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将推“一河一景”:治污结合造景,打造近水亲绿休憩场所

刘晓涛/“中国水利杂志”微信公号
2017-04-24 19:0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4月24日,“中国水利杂志”微信公号刊登文章《上海:推行“八个一”,促进河“长治”》,从八个方面讲述上海如何围绕“河长制”,展开治理湖河之策。文章作者刘晓涛为上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全文如下:

上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刘晓涛 。 资料图

建立“一河一档”

“档”,是指河湖健康档案。

全面掌握河湖名称、管理等级、起讫点位置、河道长度、河湖水质现状、河湖岸线现状和河湖设施量等情况,建立河湖数据库,查清河湖两岸违章搭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染源构成及分布等基本数据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建立河长制工作台账,明确每项任务的办理时限、质量要求、考核指标、巡查结果等,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按时保质完成。河湖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和标准化。

落实“一河一长”

“长”,是指河湖河长设置。

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市-区-街镇三级河长体系,设立三级河长制办公室。

从辖区管理角度,设立总河长、副总河长,主要负责辖区内河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解决河长制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从具体河道管理角度,设立一级河长、二级河长,探索设立居委河长、企业河长、居民河长、督查河长等民间河长,确保每条河湖有人管。各级河长要做到重要情况亲自调研、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导,实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制定“一河一策”

“策”,是指河湖治理保护对策。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系统治理,统筹保护与发展、上游与下游、水上与岸边,做好河湖管理保护补短、补缺、补弱的各项工作。

对黑臭河道,按照“水岸联动、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的治水思路,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尽快恢复河道生态;对城区河湖,突出预防和保护措施,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划定河湖管理范围,维护河湖生态功能,实现水清岸绿、环境优美;对郊区河湖,结合美丽乡村、村庄改造等工作,推进河道环境整治、河道疏浚、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打造“一河一景”

“景”,是指河湖岸边景观。

围绕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因河制宜、一河一策,进一步挖掘上海“因水而兴、通江贯海”的水文化,把河道打造成城市重要景观亮点。

在河道整治中,坚持工程改造与生物净化技术相结合,治污与造景、防洪相结合,通过水生态处理,清淤、截污纳管等多种生态治理措施,适当增加人文景观和亲水平台,为广大居民打造近水亲绿、游憩休闲的场所。在河道日常管理中,坚持集中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按照“一河一景”、“一河一特色”的要求,结合沿河街道和绿化景观的打造,结合沿岸本土文化,通过景观造型、植物配置、雕塑小品、生活场景等措施,深入推进星级河道创建工作,不断塑造宜居的河道生态环境。

竖立“一河一牌”

“牌”,是指河长公示牌。

在主要河道(湖泊)显著位置、主要公路边、桥边、人口居住密集或人流相对集中区的河岸边设置相应的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道基本情况、河长姓名(职务)、监督电话、公示牌编号、河长职责、工作目标、微信公众号和公示单位等内容,并实现动态更新。

河长公示牌在具备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形象设计,体现人文特色。通过新闻发布会、上海发布及上海水务海洋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各级河长名单和河长制办公室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此外,建立投诉举报制度,运用各类APP、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聘请新闻媒体、社会监督员、河道志愿者对河湖管理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

推动“一河一查”

“查”,是指河湖巡查。

建立“市管河长一月一查、区管河长一旬一查、镇村管河长一周一查”的河长巡查制度,把河长巡查工作与环境整治、违章拆除、入河排污口监管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

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完善巡查制度,落实巡查责任,开展河湖常规巡查、定期巡查和特别巡查,设施养护要单位每天查,并积极利用遥感、GPS等技术手段,对重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动态监控。统筹水利、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加大重点区域、敏感水域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严厉打击涉河涉湖违法犯罪活动。

实施“一河一测”

“测”,是指河道水质监测。

按照河湖水质监测常态化的要求,加强河湖水体的水质监测工作。对治理类的点位以水质为核心,保护类的点位以水质保证不恶化为标准,水务、环保部门进一步整合力量,统一标准,定期对河湖进行水质监测和底泥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批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数据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监测结果数据共享。同时,科学设定预警值,发现水质持续变差情况及时提出预警。

开展“一河一评”

“评”,是指对河长测评。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各级总河长牵头、河长制办公室具体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第三方监测评估的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以制度为保障、以考核为促动的监督管理模式。

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信息沟通、群众意见办理等基础上,将消除黑臭河道、水质指标提升、星级河道创建、媒体曝光等硬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工作成效。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市场或专业机构评估河道水环境改善情况、社会公众评议水环境社会满意度等方式对“河长”进行考评,确保评判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有效。

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奖惩机制上,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倒逼责任落实。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