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梦·申城美|22岁农民工十年间跻身首批上海工匠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2017-05-01 08:4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十年间从农民工到首批上海工匠,胡振球为企业创利两千多万元。编辑 陆韵文 实习生 李苏妹(01:21)
【编者按】

近年来,“中国梦•申城美”典型报道已逐渐成为上海媒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知名品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

从3月27日起,澎湃新闻将继续于每周一推出新一批的“中国梦•申城美”典型报道。与往年所不同的是,在启动今年先进典型集中报道的同时,还将开设“身边典型”征集平台,向广大市民征集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基层涌现出的各类典型人物在“感动”你的同时,也感动更多的人。

十年之前,22岁的胡振球从安徽农村来上海打工。

十年之后,32岁的胡振球已是首批上海工匠之一。

几年来,他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2500多万元。2012年9月,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他的清扫车吸尘口避让装置发明专利荣获“金奖”。2015年,他获得上海市劳模和全国劳模称号,成为上海500多万新生代农民工的杰出代表。

胡振球用他的经历证明:只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农民工一样可以成为发明家和“大国工匠”。

胡振球在工作中。 本文图均为 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提供 图

一个小创新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

胡振球出生于安徽宿州农村,2004年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到江苏扬州一家工厂从事设备安装工作。

2007年3月,刚成家的他又抱着试一试、闯一闯的心态来到上海,可因为不懂技术,处处碰壁,差点因为找不到工作就回老家了。幸运的是,上海闵行一家民营企业——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聘用了他,22岁的胡振球就这样留了下来,成为装配工。

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企业内的许多研发人员,都是各大知名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常常能想出很多金点子,简化工艺流程,可自己连图纸都不会看。

于是每到午休时间,他常缠着老师傅给自己讲解图纸;一有空闲,他就往单位的职工书屋里钻,抄下重点知识,至今已经记了厚厚几大本。正是这种勤学好问的劲头,助他走上了创新之路。

2009年起,胡振球所在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小设计、小发明、小创新,给他们不断“试错”的机会,报销技改中耗费的全部材料费,支付技改中所有的加班费。年终表彰时,获奖员工可以拿到1000-10000元奖金。

胡振球的第一个小创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2014年度,他与同事周红兵发明的“大车整车预装工装”获得公司的特等奖——这项小发明使每台车的装配工时从原来的3天减少到1天,整车装配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平均一年可为企业节约560多万元。

胡振球发明的纯吸式道路清扫车,成为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

跟在清扫车后“吸尘”一举破解技术难题

胡振球发明的纯吸式道路清扫车,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每台车售价60多万元,2013年首次拓展北方市场,就被辽宁盘锦市一家单位订走三台。

可是,车运过去得到的反馈却说不好用、扫不干净,要求退货。这是从来都没遇到过的事,企业便派他去一探究竟。

“我上午在公司开会商议完,下午就买了机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飞到辽宁,发现问题的确存在,可一连三天,任我怎么苦思冥想都没有找到症结所在,对方说,如果再找不到问题就要退货。”胡振球说,情急之下,第四天他干脆跟着清扫车一路前行,车在前面开,他就跟在车后,吃着清扫车掀起的灰土细细察看。

就在这时,他脑中灵光一现,原来清扫车前后两排吸尘孔是平行的,吸口不在中心位置,才导致了吸不干净。如果把两排清扫孔错开,再把副吸的角度倾斜60度,内部加装导流板增大吸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他立刻同当地的工人通力合作,更改设计,一举破解了难题,为企业保住了这笔大订单。

胡振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以前这种纯吸式道路清扫车,多在道路灰尘小的南方使用,但到北方市场,企业用它来吸黄沙、石子,设计上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这项新工艺被命名为“倾斜复吸式”清扫装置,这种扫路不扬尘、可降低空气污染的清扫车已成为公司生产销售的统一车型,在码头、钢厂、水泥厂、高速公路、市政环卫等市场得到广泛应用。

2015年,胡振球获得上海市劳模和全国劳模荣誉称号。

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当选首批上海工匠

在研发纯吸式道路吸尘车的基础上,胡振球又在2014年末首创了卸料抑尘装置技术,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卸料抑尘理念。

他说,这是道路吸尘车的配套装置,采用不透气的防水PVC膜布制成,像脱排油烟机管道一样将吸到车内的灰尘、垃圾很严实地罩起来,然后通过电控装置卸到垃圾回收厂。实践表明,此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专用清扫车倒灰扬尘的问题,浮尘扬起量减少90%以上,并于2015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几年来,胡振球共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2500多万元。2012年9月,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他的清扫车吸尘口避让装置发明专利荣获“金奖”。

胡振球感慨地说,创造性劳动不仅成就了他的事业,而且造福了家庭。今天,他的收入已是刚来上海时的好几倍,岗位也晋升为管理一百多人的车间主任,小孩顺利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公办小学读书。

如今胡振球仍然没有放弃革新创造,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胡振球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了不少创新能手,在他带领的班组内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产品创新案例。胡振球认为,在企业里,工匠精神应提升为团队人员分工协作的优势组合,个人的成功创新只是一个方面,而团队的整体持续创新才能代表真正的工匠精神。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