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东平:我为什么要批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超级中学

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2017-04-12 15:54
全球智库 >
字号

杨东平

聚焦:“超级中学”的崛起

我为什么要批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超级中学?因为这样的中学违反了教育方针和国家关于高中教育的要求。

超级中学”为人诟病,是因为它有几宗罪。一是破坏区域教育生态。这种一家独大的“巨无霸”形成对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地位,对基层的优秀教师、高分学生层层掐尖、层层抽血,导致区域教育“水土流失”,根基动摇。许多曾经很有竞争力的县级高中难以为继,一些地方出现“县中沦陷”的现象。二是损害教育公平。“超级中学”集中在地级市或省会城市,优质高中重心过高、远离农村,必然会减少农村学生获得的机会,这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名牌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一个可见的原因。三是助长应试教育和升学率评价。这些“超级中学”大多实行严格的应试训练,公开大肆开展升学率竞争、高调宣传“高考状元”,对基础教育产生负面导向。四是收取高额择校费。“超级中学”主要是靠行政化手段打造的,其生意经是靠高升学率为号召,大量招收择校生,主要靠择校费支撑其优质的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和学校地位。五是大班大校有教育隐患。由于学生人数太多、班额较大,学校必须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等有违人性化的管理。这种大规模学校不仅具有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教师难以顾及众多学生,多数学生的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全世界的优质教育无不是以“小班小校”为特征的。

2015年,衡水中学高考再获丰收,衡水市市长表示祝贺。

河北衡水中学,学生跑间操。每位学生腋下都夹着一本书。学校的校规要求,在开始集合站队到跑操开始这段时间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背书。东方IC 图

众多“超级中学”相似的共同特征是:上万名学生的巨大规模,一个年级五六十个班,一个班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严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之“万念归一”,只问高考;实行高强度、高难度的应试训练,产出骄人的高升学率。高考神话的背后,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将地区内的高分学生、优秀教师全部纳入彀中,造就千木萧瑟、一支独秀的辉煌;高升学率同时吸引大量复读生,造就财源滚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由于高升学率“一俊遮百丑”,舆论众说纷纭,连它究竟是不是应试教育都说不清了。我们需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恢复关于教育的基本常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超级中学”反其道而行之,不择手段地追求高考升学率,违反了教育方针和国家关于高中教育的要求,性质是十分清楚的。

由于高考仍然以分数论成败,而分数又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这成为“超级中学”产生的现实合理性。但是,应当清晰地认识到,造就“超级中学”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应试竞争,也不是教师校长,而是地方政府对高考升学率这一教育政绩的追求。学生规模过大必然导致教育功能、教育品质的异化,校园安全成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是巨型学校必须采取严格管束、量化管理的原因。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呈现高度军事化的特点,学生塑造的核心词是成功、卓越、坚强、效率、纪律等等,这其中虽然不乏积极的因素;但就其整体而言,与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与生动活泼、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学校不是军营,衡水中学也不是军校。而且,以升学为人生成功的励志动员,是缺乏价值内涵的。我们看到一些传销组织,也会出现类似斗志昂扬、激情澎湃、励志成功的管理文化,它们的成功学的“兴奋剂”是一夜暴富。

梳理:“超级中学”的异化

在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形势下,哪怕是在贫困地区,只要倾一方之力,用特殊政策打造一两所名校,都是并不困难的。这种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集中到一两所学校的做法,破坏了地区整体的教育生态,“竖起一杆旗,倒掉一大片”,甚至出现“县中沦陷”的现象,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在衡水中学、石家庄一中、石家庄二中等校违规跨地区招生的冲击下,河北的辛集、邢台、保定、沧州、邯郸、张家口等地已经成为生源大战的重灾区。超级中学通过违反政策的跨区招生取得的高考成就并不令人钦佩,因为这些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其他学校也能考上,是优秀学生成就了名校,而不是相反。超级中学凭借的不是公平竞争,而是违规招生、提前掐尖的特权。在湖北,当省会高中获得全省招生的特权时,连黄冈中学那样的牛校也出现了颓势。不妨设想,如果允许北京的名校在全国招生掐尖,衡水中学还有活路吗?但是,教育能这么搞吗?

