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中国足球“黄埔军校”:中超每十个球员就有一个出自这里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2017-04-17 17:10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走出潍坊火车站,排队等候乘客的出租车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恒大楼盘的广告,不过,在这座人口不到千万的三线城市,鲁能足球学校似乎并不需要通过广告的方式寻找存在感。

“师傅,去鲁能足校。”出租车司机并不用问具体地址,踩着油门一脚就到,“我们潍坊,以前最有名的是萝卜,火烧和风筝节,现在是鲁能足校。”

10公里左右车程,20分钟左右时间,出租车停在了足校门口。在潍坊郊区,这里就是中国足球的“黄埔军校”。、

据统计,2016赛季共有45名鲁能足校培养的球员代表11家中超俱乐部参赛,占据国内球员人数的十分之一。而现在在中超最火的U23球员韦世豪与唐诗,皆出自鲁能足校。

今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曾经点名赞扬鲁能,“鲁能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中国足坛不多见的青训‘匠人精神’。”而匠人精神, 就是中国足球多年来最稀缺的坚持和久久为功。

那么,在中国足球学校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的现状下,鲁能足校,是怎么做到如此大规模成才的呢?

海报挂着韩鹏和周海滨。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图

信心,从看海报开始

走进鲁能足校正门,左手边几张海报颇为醒目,上面挂着足校这些年成名的球星——最早的是韩鹏和周海滨,前者已经离队,后者两度离开,今年年初再次回归。

中生代球员中,耿晓峰这几年已经辗转了申花和华夏幸福两支球队;王永珀,足校和一线队标志性人物,也在今年年初离开了鲁能转投天津权健。

而刘彬彬和郑铮算是新生代球员,两人现在都在鲁能一线队效力。

在澎湃新闻记者拍照时,一位小球员恰巧路过,“认识他们吗?”“认识”。“是不是希望以后也像他们那样成名?”这位即将要出发前往巴西训练的U16小球员说,“是的,我有信心。”

张继科也出现在鲁能足校海报。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图

信心,写在不少足校孩子的脸上,这是他们留给澎湃新闻记者的第一印象。

里皮在执教国足时曾说,中国球员并不比日韩差,但我们缺少的是信心,是信念。而在鲁能“黄埔军校”,管理者希望信心的培养潜移默化。

足校出版的队刊中每期都会有一位小球员的介绍,最新一期的主角是U15队队长苏比。苏比来自新疆,面对澎湃新闻记者,少年憧憬着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先打上一线队,然后代表鲁能打亚冠,争取入选国家队。”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师兄们,足校这两年特地在学生宿舍楼的外墙中画上C罗和梅西等巨星的画像,学校一位工作人员说,“希望可以以此激励小球员们。”

宿舍楼外的长廊中,还有皇马、巴萨、曼联、巴黎这样欧洲顶级豪门俱乐部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孩子们只要一抬头,就是他们梦想的模样。

鲁能足校U17队北海冬训。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从兔子腿到自助餐

上赛季结束后,王永珀借着全国U17足球联赛的机会回了一次足校。让王永珀感触最大的就是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在变好,他说还记得自己学球那会儿,小球员们都在大澡堂洗澡,平时吃的最多的荤菜就是兔子腿。

现在,足校的硬件条件比起当年王永珀学球那会儿,已经改善了太多。“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对中国足球同样适用。

在食堂,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中午小球员们统一吃着自助餐,蔬菜、牛肉,浓汤,小球员每顿饭都有至少10几种菜式可以选择。

球员的宿舍也几经改建,足校第一任校长可可维奇还记得,最初有700名小球员报名,宿舍根本住不下那么多孩子。现在孩子们四人一间宿舍,每间房都配有单独淋雨设备。

当然,相比这些可以克服的硬件条件,软实力的提升才是最关键。

相比其他足球培训机构,鲁能足校建校一开始就聘请外籍教练担任总教练。中方教练也很大部分是当年泰山队退役的球员,于元伟和范学伟是其中的代表。

在恒大足校成立前,鲁能足校的待遇也超过行业同类水平,青训教练年薪达到10万元算是普遍现象,考虑到潍坊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这份待遇已经不算低。这也确保了鲁能足校可以找到比较优秀的青训教练。

鲁能足校出战U17全国锦标赛半决赛。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中国小球员的三个“致命伤”

在足校党委书记谭朝辉的陪同下,澎湃新闻记者观摩了一节鲁能足校的训练课。

这是足校U16小球员前往巴西培训前最后一次校内训练课,每位球员都身穿着一套带有跑位追踪和身体疲劳监控的背心,这些装备往往只出现在中超职业球队身上。

这些孩子即将远渡重洋,离开父母亲人,去巴西寻找自己的足球梦。而近些年,鲁能足校和中国小球员在葡萄牙、巴西等地开枝散叶,但是成功者寥寥,这不禁引发了外界的质疑和猜测——我们的留洋模式错在哪?

