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福州打造“马上就办”:力推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剑指官场懒政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发自福州
2017-04-30 08:4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四月的福州正值花季,城市街道两旁的绿树成荫,百花盛开,风一吹落红遍地,衬托了这座南方宜居城市的春意。

作为中国排名靠前的宜居城市,福州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市建设:大大小小的塔吊、挖开的道路、摆在路边的排水管,成为福州城市改造运动的见证。

“福州着力打造宜居生态园林城市,所以未来几年将在宜居上大做文章,提升城市品位,休闲步道,公园、景观工程等宜居项目快速上马了,这些都是市民眼睛能看得到的。”福州市园林局总工程师兼新闻发言人林诚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福州西湖公园风光
曾被福州市民吐槽和诟病的城市面貌加速改变,地铁、火车站、路灯、交通拥堵、城市水系治理、内河工程等民生工程,正在驶入建设“快车道”。

福州党政系统迸发出来的执政效率令人吃惊,当地媒体对福州城的印象可谓“一周一变”。

如此迅猛的变革动力始于福州市委市政府对官场“懒政”现象应对之策——建立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对福州党政干部而言,它既是一根行之有效的“指挥棒”,又是一把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新常态”

“但凡涉及民生工程,工作日程只能提前,不能延后,我想市民们应该已经很明显感受到了。”福州市政府一名城建系统的官员告诉澎湃新闻。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福州党政系统的干部状态是“只争朝夕”,周末加班已习以为常。

事实上,督促与催逼他工作节奏的不再只是上级领导,而是摆在办公室的那份《行动进度表》。它是考核其工作效率和成绩的唯一依据,工作任务清楚,时间节点明确,如无特殊情况,他只有一个选项——尽快完成。

“哪怕是周末,我的手机都要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一有情况马上出发。”福州市园林局办公室副主任叶晓佳对澎湃新闻称。他认为,现在如果在福州党政机关任职,再想优哉游哉地过日子几无可能。

去年8月以后,福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倡导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要求彻底改变“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乱象。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倪岳峰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倪岳峰到任福州后,加大对党政系统“为官不为”、懒政庸政怠政等行为的检查,严肃追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让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变成福州官场“新常态”。

和其他沿海省会城市相比,福州需要“跨越式发展”。

倪岳峰在公开对干部讲话时常用“坚决一点、快一点”,在他看来,只要决策部署一作出,就要“马上办”,不能等。

面对考察机制的改变,有部分官员倍感压力,难以习惯,也有人很快“找到了感觉”。

“我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什么?园林系统业务特征所决定。这种‘一线’模式福州园林系统早在闽江公园就有所试验,当时招聘专技人员,职位名称就叫一线监管,全都要到一线去,按分园区管理,这种模式培养了很多优秀干部和人才。”林诚说。

他认为,福州推行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非常具有生命力,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

百日攻坚

作为华东沿海省会城市,福州相比杭州和南京,在经济总量和城市面貌上已经相对落后。按照福州市最新的规划,此后三年,福州要大幅度提升城市层级与格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此前城建上的欠账太多。

近年来,中央赋予它多重战略定位:生态文明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所谓“五区叠加”为福州迎来难得的发展机会。

如何让福州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和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这是摆在福州主政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2016年8月31日,到任福州第二天,倪岳峰便深入永泰县、闽清县检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检查中,他首次公开提出建立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

随后不久,福州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强化在一线考察干部工作的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建立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操作性强的举措,并成立了7个考察组,以此督促和力推在一线考察中培养、识别和使用干部,激发党政干部的主动性。

“为什么推出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呢?就是为了不回避问题,对每个部门工作安排考察进度,提升干部的精气神,把工作成绩公开亮给社会看。”福州市宣传系统一名官员对澎湃新闻称。

何谓“一线”?根据福州市委组织部颁布的相关规定,它涉及福州全市党政系统工作各个方面,比如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精准扶贫等急难险重任务和日常工作均作为“一线”。

那么究竟考察哪些内容呢?比如百日攻坚、防汛抗台、灾后重建、招商引资、新的“两违”整治、南北火车站综合治理、城区水系综合治理、交通拥堵治理等,总而言之,凡是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均列入考察内容。

方法也并不复杂,由福州市委组织部组建的考察组通过收集“责任清单”、掌握“问题清单”及核实“成绩单”,全程掌握考察对象情况,而考察重点是其否“忠诚、干净、担当”。

如果对党不忠诚,或不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干部,均予以“一票否决”,而对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作出实绩的干部,包括对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干部,均予以嘉奖。