这些建在地级市和省会的超级中学,由于远离农村,教育成本更高,必然导致农村学生的上学困难;众多县中的凋敝,也会导致农村学生的流失和减少。这一政策总体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我们是清楚的。而且,它影响的还不仅仅是高中教育。晋中等地的实践表明,只有稳定高中才能稳定初中,一个县如果高中垮了,义务教育也很难稳住,就会出现初中阶段学生、教师的严重流失。

学生规模过大,不仅师生关系疏远、教育品质下降,而且安全隐患上升,校园安全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目标。这就是为什么超级中学必然要实行严酷的军事化管理的原因。

一个地区一所高中独大、一所学校通吃所有的优秀生源和教师,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造成县级教育的“水土流失”,是很不道德的。当前,超级中学出现层级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县级上升到地级市、进而上升到省会城市,连黄冈中学这样的学校都辉煌难再。这必然意味着农村学生进入优秀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在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考竞争反而日益激烈?如上所述,这主要是省域内不同地区、学校竞争的后果,即地级市、县级政府之间对升学率的攀比。因为中国高校招生实行分省定额、计划配置,省域内上一本、二本的比例基本是确定的,并不因竞争的激烈程度而改变。认识到过度的高考竞争其实是一种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内斗,山东省教育厅从2008年开始规范高中教育秩序,通过“整体裁军”统一降低省域内高考竞争的强度,严禁超时学习、假期提前开学等等。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和学生的压力而依旧保持了一定的升学率,深受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毛坦厂中学

反思:“超级中学”的治理

在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唱主角的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守住学校教育的底线。学校规模、择校生和复读生比例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否则应当视为违规办学而受到查处和追究。在学校管理上,学校不能“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而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保障学生起码的健康权、休息权,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不能把学校办成“教育工厂”“高考训练营”和“模范监狱”。

存在“超级中学”的地区都伴随发生激烈的生源大战,由于优秀学生和教师不断流失,出现“县中沦陷”的情况。县域高中教育滑坡的直接后果是初中阶段的生源和教师也相应流失,从而危及义务教育的巩固。有鉴于此,山西晋中市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形成了每个县(市、区)都有1所优质高中、人口较多的县有2所优质高中的格局,校均规模1800人。同时,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一经验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的。

学生对学校的感恩是真实和朴实的,认为这样严酷的应试训练固然又苦又累,但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有何不好?也有人认为衡水中学塑造的吃苦精神、严格要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然而,它对地区教育生态和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影响究竟如何?它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辨析的。

可以明确地说,“超级中学”是违反教育规律、有害无益的。它提倡的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延续的是“效率优先”的“教育产业化”路线。它打造一两所学校的“教育奇迹”,是以牺牲大多数学校的利益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代价的。

当然,超级学校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不仅学生无辜,教师、校长也是无辜的。真正负有责任的是地方政府。

治理“超级中学”,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有所作为,不能放任自流。由于“北清率”已经成为恶化高中教育的有害指标,建议主管部门和两校借鉴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对每校进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实行限额,促使高分学生的横向分流,保障高中教育的正常化。这对于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设在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重点高中远离农村,它们的超常规发展是造成农村学生享有高等教育机会减少的原因之一。

要认真研究和探讨改变相关政策,改善高中的教育生态。首先要改变以“超级中学”和升学率为教育政绩的地方政府行为,举办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考虑取消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的政策,斩断“超级中学”的利益链。此外,要打破“超级中学”对优秀生源的垄断,取消允许它们跨区域“掐尖”招生的特殊政策。还需要改变名牌大学的招生策略,例如,限制北大、清华在每一所名牌高中招生的数额,确定一个恰当的上限。如果教育和谐发展、学校公平竞争,优质生源就会有一个自然分布,而不是集中在一两所中学。优质生源的均衡分布,将使得更多学校能够办出水平,从而有利于区域教育整体的健康发展。

采取关键措施。一是拆分巨型学校,取消大班额。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认为高中的适宜规模为24至48个班,每个班级不超过50人,即每个年级不超过16个班,在校生为1200—2400人。如果从现实出发,每个年级放宽到20个班,每班50人,那么一所学校的规模可为3000人。这应当是高中学校办学规模的上限。建议政府明确学校规模,采取逐年减少招生和拆分学校的做法,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学校和班额回归到合理的规模。

展望:“超级中学”的回归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都是不断降低生师比,实行小班小校,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在我国学龄人口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我们已经有可能逐渐缩小学校规模和班额,至少应当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控制学校和班级规模。那么,为什么这些超级中学要反其道而行之,打造所谓的“航空母舰”?这背后追求的是大规模择校、大规模复读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人们有理由发问,他们究竟是在办企业还是办学校?

在中国学龄人口不断减少、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行小班小校也应当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如同在经济领域需要反垄断一样,教育领域也不允许发生这种垄断。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行素质教育,为了保护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为了维护区域内正常的教育生态和教育秩序,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措施,规范高中办学秩序,治理巨型学校。

要禁止示范性高中跨区招生。许多超级中学拥有骄人的应试业绩,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给予它们跨地区“掐尖”的特权。因而,一旦省会的优质学校放开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地区的超级中学就会失去竞争力。禁止示范性高中跨地区招生,是保障高中正常秩序的关键措施。山西晋中市严格实行这一政策,保证了各个县中的健康发展,稳定了各个县域初中的优秀生源和师源,造就了一批而不是一所优质高中。

如果以上措施多管齐下,是不是中学教育现状会有所改变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文章原载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15年8月,澎湃新闻经微信公众号:教师博览 授权转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