性并不能变,油画也是如此。比如说董希文的作品,虽然它非常好,作为国粹被提出,并且也具有民族化的东西在其中。但是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它与油画并无太大联系,它有点类似年画,因此在对于油画语言并不掌握的情况下将它民族化,很可能走向民间画的道路。实现油画的民族化首先要将基础掌握好,所以,在刚引进油画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课题为时尚早。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对于艺术的感染与吸收能力十分敏感,经过几十年对于西方的当代艺术、传统艺术包括表现主义等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现在再来提“意象写意”或者是“写意精神”便是水到渠成的。现在有些优秀的画家已经将西方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打通,比如赵开坤、阎平的作品,既有平面性又懂立体性的内涵。如果画家懂得油画语言,懂得现代构成、下笔自然而然就富有内涵。我认为中华文化本身在潜意识中就具有写意的气质,到一定时候是可以使油画建立在自己民族的文化上的,并且这样会更具有趣味性。

蓝天天之二,赵开坤,80x100cm

黄一迁(青年策展人、评论家):大众对油画的接受程度还是停留在偏向具象的形式上,他们现在对于写意油画的接受程度是多少,以及写意油画最后在中国油画的发展空间是怎样的?

黄阿忠(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我觉得回到这个问题上需要从大的文化上去理解,因为油画是舶来品,理论上有差异,造成审美的缺失。二三十年前,我带着学生去写生,一些围观的群众说油画是需要远看的,我认为他们欣赏的角度也仅仅是停留在“像与不像”,艺术上国民的认知是严重缺失的。改革开放以后,大学里逐渐开设了美学的选修课来弥补这个缺失,但是这并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补上,它需要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我们大众对于审美普遍是不理解的。而现在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件并且也正努力补这个缺口,懂画与否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深的命题,不能光停留在“像与不像”,因为普遍人民群众都是接受写实的风格,认为画得逼真便是好的作品,反之则不是优秀的作品。过去中国一些画月份牌的画家,他们画得都十分逼真。但这只是大众消费品而不能说是艺术,如果能上升为一种艺术,它也许是大众的一种需求,所以说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观念,去改变大众的审美取向。

写意与写实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写意的部分比如说我们能看到三棵树,艺术家处理为两颗树,再比如将蓝色的天空处理为紫色。写意包括的文化含量和艺术考量要求的东西更多,包括东西方对平面和立体的不同处理方式。认识写意是一个很深的命题,包括这次展览到上海来,它不仅仅是这一个范围上的写意,写意的样式和语言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我们要去探求这种“意会”其实它有很多的内涵,比如,东方的意会从老庄思想开始就有所体现,比如说一艘船,一叶杨柳就变成“杨柳岸晓风残月”变成“野渡无人舟自横”它对于物像本身的要求不大而旨在其精神内核,所以在写意以后审美被拓展,它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它很多东西都是藏在笔触里的,体现中国藏而不露的审美精神。

渔政1,黄阿忠,90x90cm,布面油画,2013

黄一迁:写意油画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说法,那么它与以前提出的表现性油画、意象油画的区别是什么?

姜建忠:东西方绘画的差异性表现: 一,西方绘画的第一要义是体块的塑造,如要写意则会放弃塑造,如同绘画模仿雕塑(体块),而中国的绘画则是相反,如同雕塑模仿绘画(线条),二者正好相反。二,西方是入世,而东方是出世。三,西方的当代艺术从马蒂斯、毕加索以后便已经放弃原来古典的绘画精神,其实他们是在模仿非西方国家,并反过来成为他们的专利。“写意性”与“表现性”也有所区别,他们的内涵应该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不完全参照物象,写意性其实更加具有中国内涵,而表现性更加具有西方的文化内涵,写意性更多的是与东方文化的结合,是一种茶文化,而表现性则是更多与西方文化结合,是一种咖啡文化。

黄一迁:我注意到王克举的课程班还特别让学员去研习中国的画论,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克举(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我让学员学习中国画画论并体会中国美学,因为学西画的人很少去接触中国美学,这是一个很深的概念。为什么中国画画家年纪越大越厉害?因为艺术家的修养与学识越来越丰富,画作就会更加有分量。相对而言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比较内敛含蓄,一眼并不能看穿,要想更深入了解则要去细细品味。这就使作品更具内涵,更耐看。

学习理论并不一定体现在画面上,但是它会影响人的思维和精神状态,并在画面中体现。人的修养和理论水准如果改变,那人的思想的问题也随之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改变了就能在画中能体现,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课程班的设置是让学员了解到更多,他需要慢慢地使学员提升,给学员提供一个好的开端与方向,之后的道路需要学员自己去探索。

山里,王克举,120x140cm

澎湃新闻:您们在个人学术展与教学实践展之间是怎么定位和选择展出作品的?

黄阿忠:我觉得如果是个展则首先要考虑学术性,第二点是在众多作品中,每一件作品所要体现的东西都要不一样,如果很多作品都给人一样的感受那观者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选择作品时要节奏,要有疏密、轻重、大小,并且展厅的布置也是很有艺术的,有一定的要求。而教学实践展需要把学生每个阶段的教学的要求和学员每个阶段的体会都要在布上展示出来。如果是群展就要体现出艺术家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我的想法。

刘曼文(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个人展览我认为需要和个人的艺术主张和主线追求要相吻合。具体场地条件和作品是怎样的关系,是首先就应该要考虑进去的。一个展览是对艺术家追求和想法的完整呈现。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放在空间中去考虑,这是个展首先要考虑的话题。在群展中,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参加,最好应先去了解有哪一些艺术家参展,如果相互不了解则很难选择作品去参加,如果相互了解事先就有准备,那就是一个非常有学术价值的群展。课题研究类的展览涵盖面是更加广的,一方面要非常强有力地体现教学的思路,思路里一方面是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风格的取向,对学生的引导。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换位思考,在引导之后目的性并不是把概念复制给学生,而作为学生每个人都是很有个性化的,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好的老师实际上是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又同时贯穿着个人的教学理念。

姜建忠:我自己个展开的比较少,但是不管开联展还是教育实践展还是个展,我不特意去选择,而是会根据我内心走。我再补充一个为何人到一定年纪画油画会走下坡路这个问题,国画的一些著名画家比如齐白石、黄宾虹等到了一定年纪反而越画越好。我觉得中国画与油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也与写意精神有关,现在一般普遍画得不够好的是画写实的风格,如果走写实道路的中国画与写实道路的油画,艺术家对于对象的敏感度会慢慢弱化,体力也透支了,往往就抓不住对象很生动的部分。因为年长的画家通常也比不上年轻画家的力度、敏感度与热情,最后将趋于平淡。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于它程式化但不概念化,无论是西画还是国画一旦变得概念化则不行,它还是有值得感动的地方,概念化则是不感动的,就是单单意义上的制作。程式化的作品仍然还是走心的,它的造型已经包含在心里,艺术家下笔的时候就能心中有数。而油画则会模仿自然,一直去参照自然而不是参照自己的内心,而国画艺术家到了老年以后还是能够参照自己的内心去创造。所以写意精神一定会源远流长,画家们到老也会越画越好。

“写意精神——油画名家与课程班作品巡展”厦门站于2017年4月29日至5月16日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举行。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