鲁能足校从2014年开启了巴西青训战略,这次是23名U16小球员整建制送往巴西进行为期9个月的培养,这算是鲁能足校青训国际化战略的一次探索。

之前,鲁能青训整体战略分为在校培养、短期拉练、长期培训和融入式培养四种方式。前两项很好操作,球员从小在足校培养,等到14岁左右,鲁能会安排小球员去海外进行三个月左右的拉练,之前不少鲁能足校的球员,就有过葡萄牙和巴西拉练的经历。

关于长期培训和融入式培养,这次鲁能U16梯队球员去巴西9个月,就属于长期培训。选择巴西作为目的地,足校之前也经过调研,最后足校认为,从成材率这个角度来说,健力宝的模式算是海外培养中成功的案例。

因此2014年,鲁能收购了巴西体育俱乐部,据巴西媒体报道,收购费用约为250万欧元。

说起健力宝模式,澎湃新闻记者曾和当年率队去巴西留学的朱广沪有过探讨,朱广沪说,如果健力宝的这批球员可以分散到巴西各个俱乐部,真正融入巴西的足球文化,那么他们的上限可能会更高。

朱广沪所说的就是融入式培养,但对于这个发展模式,谭朝辉有自己的观点,“在16岁这个年龄段,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融入式培养。”

“中国这个年龄段小球员存在三个问题,性格太内向了,交流有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还有就是不到18岁不能参加当地正式比赛,进行融入式培养,那要出问题的。”

在这次U16球队去巴西前,2014年鲁能曾把99年龄段球队就分散在巴西DB俱乐部和圣保罗俱乐部培养,谭朝辉刚开始跟去了,发现中国球员和巴西球员还会用手机翻译软件聊天,以为交流不成问题。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新鲜劲没过多久,中国小球员和巴西的孩子完全没有交流了。

小球员晚上和父母聊天,白天在学校上课的时候睡觉,结果训练也受到很大影响。有些孩子回到国内后,甚至还出现了有点不想踢球的现象。

正是吸取了这段经验和教训,鲁能安排U16梯队整建制去巴西进行9个月的长期培训,按照计划,2017年的9个月长期集训之后,2018年球队将继续前往巴西,球队将在巴西一直从16岁打到18岁,直到孩子符合巴西政策,可以参加巴西青年联赛和巴西职业联赛,开始进入新的融入式培养阶段。

为这点钱就把儿子“卖了”?

对于中国小球员,难得也许不仅是海外的生活,还有来自国内的诱惑。

在足坛金元风劲吹的环境下,曾经有人说办足校就是给他人做嫁衣,资本已经逐渐控制了少年和家长。在国内俱乐部短期快钱的面前,一些家长的短视“害了”孩子。

就这点来说,鲁能足校也颇为无奈。

“最明显的就是挖人,有些是把教练和小孩一起挖走,有些是通过说服家长的办法挖走孩子。”谭朝辉书记用有些无奈的语气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情我们也没办法阻止,好在,现在外面还认鲁能,毕竟我们出了那么多人嘛!”

就在今年,几位小球员在家长的带领下离开了足校,“其他俱乐部给了家长几百万签字费,家长就带着孩子走了。可惜了,这些孩子没有参赛证,到了其他俱乐部都很久打不上比赛,那不是就废了嘛!”

而在4月17日,谭朝晖做客央视《超级足球之夜》栏目时也提到,鲁能足校是弱势群体,有的经纪人通过金钱攻势,唆使球员离开鲁能足校,再去其它地方。

韦世豪和唐诗与鲁能足校在此前发生纠葛,双方差点对簿公堂,最终鲁能主动撤诉。谭朝晖还说道:“更有甚者,唆使小球员违反学校规定,让学校去开除他。越正规的青训机构,越是弱势群体。”

对于这点,来自足球世家的孩子可能感触更深。在现在的鲁能足校,有两位小球员颇为引人注目。

中国足球有几个著名的球星二代,高仲勋的大儿子高准翼已经成为国脚,而小儿子高铭翼就在鲁能足校踢球。而前四川全兴名将刘斌的儿子刘超阳也身在鲁能足校。

刘超阳即将年满18岁,从去年开始被鲁能足校送往巴西圣保罗梯队踢球,谭朝辉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下半年,刘超阳年满18岁后就可以参加巴西正式比赛了。

“小家伙情商很高,在巴西踢球的时候晚上和看门的老大爷聊天,他的语言没有任何问题,经常去巴西同龄人孩子家做客。”

因为刘超阳的出色,就有经纪人找到刘超阳的父亲,希望给他一笔300万的签字费让刘超阳离开鲁能足校,谭朝辉后来恰巧碰到刘斌,“这点钱就把你儿子卖了?你儿子以后可是一年赚上千万的球星。”

“家长培养孩子踢球是不容易,有时候诱惑大了,容易迷失,想先捞回成本再说,但问题是你不能对孩子的前途不负责。这两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培养孩子踢球,家长切忌短视。”

但对于中国足球,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成材率。孩子交给足校,他们能踢出来吗?

当年,根宝在崇明办足校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批孩子要是能出一两个国脚,我就算成功了。”

对于这点,已经被奉为“黄埔军校”的鲁能足校很自信,在采访最后,足校校长刘敬伟打了一个比方。

“就和考大学一样,没有一个学校可以保证人人都上北大清华,但只要你学生有95%考上本科,那就是好的学校。我们这儿的小孩,能不能踢上豪门,那看你的天赋。但至少在中超、中甲的球队踢上比赛,那比例是相当大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