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录片《最后的沙漠守望者》用4k技术呈现大漠腹地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实习生 竹君
2017-04-23 10:3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4月21日,中日合拍4k纪录长片《最后的沙漠守望者》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首映发布会。北京电视台副台长王澎、纪录片导演纪林及制作团队等出席了发布会。

“大漠桃花源”中的遗世隐者

面积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被称为“死亡之海”。在沙漠的深处,竟有一个被历史和地图遗忘的谜一样的族群,像遗世独立的隐者,世代恬静的守望着自己的“大漠桃花源”,这就是克里雅人,他们始终离群索居,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该片摄制组,七次走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历时一年,以视觉人类学的视角记录了400年以来居住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克里雅人独特的民俗文化。展现了他们在面对人口增多、环境恶化时的艰难抉择,以平实镜头描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展现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古老文明的孤独坚守,也记录了独特的沙漠风光和珍稀物种,为揭开这块神秘之地的面纱,拍下了这部4K的纪录电影《最后的沙漠守望者》。

摄制组人员和达里雅布依老乡合影

古老的克里雅河流过这里,形成了克里雅人赖以生存的绿洲。但他们的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极端的干旱、随时淹没居所的流沙。他们用沙漠中的红柳树枝建成房子,吃着用沙子烤出来的“库麦琪”,影片展示了克里雅人辛苦的普通生活:即将第30次赶着羊,走9天9夜去县城巴扎卖羊的牧羊人买提库尔班,还有父亲是盲人的可爱的小姑娘约日尼沙汗,以及走出达里雅布依去乌鲁木齐读书的第一个大学生库尔班汗……

库尔班汗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她的普通话不太好,但也含着热泪用地生涩的汉语感激了拍摄团队记录她家乡最后的影像:“团队拍摄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沙漠,也带给我们那里的小孩不一样的世界,我能看到小孩的眼里涌出来的火花。”

发布会现场,左起:视觉总监赵新生、总导演纪林、导演沈鹏飞

一位日本观众看完后评论说:“他们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失明的父亲在沙漠中以挖掘沙漠作物赚取微薄的收入,但能守护这片祖辈生活的家园,已经让他感到幸福和满足。他让孩子们选择喜欢的地方生活,自己却坚持留在祖先长眠之处。回头看看我们自己,虽然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人生中到底什么最重要?”

“深入沙漠腹地进行如此长时间、大跨度、全方位的拍摄,对于北京台高清团队来说尚属首次。所有人似乎都是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虔诚,才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下坚持完成了创作。《最后的沙漠守望者》不仅是在用诗意唯美的镜头来聚焦坚守抑或出走的诘问,这些长达100个小时的精美影像素材,亦有可能是这片被时间遗忘的牧歌田园,留给现代文明的绝唱。”纪录片制作团队介绍道。

七进七出大漠深处

北京电视台副台长王澎介绍这部片子的源起:“2015年,北京电视台派往新疆的援疆干部翟涛偶然邂逅了克里雅人的传奇故事,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个纪录片题材,于是北京电视台总工办、制作部及我台新纪实传媒随即就此选题进行了策划立项,并深入沙漠腹地进行了前期采访,采访后发现这个选题兼具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与国际视角,回来后迅速在我台立项,并引入了合作方的投资,与和田电视台一起,制作了这部讲述大漠桃源传奇的4K超高清纪录片,这部片子的短片版已经获得了中国2016年度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一等奖。”

导演纪林介绍道:“《最后的沙漠守望者》由北京台总工办负责技术统筹及超高清技术支持,新纪实公司与纪实频道负责内容策划以及导演、制片、摄制组的统筹执行,北京台制作部高清团队担任摄制组的摄影主力并承揽全部后期制作,同时,摄制组还通过北京台援疆干部与和田电视台建立联系,邀请和田台相关制作人员加入了联合创作团队。”

摄制组在拍摄主人公的放羊之旅

纪录片制作团队则分享了他们的拍摄经历:“由于达里雅布依地处沙漠腹地,从新疆和田出发,沿途路过无数沼泽、沙丘和河滩,在无垠的沙海中穿梭240公里,历经漫长的15小时车程,才能抵达克里雅人世代居住的村落,类似的场景在整个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共重复了七次。片子中有春天昆仑山冰雪融化后的流到达里雅布依的生命之水,有秋天金黄的胡杨林,有沙漠中新生命的诞生,也有人在胡杨棺木中离去。 长达11个月的拍摄周期内,恐怖的沙暴、五十多度高温的炎夏和零下十几度的冬季严寒多次出现。”

“为了不给当地造成多余的生活负担,我们所有日常生活物资,全部藉由特殊车辆运进这片闭塞的村落。受限于交通工具,摄制组无法携带大型设备,全部设备必须小而精,而且要一次带齐,无法补充。另外,我们和被拍摄的克里雅人语言不通,也使摄制组无法对拍摄对象的行为进行预判,只能依靠多机位、长时间拍摄,以及随时随地抓拍来保证不遗失关键镜头,工作人员也因此普遍练就了一身独自操作设备、快速对焦的技能……通过实际参与这部纪录片创作,也为和田当地培养相关人才,并传授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北京援疆的综合效应。”纪林介绍道。

使用航拍设备在沙漠中进行拍摄

4K技术记录大漠传奇

利用超高清技术进行摄制,是本次创作的一大要点。“作为北京电视台文化援疆的重点项目,《最后的沙漠守望者》拍摄时,4K摄影机尚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为解决拍摄设备不足的问题,北京台总工程师办公室协调各方资源,最终调动了11种拍摄设备,15台摄影机、照相机,尽最大努力满足了拍摄需求。4K超高清摄制技术对画面抖动的宽容度极低,同时也对构图、移动等技术手法有着严格的要求。摄制组独辟蹊径,通过设定多机位、多场景、缩短拍摄时长以及分组拍摄的方式来满足4K摄制的技术要求,成就了本片极其唯美的镜头语言。”

“纪录片后期制作由北京电视台制作部特技制作科担纲,为提升纪录片后期剪辑效率,特技制作科克服了超高清设备紧张、制作人员数量不足的困难,为纪录片的制作专门搭建临时超高清机房。同时,DIT工程师使得后期素材整理可以在拍摄伊始即已启动,长达100多小时的素材,在太阳能电池板可能随时断电艰难境况下完成了整理拷贝,从而极大缩短了后期成片的周期。”制作方介绍道。

《最后的沙漠守望者》短片版已于去年6月28日登陆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长篇正式版的后期部分还在紧张制作中,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播出。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