福州市委建立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其目的显然在于树立“以战果论英雄”鲜明政绩导向,一改长期形成的官场陈规陋习。

“对我们当事人而言就是利剑高悬,没有完成任务就得砍下来。”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地铁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程鹏对澎湃新闻称。

作为福州地铁负责人,他对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感受最深的人。

上任不久,倪岳峰和福州市长尤猛军找来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希望通过新闻媒体视角对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一次摸底。

结果,福州地铁什么时候通车位居几大问题之首。

福州地铁一号线象秀区间隧道
2009年,开工仪式后,福州地铁迟迟未见通车,对此民众意见很大。不少市民戏谑说:“八年抗战都结束了,地铁怎么还没建起来呢。”

福州地铁公司也有难处。事实上,从2008年规划施工第一条地铁线,到2009年12月31日形式上的“开工仪式”,这个阶段并不能算是全面开工,直到2010年才算正式开工,而且由于地铁1号线横穿主城区,拆迁异常艰难,多次无法正常施工,再者福州作为文化古城,地下埋藏了无数珍贵文物,故而经常因文物挖掘而停工。

作为福州市民的视角,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没通车就是没通车。

“他们不理解也很正常,毕竟反映的也是真实情况,不过,总共5年左右的建设周期确实在正常范围内。”程鹏对澎湃新闻称。

福州市委认为“地铁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要在地铁建设中率先树立一线考察使用干部价值导向,把“有功之臣”优先使用,而把不敢碰硬、工作不力的干部“坚决作出调整、严肃问责”。

2016年9月3日,倪岳峰上任后第五天,他领着县区委书记、各部门一把手到地铁施工现场调研,在随后召开的调研专题会上,他与领到地铁建设责任清单的相关单位负责人一一对话。

这次对话反复被当地媒体引用,作为福州市委力推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的最经典注脚。

“任务明白了没有?明白!有没有客观不具备的条件?没有!能不能完成任务?坚决完成任务!回答三句话加起来10个字,多的不要答。”程鹏回忆称。

这种简短的回答相当具有富有成效,各单位负责人知道这次是“玩真的了”,仅有表态还不行,必须在设定时间节点内完成任务,不能推诿。

以“责任清单”管人

“百日攻坚”成为考察平台,考察机制成为“抓手”。

每个进入一线考察干部均需“三单”,即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成绩单。

“什么叫责任清单?就是每个人具体任务是什么,时间节点是什么,都要列得很清楚。像我在福州地铁公司未来的四年时间,给我下了51个节点任务,我们自己内部再把它细化成220多个任务,落实到每个人,什么事,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好,就这么几条列在里面,这叫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就是你的责任清单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观、客观上没解决的,都要列出来。还有成绩单,就是看你干的情况怎么样,到时晒出来,根据这个来奖惩兑现。”程鹏称。

福州地铁一号线三叉街站
为了监督落实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福州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考察组。

地铁1号线作为福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死盯的“一号工程”,面对各种施工的现实困难,只有一个选择:“全力攻坚。”

为了确保各项任务按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福州市委组织部成立“地铁一线考察专班”,由组织部长亲自担任组长,临时办公室就设立在福州地铁公司的大楼。

“考察组天天检查,一帮人在工地上转悠,不分白天黑夜,哪怕是台风,狂风大雨,组织部长都有可能不打招呼,突然跑到工地去了。中午刚检查完,晚上又会去检查,组织部那边对我们的工人,比我们的领导还熟悉,谁谁情况怎么样。如此一来,我们确实很有压力,从下面一线工人、分管领导到主要领导压力都非常大。”程鹏称,那种层层传导压力,让所有人都神经紧绷。

为了避免在考察组面前“尴尬”,福州地铁公司所有领导都业务“下沉”,每个领导都承包一个点,或者一个片区,让自己对一线业务了若指掌。

如此形势倒逼效果很明显。程鹏发现所有参与的干部“精气神都改变了”,过去工作状态被动的,后来都变主动了,人人都往一线冲,很简单,如果长期不在一线,哪天被检查,而自己还不了解情况,很容易撞到“枪口上了”。

“以前,在市里面开会,各单位负责人汇报工作主要靠念稿,现在几乎都没人念稿了,数据张嘴就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们对手上的业务都熟悉了嘛!”福州一名市属党报记者对澎湃新闻称。

