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评“假华侨生联考”:是金钱对机会公平的赤裸嘲讽

王健/央视新闻
2017-04-26 19:51
舆论场 >
字号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4月26日报道,中介机构瞒天过海,国内考生只需负担一定经费,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华侨生”,以低分进入名校。这样的“神话”不是臆想,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对于这样的黑洞,家长和学生们的愤怒可想而知。

“假冒华侨生”的做法击穿公平的底线

其实,在2006年类似的资格造假问题就曾经出现,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严格限定华侨考生报名前提,严格审核考生报名资格。然而时隔11年黑洞再次凸显,“假冒华侨生”卷土重来。这说明,当年采取的措施并没有治本。

“假冒华侨生”曲线“救国”,对华侨招生联考制度是沉重一击。众所周知,参加高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甚至被为数不少的考生和家长所痛恨。然而高考制度延续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坚守了机会公平的底线,为贫门学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社会阶层通过高考实现合理流动保留了希望。

当下,对高考进行的任何改革,都不能也不应该去动摇其本身所带有的机会公平,否则就很难取得社会共识。可以这样说,没有公平,高考存在的相当一部分意义就失去了。显而易见,“假冒华侨生”的做法击穿了公平的底线,是金钱对机会公平的赤裸嘲讽。

华侨联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依道理而言,堵塞漏洞并不是难事,但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因为从法律的角度讲,有些所谓的“假华侨生”实际就是“真华侨生”,只不过这些人移居国外的目的就是为了逾越高考公平的防线。足见,对华侨招生联考制度本身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改革华侨联考制度,基于两点观察:

第一,在中国已经全方位开放的今天,是否还有必要以低分数录取等优惠的方式吸引海外华人华侨的子女回国念书?众所周知,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外交流已经非常频繁。日新月异的中国,正像磁石一样吸引全球青年的目光。靠降低录取分数吸引华侨和海外学生的方式,有必要与时俱进,做出全面评估和改变。

第二,移民海外,过去是一件难事,今天已变得相对容易。过去,一些国家设置的“投资移民门槛”感觉高高在上。但时至今日,国内家庭日渐富裕,移民的条件和门槛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因此,一些家庭把“移民”作为中间环节或手段,实现逾越高考防线的目的,通过曲线的方式获取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根源上杜绝“海外高考候鸟”现象

基于这些变化,华侨招生联考制度本身也需进行全面评估,不仅为了堵塞黑洞,更是为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招考制度,更好地服务华人华侨,也更好地保障公平。当然,更深入地分析,“假冒华侨生”现象,像极了国内的高考移民现象,其根源就在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和分配机制的不公平。

另外,这一现象禁而不绝,也是因为我国大学的招生,目前还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是把不同身份者,纳入多元评价体系进行统一评价,而是设置特殊通道或者给予加分(降分)录取优惠,这貌似可以照顾到不同身份的考生,但却制造了身份不平等,也容易催生身份造假。

针对“假冒华侨生”现象,教育部表态“零容忍”。这当然是最直接的办法,但更需要的不仅仅是针对某些个体的惩处,也并非对规则的小修小补,而是针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评估,改革并堵塞漏洞,从根源上杜绝“海外高考候鸟”现象的同时,珍视和维护好“机会公平”!(原题为《评论 | “土著”变“华侨”低分入名校 这是对公平的嘲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