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出版业在回暖吗?看这5位出版人怎么说

澎湃新闻记者 石剑峰
2017-04-24 17:1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致敬经典·侧耳诗会”在上海思南公馆小广场举行,在朗读会进行的同时,思南读书会2017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就在旁边举行,这次的主题是“致敬出版人”。思南读书会请来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黄昱宁、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谢锦、译林出版社编辑陆志宙、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曹元勇和北京新经典编辑猿渡静子五位国内资深出版人。在读书会上,五位出版人谈论的一个话题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日常生活的时代,在中国,出版业竟然“回暖”了吗?

黄昱宁的观点是,以她个人职业经历看,出版业从来都比较平稳,尤其跟纸媒相比。“说到‘回暖’,我宁可它说慢热,实际上出版就是慢热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改变每个人日常阅读的新媒体,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在黄昱宁看来也有正面之处,“新媒体也是个契机”,通过这种手段,出版业至少能知道读者在哪里。

其他几位出版人则都相对赞同出版业“回暖”一说。“我觉得‘回暖’确实蛮快的。我觉得,出版业是五年前开始‘回暖’的,并且温度越来越高。我进入出版界到今年16年,‘回暖’的感觉非常明显。”猿渡静子以卖了千万册的《窗边的小豆豆》为例,这本书2003年1月份出版,首印两万册半年都没有卖完,而现在每年都能卖掉一百万册。猿渡静子介绍,虽然销量超过一百万册的书非常少,但这两三年还是有一些销量超过120万、130万册的书出来,“说明阅读在升温。这是我们的感受。”

陆志宙说,她所在的译林出版社也明显感觉到回暖势头。在她看来,出版业在成长、成熟,而这同时也是读者的成长过程。陆志宙以去年卖了一百多万册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为例,这本书的畅销是出版社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这本书从2005年出版以来,一直是本很小众的书,它关于阅读、图书和书店。《查令十字街84号》十年卖了十万册。但因为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去年4月的上映,这本书在市场上突然爆发了。在陆志宙看来,电影本身确实引爆了这本书的畅销,“但我觉得跟读者的成长有很大关系。”

“回暖”对出版人来说,最大的感受是职业恐慌的消除。谢锦说,“对出版人来说,有一个‘回暖’的感觉,这几年出版人内心不太恐慌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感觉。我记得前两年,觉得报刊垮了,我们出版业好像是文化最后一道屏障了,所有的人都说狼来了,出版要当心,要完蛋了等等。”

这两年的数字让出版人心安了,谢锦说,“我觉得恐慌感慢慢消散了。我们出版社的核心是做当代作家原创小说。为什么这么多年恐慌慢慢平复?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出版产业一定是内容为王,不要被漫天的风雨所迷惑。你的每一本书都要保证它的内容都像像样样。所以这么多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图书的走势,有谷底,也会有上升,但是大家可以看,它每过几年都会有一个重量级作家出现,带动中国原创文学往前走,从余华的《兄弟》开始,接下去是易中天《品三国》,接着是莫言《蛙》,一直到金宇澄的《繁花》。”

但曹元勇认为,“没有版权,谈‘回暖’不现实。”他认为,阅读环境在变,现在最重要一点是读者成长了,“在当年出版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一直有个观点,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在某一个阶段拼命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到一定程度,人们对空虚的东西有反叛、抵抗。所以到一定程度,他自己会寻求一种精神的享受,阅读是其中一块。以中国人口基数来说,目前畅销书到这个份上,我觉得真的不算大。”

跟欧美相比,欧美国家不会讲他们图书市场“回暖”,他们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但在中国讲回暖。曹元勇认为,“之前读者是非常分散的,在新媒体到来之前,你不知道销售数字在哪儿。今天有了新媒体,发行和出版变得越来越净化,我们做一本书过程中也知道自己读者在哪里。加上中国民营出版那种生机勃勃的推动,体制内的出版也自然在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好书自然会出来。当然最重要的是,你有版权。”

曹元勇认为。现在读者越来越成熟和分化,有一部分人追穿越剧、网络剧,还有一部分人享受独立阅读一本书。“近十年原创诗歌市场也变得非常好。以前难以想象一本诗集出来会受到欢迎,现在读诗也变成个人享受。”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