“这都是被考察组训练出来的。”程鹏说。

在百日攻坚抢修地铁的那段时间,除了福州市委组织部的考察组,福州市政府的督查组也在追踪进度。任务节点快到的前五天,市政府督查组的预警电话就到了,前三天约谈,提醒要检查了,时间节点一到,督查组就会带着组织部门上门检查,一项项对,完不成就完不成,没有回旋余地,完成了就签字确认,往市里报。

由时间节点形成的流程化管理让干部不敢怠慢,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另外,由于每一名党政干部手里都有一份“责任清单”和时间节点,所以以前“各自为政”拖后腿的现象也迎刃而解。

程鹏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地铁建设并不是地铁公司一家所能单独完成的,涉及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导改等问题,均需当地政府或单位配合。此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责任清单,造成部门之间责任不清楚,难免会互相推诿,工期一拖再拖。

“以前,大家各是各的事,我去求着各级政府和单位,反复催促,现在由于他们也有一份责任清单,效果完全不一样,大家都主动跑过来服务,确实提质增效了许多。”程鹏称。

福州地铁1号线原本定于今年5月18号开通,通车时间提前了四个多月,1月6号通车。

福州地铁一号线金鱼主题车厢
“我们提前完成了任务,还很好,全国专家评审来的时候对福州地铁评价很好,认为在全国地铁行业里,从地铁运行平稳度、质量,还有设计风格评价都很高。开通之前,别的城市通常三天,福州用了十天让市民参与试测,就是想多收集一些市民意见。”程鹏称。

后来,福州地铁公司召开表彰大会,参与百日攻坚任务的多名干部获得组织提拔,比如潘红卫任从原来的地铁公司总经理升任为董事长、副总经理翁华锋担任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当然也有的干部获得了奖励、表彰,列入后备干部库。

“这一招这稳、准、狠,以结果为导向,给党政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供了成长动力,福州只是地级市,如果想升为副处、正处级干部极不容易,而乡镇下面的干部更是艰难,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业绩获得提升。”福州市政府一名官员对澎湃新闻称。

治水先治官

福州地铁1号线百日攻坚一役,让程鹏和他同事们“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没完成那可真要捱板子的。”程鹏说,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官方此前已将通车时间向市民“广而告之”,形成倒逼之势,不容拖沓,如果未能如期完成,无法向福州市民交待,挨处分是铁定的。

虽然福州地铁公司暂时缓了口气,但并不能完全轻松下来。对于绝大多数一线考察干部来说,他们下一个时间节点照样摆在那儿。

“地铁2号线也开始动工,全长约30多公里,预计2019年1月底建成通车,要穿过乌龙江和闽江,工程节点相当艰难,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5号线已经获批了,预计今年9月前动工,任务很重,轻松不了。”程鹏说。

地铁建设问题暂时解决了,今年福州重点任务转到了水系治理上。今年福州市政府确定要解决两大问题,内河水系治理和内涝。

福建闽江风光
由于地处闽江下游,福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依山傍水,内河交错,环城山脉的山泉水和穿城而过的闽江水,孕育了福州城的千年历史。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乃至各种垃圾肆意入河,让福州内河承受过多的污染负荷,逐渐成为排污纳垢的通道和容器。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污染日趋严重,河床日渐收窄淤塞,内河水质恶化,昔日的“生命之河”沦为“生病之河”。

早期,福州的历届主政者都曾设法对福州内河水系进行彻底治理,但由于财政压力与机制问题未能理顺,后来干脆连污染的真正原因都成了一笔糊涂账。

福州内涝问题也是如此。作为一座常年与台风相伴的城市,多年来,福州台风天气造成的内涝,也成为福州市民和引发社会舆论的“老大难”问题。

2005年,“龙王”台风后,福州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全面提高防洪标准,彻底治理因台风引发的内涝问题。当时,福建省相关研究机构给福州市政府递交了一份规划方案。

由于相关负责人想法各异,结果造成规划方案“空转”多年,耗费了大量时间。直到2015年“苏迪罗”台风后,全市损失惨重,才真正刺激到了福州市政府决策层的敏感神经,才重新拍板定调。

由于治涝工程起步太晚,施工进度始终无法应对近两年频繁的台风,加之长期未能形成一套科学而成熟的台风应急机制,福州内涝问题依旧严重。

去年9月27日, 倪岳峰上任不到一个月,“莫兰蒂”、“鲇鱼”两个台风连续袭击福建。特别是“鲇鱼”来袭时,福州城区内涝十分严重,市民怨声载道。这两次台风让他下定决心,彻底解决内河治理与内涝两大难题。

根据人民网福建频道报道称,倪岳峰在一次媒体座谈会上坦诚表示,“硬件不行就软件补。”对此有媒体认为,他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治污先治人,治涝先治官。

治官的工具,还是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用建立责任和任务清单来管理工作进度。

“城市水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近远结合。”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给排水处处长朱宸熠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

朱宸熠说,眼前几个月最迫切的任务是防止内涝。6月以后,福州进入台风季节,将会出现大量极端天气和强降雨现象,这会对城市内涝形成压力。所以,在汛期到来之前,福州湖堤、蓄池空间的建设,包括内河清淤疏浚、排水调度设施完善乃至城市地下管网、排水管网清淤工作,必须在6月30号前全部做完。

谈及对治水相关单位的要求,倪岳峰只用了六个字:“系统、科学、管用”。言下之意,少玩虚的。

根据《福州晚报》报道,2016年11月14日,《福州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正式发布,全面梳理当前城区水系存在的问题。该《方案》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底,实现福州中心城区水系“水清、河畅、安全、生态”。

今年3月底,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正式成立。原本分别由福州市建委、市城管委、市水利局承担的涉水设施调度、排涝、内河治理等工作,今后都将由该中心统一承担,此举是为有效提高内涝应急效率,也为改变之前形成的“九龙治水”尴尬局面。

“今年年底,我们的目标是中心城区范围之内黑臭水体,要全部消除,让沿河市民人居环境能有大的改观。再用两年多的时间,夯实现在的治理基础,并配套相应制度,实现从长治久安。”朱宸熠称。

他认为,福州的土地资源稀少,在此情况下还拿出了很大面积建设湖堤、调蓄池和储水池,构建城市的续治空间,汛期时能防涝,日常作为公园场所。

“这样做对福州财政影响很大,但还是愿意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去做,说明领导在治水上确实下定决心。”朱宸熠说。

目前,福州七大内河治理项目已经陆续启动,涉及81条内河。

福州此次采取的治水模式也有所改变,以往内河治理都是传统政府投融资模式。该模式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运营维护,重准入、轻监管等问题,造成部分水系治理效果反复、效率不高的现象。

为此,福州首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治理内河,形成了7个成熟的流域水系治理项目包。

“政府有治水需求,社会组织能提供技术和服务,因此联手社会资本治理,将覆盖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全过程,建立‘建管合一’长效机制,让政府摆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朱宸熠称。

他称,社会资本有点像按揭贷款,福州市政府根据实际治理和管理成效,在1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将投资返还,并给予一定回报。最关键的是,唯有把内河治理好,管理好,才能把钱收回来。

这也是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倒逼出来的思维创新——以结果为导向。

朱宸熠认为,这也代表福州新的管理理念和思维。

新一轮绿化大战

内河要治,树也要种。

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6年11月起至2018年底,将在全市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活动。

福州别称“榕城”,榕树是城市的重要景观,为了实现绿化目标,全市掀起了一轮的绿化大战,大街小巷开始大量种植榕树。

林诚感觉政绩导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福州市领导反复强调,切忌在绿化时搞形式主义。城镇绿化的目的首先是造荫,然后才是造景。

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福州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1%,建成区绿地率40.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2平方米。可是福州作为南方盆地城市,夏季不少道路上树荫寥寥,热浪袭人。

这也是福州大量种植榕树的动机,大树生态效益明显,吸尘、降温、释放氧气、抗台风效果好,且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今年,福州市园林局接到的目标任务是:“无论是园林绿化、公共绿地,还是城市绿化率,每个指标往前挪一位。”

对福州来说,种大树另一个重要性还在于,可以尽早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福州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

“压力很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的硬件要求很高,全国当选的城市也为数不多,因为它设立了很多前提条件。”

林诚举例称,西南有一个省会城市市区老旧房子密集、城中村数量繁多,城市绿化水平不高,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历经13年,3届政府的努力,也终未成功。

为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福州市园林局制订了一套全员行动方案,最终目标是定在2018年,预计要完成500多个项目。

目前正在规划之中的滨海新城位于长乐沿海地区,首石山、董奉山、南阳山三山环抱,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130万人。福州在规划时将“生态绿城”列入其中,福州市园林局领到的任务是在滨海新城中建造一座植物园,目前正在选址。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我相信一个更宜居的有福之州就可以呈现了。”林诚说。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